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成型燃料燃烧颗粒物生成特性研究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K16
【部分图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博 士 学 位 论 文成机制,并分析了粘结剂和无机矿物质对于燃烧过程中颗粒物生成的影响机制。随后探究并验证了复合添加剂和混合成型燃料在降低颗粒物排放方面有积极的作用。最后讨论了本研究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后续研究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42Figure 3-6 The typical SEM images of PM from combustion of four biomass fuels (1273K)(a)(b)(c) 0.094, 0.61, 1.58 μm for cotton stalk; (d)(e)(f) 0.61, 1.58, 3.95 μm for cornstalk; (g)(h)(i) 0.094,0.61, 1.58 μm for rice husk; and (j)(k)(l) 0.094, 0.61, 1.58 μm for camphorwood图 3-6 四种生物质燃烧(1273K)产生颗粒物的典型形貌棉秆:(a) 0.094 μm, (b) 0.61 μm, (c) 1.58 μm;玉米秆:(d) 0.61 μm, (e) 1.58μm, (f) 3.95 μm稻壳:(g) 0.094 μm, (h) 0.61 μm, (i) 1.58 μm;樟木:(j) 0.094 μm, (k) 0.61 μm, (l) 1.58 μm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宪鹏;于敦喜;徐静颖;吴建群;樊斌;徐明厚;;添加高岭土对准东煤燃烧PM_1生成影响的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5年11期
2 张凯;龚本根;田冲;盘思伟;李丽;赵永椿;;燃煤细颗粒物排放实验及形成机理[J];煤炭学报;2015年11期
3 徐少波;曾宪鹏;于敦喜;姚洪;徐明厚;;基于大型电厂配煤方案的颗粒物生成实验研究[J];煤炭学报;2015年03期
4 陈振辉;杨海平;杨伟;王贤华;邵敬爱;陈汉平;;生物质燃烧过程中颗粒物的形成机理及排放特性综述[J];生物质化学工程;2014年05期
5 张平;张晔;代木林;;全球生物能源政策比较及启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6 顾为东;;中国雾霾特殊形成机理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4年06期
7 孙培勤;孙绍晖;常春;陈俊武;;我国生物质能源现代化应用前景展望(一)——生物质资源和供给[J];中外能源;2014年06期
8 David Y.H.Pui;Sheng-Chieh Chen;Zhili Zuo;;PM_(2.5) in China:Measurements,sources,visibility and health effects,and mitigation[J];Particuology;2014年02期
9 果实;;秸秆焚烧对北方雾霾天气产生的影响及相应解决对策[J];农场经济管理;2014年03期
10 徐静颖;斯俊平;刘小伟;王超;张扬;于敦喜;徐明厚;;燃煤PM_(2.5)炉内控制研究进展[J];热力发电;2013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庚达;煤粉燃烧细颗粒物生成、演化与沉积特性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2 杜胜磊;生物质热化学利用过程中无机矿物质转化规律及灰熔融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3 胡昕;煤炭分级利用与富氧燃烧技术机理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4 王泉斌;生物质与煤混烧过程中细微颗粒排放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于敦喜;燃煤细微颗粒物的模态识别及其形成机理[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郭亮;准东煤粉燃烧过程颗粒物生成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2 杨清;中国大气污染与防治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田景武;生物质发电厂项目建设的关键问题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4 刘丽媛;生物质成型工艺及其燃烧性能试验研究与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5 宋艳苹;生物质发电技术经济分析[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6 张利琴;煤烟气再循环燃烧颗粒物排放特性的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7 肖键;混煤燃烧过程中颗粒物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155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2815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