基于一维Euler方程的超燃冲压发动机建模及应用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V430
【图文】:
图 1.1 高超声速飞行器及超燃冲压发动机概念图Fig 1.1 Photographs of hypersonic vehicle and scramjet本文重点研究了超燃冲压发动机的非定常准一维数值建模方法,以及机体一体化全流道耦合的分析方法。.2 国内外研究现状.2.1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展概况以超燃冲压发动机作为动力推进的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由于其突出的战义,已经成为世界各军事强国都十分重视的发展方向。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国 X-15 技术验证机利用火箭发动机实现了第一次高超声速飞行[8],这为吸气超声速飞行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之后经过几十年的持续研究,发达在新型飞行器的研制方面陆续取得了关键技术上的突破,其中美国在吸气式声速飞行器领域依旧走在世界的最前沿,在理论研究和飞行试验方面均取得硕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了多种型号验证机的飞行试验。计划:1984~1996 年由美国国防部(DOD)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
成功在 35 千米飞行高度下达到了 9.68 马赫数[21]。X-43A 的两次成功试飞验证了高超声速飞行器在超燃冲压发动机推动下能够持续飞行,也标志着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从试验阶段迈向了工程研制阶段[10]。X-51A计划:自 2004 年起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AFRL)和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联合开展了 X-51A 计划[22-24],X-51A(如图 1.2.(b))是以碳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乘波体验证机,其主要目标是验证利用碳氢燃料主动冷却超燃冲压发动机实现高速飞行的可行性、获取超燃冲压发动机的试验数据并用于发动机的设计计算和性能分析、检验飞行器从 4.5 马赫数助推到 6 马赫数的飞行性能等。NASA 分别在 2010 年 5 月和 2013 年 5 月成功完成了 X-51A 的验证飞行试验:在 2010 年 5 月的首次飞行试验中,超燃冲压发动机正常工作了约 143秒,飞行马赫数约为 4.8,虽未达到预期的 300 秒工作时间及 6.5 马赫数的加速推进,但也完成了约 90%的试验目标;在 2013 年 5 月的试飞中,X-51A 成功从 4.8马赫数推进加速到 5.1 马赫数并成功维持了约 210 秒。X-51A 也是世界首例超燃冲压发动机长时间成功进行高超声速燃烧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已经接近工程应用基础。
Navier-Stokes 方程是目前,包含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复物理杂现象的流场中,也仍然遵 方程能够较为准确的模拟流场的FD 流场分析方法因此也广泛应用于D方法的FLUENT软件对某一体化高用户自定义函数(User-Defined Fun机准一维内流计算程序动态的连接到内外流场耦合计算。本章简述了 CF流场计算的具体方法。的流场中任意一个由封闭表面 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旭彦;郑星;薛瑞;;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发展现状及相关建议[J];科技中国;2019年02期
2 胡冬冬;杨磊;;韩国开始研制弹用超燃冲压发动机[J];飞航导弹;2011年07期
3 王莉;严明;;超燃冲压发动机进入静态试验阶段[J];飞航导弹;2009年04期
4 郑耀;邹建锋;邓见;解利军;;超燃冲压发动机的仿真与设计平台[J];国防科技;2007年07期
5 梁晓霞;;印度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取得突破[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6年01期
6 杨英;魏国福;;澳大利亚进行两次超燃冲压发动机试验[J];飞航导弹;2006年11期
7 周军;目标试验将加快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开发[J];飞航导弹;2001年08期
8 司徒明;煤油超燃冲压发动机性能分析[J];推进技术;1998年02期
9 司徒明;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研究现状与动向[J];飞航导弹;1996年07期
10 黄幼彤;;法国开展超燃冲压发动机研究[J];飞航导弹;199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强华;高效伟;梁钰;;超燃冲压发动机热结构瞬态温度快速分析方法[A];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第三十八届技术交流会暨第二届空天动力联合会议论文集——吸气式与组合推进技术[C];2017年
2 李海军;任鑫;马会民;刘小勇;;美国中等尺度超燃冲压发动机研究进展概述[A];中国航天第三专业信息网第三十八届技术交流会暨第二届空天动力联合会议论文集——吸气式与组合推进技术[C];2017年
3 程昆林;张铎;秦江;鲍文;;基于图像?分析法的超燃冲压发动机?分析[A];第八届全国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5年
4 张新宇;陈立红;;超燃冲压发动机研究进展与思考[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上)[C];2007年
5 梁剑寒;孙明波;潘余;;超燃冲压发动机凹腔火焰结构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杨顺华;钱炜祺;肖保国;乐嘉陵;;化学动力学在超燃冲压发动机数值模拟中的应用[A];第十三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周林;孙德军;杨基明;;超燃冲压发动机实际工况的性能分析[A];第二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C];2009年
8 吴先前;吴臣武;宋宏伟;黄晨光;;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热-结构试验研究[A];第二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C];2009年
9 孙红闯;秦江;;超燃冲压发动机用空气涡轮动叶片油冷方案分析[A];第八届全国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5年
10 秦江;鲍文;周伟星;于达仁;;三种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冷却循环性能对比研究[A];第二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安祥 曹慧敏 雷祥;未来空战将会是啥样?[N];解放军报;2017年
2 沈剑;X-51A超燃冲压发动机完成地面试验[N];中国航天报;2008年
3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三院31所研究员 马会明;五大关健动力技术 决定“高超”命运[N];中国航天报;2012年
4 胡军;美空军欲在超燃冲压发动机上使用替代燃料[N];中国航空报;2008年
5 翁宗波 曹望 李雷;“乘波者”抓住了最后机会[N];解放军报;2013年
6 逸文;天下武功 唯快不破[N];中国航空报;2013年
7 青云;X-51A进一步接近飞行[N];中国航空报;2007年
8 张杰;外媒称厦大新火箭是高超音速武器原型?[N];环球时报;2019年
9 本报专稿 何适;印度神秘飞行器远超中国[N];世界报;2011年
10 张东宝;X-51A完成高超声速验证任务[N];中国航空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钧;超燃冲压发动机系统动态过程及控制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朱美军;超燃冲压发动机内流道设计与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3 余勇;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工作过程理论和试验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4 王兰;超燃冲压发动机整机非结构网格并行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2007年
5 邢建文;化学平衡假设和火焰面模型在超燃冲压发动机数值模拟中的应用[D];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2007年
6 刘志琦;超燃冲压发动机主动冷却通道内的超临界流动与传热过程数值模拟[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7 李彪;固体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总体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8 王宁;超燃冲压发动机再生冷却通道内煤油流动与传热特性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9 陶欢;固体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工作特性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10 赵国柱;超燃冲压发动机碳氢燃料再生冷却流动传热研究与应用[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尤厚丰;基于一维Euler方程的超燃冲压发动机建模及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2 李诺飞;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流场分析[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8年
3 赵翔;固体燃料在超声速气流中燃烧过程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4 陈越;超燃冲压发动机燃料供应与控制系统动态特性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5 刘明磊;超燃冲压发动机热力循环分析与建模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
6 朱清波;超燃冲压发动机推进流道气动性能估算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
7 吕仲;固体火箭超燃冲压发动机工作特性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8 李鳌;超燃冲压发动机地面试验燃油供应系统[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9 鲁阳;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内流动与燃烧的数值模拟[D];浙江大学;2014年
10 晏至辉;超燃冲压发动机尾喷管仿真和试验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499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2749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