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贫燃预混旋流燃烧的火焰特性与吹熄不稳定性

发布时间:2020-10-21 20:13
   贫燃预混燃烧(Lean Premixed Combustion,LPC)是在低于正常化学当量比下进行的新型清洁燃烧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的排放量。近年来,随着天然气、氢气、合成气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贫燃预混燃烧的不稳定性问题(如热声振荡、吹熄、回火等)成为研究热点。贫燃预混燃烧中火焰宏观形态的转变被认为是燃烧不稳定出现的前兆,本论文在充分文献调研的基础上,设计完成了贫燃预混旋流燃烧实验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开展了2DPIV和OH*-Chemiluminescence火焰自发光联合激光诊断实验,编制了数字图像分析处理程序,提取了燃烧特性参数,研究了火焰宏观形态转变与贫燃吹熄不稳定性之间的作用机理。本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设计完成了贫燃预混旋流燃烧实验据采集和控制系统,该系统可以实时显示和记录喷嘴上下游的气体压力和温度;监测和控制电动三通阀的阀门开度以获取合适的示踪粒子浓度。(2)开展了2DPIV和OH*-Chemiluminescence火焰自发光联合激光诊断实验,实验发现火焰宏观形态随当量比降低发生显著变化,依次为“紧缩”形、“M”形、“V”形和“柱”形。基于数字图像分析方法计算了反应进程变量和火焰表面密度,火焰表面密度与反应进程变量呈线性相关,即火焰表面密度随进程变量的降低而降低。特别的,在当量比为0.50~0.60的区间内、火焰呈现“M”与“V”型转变时,火焰表面密度下降幅度超过80%,出现明显下跃,此后即发生火焰吹熄,据此可将火焰宏观形态转变作为吹熄不稳定性的预判准则。(3)针对旋流火焰,研究了流场与反应热释放对火焰应变的耦合影响规律及贫燃预混燃烧火焰吹熄不稳定性诱发机理。研究发现,随着当量比降低,旋流火焰面由最初远离位于内外剪切层的高涡量区域,到逐渐与高涡量区域重叠,使得火焰面承受较大的拉伸应变。火焰最大可能应变?_(ma) _x随当量比的降低而降低,但同时火焰熄灭拉伸率?_(ext)也大幅降低,据此将两者的比值?_(ma) _x?_(ext)作为衡量火焰吹熄的特征量。比值越大,旋流火焰越易于发生局部拉伸断裂,最终造成火焰面整体脱离钝体,发生吹熄。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揭示火焰面与流场的相互作用规律,优化燃烧室安全运行区间。
【学位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K1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燃气轮机低污染清洁燃烧技术
    1.2 贫燃预混燃烧不稳定性研究进展综述
        1.2.1 热声耦合振荡
        1.2.2 贫燃火焰吹熄
        1.2.3 火焰形态与燃烧稳定性之间的关联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实验系统与测试方法
    2.1 燃烧室系统
    2.2 管路及辅助系统
    2.3 信号采集及控制系统
*-Chemiluminescence系统'>    2.4 PIV及 OH*-Chemiluminescence系统
        2.4.1 PIV系统
*-Chemiluminescence系统'>        2.4.2 OH*-Chemiluminescence系统
    2.5 本章小结
3 贫燃预混旋流燃烧火焰特性与宏观转变
    3.1 火焰宏观形态转变
        3.1.1 实验条件
        3.1.2 火焰宏观形态转变
    3.2 数字图像分析方法
        3.2.1 火焰锋面提取
        3.2.2 反应进程变量计算
        3.2.3 火焰表面密度计算
    3.3 旋流火焰燃烧特性参数
    3.4 本章小结
4 贫燃预混旋流燃烧的吹熄不稳定性
    4.1 火焰结构转变瞬态分析
    4.2 火焰面与流场的相互作用
        4.2.1 不同当量比下的燃烧速度场
        4.2.2 不同当量比下的涡量场
        4.2.3 不同当量比下的火焰应变率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max计算程序'>附录 A Κmax计算程序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婧;张炘;;法向火焰传播速度的实验测量[J];实验室科学;2017年05期

2 张杨竣;逯红梅;王启;由世俊;高文学;;天然气法向火焰传播速度仿真与实验测试[J];煤气与热力;2016年05期

3 王朝玉;王国夫;;用TP-801单板机构成的内燃机混合气燃烧时间采集系统[J];电子技术应用;1988年03期

4 高原;;长虹牌气油节能添加剂[J];可再生能源;1989年05期

5 张佳心;;直流高压电场对丙烷—空气火焰传播速度影响的实验研究[J];应用科技;1989年03期

6 史增凯;席文雄;金星;张玉坤;;甲烷二次燃烧火焰传播速度的数值模拟研究[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8年02期

7 罗伟;吴红波;王学兵;谢兴华;;置障下火焰传播速度及其超压的实验研究[J];火工品;2008年03期

8 何朔然;魏杰立;陈锋;;层流预混火焰传播速度的探究[J];物理之友;2018年05期

9 丁以斌;孙金华;何学超;尹艺;徐耀;黄新杰;;锆粉尘云的火焰传播特性[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0年04期

10 李静;徐健;;磁场对瓦斯爆炸过程中火焰传播的作用[J];煤炭科学技术;2006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郑东;汽油替代燃料燃烧机理研究与火焰传播速度测量[D];清华大学;2016年

2 常亚超;基于解耦法的柴油和生物柴油表征燃料骨架反应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3 王秋红;锆粉云瞬态火焰及连续喷射火焰特性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4 黄丫;缸内直喷CNG发动机稀薄燃烧特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5 何学超;丙烷空气预混火焰在90°弯曲管道内传播特性的实验和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焦运景;稀燃天然气发动机燃烧过程研究和燃烧系统开发[D];天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雪阳;富氢燃烧球形膨胀火焰不稳定性与胞状化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2 陈雨阳;单分散正庚烷的火焰及颗粒物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3 陈钰方;甲烷扩散火焰在高温环境中燃烧特性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9年

4 葛宏达;贫燃预混旋流燃烧的火焰特性与吹熄不稳定性[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5 孙小康;管道内甲烷—油气混合气体爆炸实验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年

6 刘佳琦;O_2/H_2O条件下CO/H_2/CH_4层流火焰传播速度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7 王峰;富氧燃烧中CO_2对烷烃C1-C3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8 魏文明;气体碳氢燃料掺氢预混火焰传播速度及碳烟颗粒生成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9 许焕焕;高压下合成气氧—水蒸气燃烧火焰传播速度的数值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10 胡坤;高炉煤气发动机燃烧模拟试验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505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28505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e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