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翅式换热器非共沸介质流动冷凝换热特性及结构优化研究
【学位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K172;TK124
【部分图文】:
不同程度的含有H2S、C02、水分、重烃和汞等杂质。原料气必须先??预处理脱除这些杂质防止他们冻结堵塞管道和设备,然后进入液化单元加工为商??品气,图1-1为油气田生产的天然气经过预处理和加工单元成为商品气的流程。??C〇2?|????空?硫??|?|?横??,棚收???|_?商品天然气??酸气??稳定轻??〇2、C3、C4、〇5??”?q?分馏??液固杂质?取??图i-i天然气处理总流程图??乙烯产业是中国石化产业的基础,制约乙烯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原料短缺,??而天然气液化过程中回收的乙烷和丙烷等轻烃可以作为乙烯裂解原料[4]。目前常??用的轻烃回收方法有低温分离法、油吸收法和吸附法,其中低温分离法因为回收??效率高、生产成本低最为常用[6]。低温分离法主要是依据不同的经类有不同的冷??凝温度,原料气在逐渐冷却过程中不同种类的轻烃会逐渐分离出来[6]。??目前能实现多股流体同时换热的深冷换热器主要有绕管式换热器和板翅式??换热器两种。绕管式换热器为管壳结构,承压能力高,但是在天然气处理过程中??1??
(a)绕管式换热器?(b)板翅式换热器??图1-2绕管式换热器和板翅式换热器示意图??翅片承担着板翅式换热器内大部分热量交换,是最基本的元件之一:平直翅??片的主要作用是增加二次换热面积;锯齿翅片和波纹翅片在增加换热面积的同时??通过促进流体湍流,破坏翅片表面的热边界层来达到强化换热目的[9]。但是这些??翅片形式及相对应的换热机理主要是针对单相介质。天然气液化过程中的主要换??热形式为非共沸混合介质冷凝换热,从己有文献看,板翅式换热器内相变换热特??征机理研究相对欠缺,非共沸混合介质冷凝换热的规律及强化方法的报道更为少??见。应针对板翅式换热器内非共沸混合介质冷凝机理开展研究,为板翅式换热器??的优化和设计奠定基础。??2??
图2-1?Collbum-Hougen模型不意图??1-管壁;2-凝结液边界层;3-气膜层??因此混合物冷凝换热的换热量也就是穿过气膜层和液膜层的热量,如图2-2??所示,其中气膜层内的能量传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混合物的纯对流换热量??另一部分是高沸点介质对流传质及凝结放热量即??+?9嫌?(2-1)??^cond^^condH?(?2_2?)??式中:——凝结率;??H——高沸点介质相变潜热。??1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杭氧高压板翅式换热器打破国外垄断[J];气体分离;2016年06期
2 运萌;张伟杰;赵雪莉;张惠媛;;板翅式换热器在空分中的应用[J];低温与特气;2019年02期
3 吴思明;;板翅式换热器在我厂的应用[J];炼油设计;1982年06期
4 ;杭氧成功研制12.8MPa高压板翅式换热器[J];深冷技术;2016年07期
5 刘刚强;马峥;徐纪高;;氦质谱检漏在铝制板翅式换热器生产中的应用[J];真空;2017年01期
6 江镇海;;杭氧股份公司12.8MPa高压板翅式换热器研制成功[J];化工装备技术;2017年01期
7 王燕平;陈天虹;吴东波;;板翅式换热器的发展现状及研究发展方向[J];深冷技术;2017年02期
8 白忠卫;陈毅;姚明;刘尚进;;高压板翅式换热器偏流分析及改造[J];深冷技术;2016年05期
9 白忠卫;陈毅;姚明;刘尚进;;42500Nm~3/h空分高压板翅式换热器偏流原因分析及改造[J];低温与特气;2016年05期
10 吴东波;张世俊;王燕平;;板翅式换热器封头接管强度分析[J];深冷技术;201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曹侃;一种正交凹槽流道的流动与传热特性及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2 李日新;低温混合工质在板翅式换热器内的传热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3 张哲;板翅式换热器物流分配特性及换热的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4年
4 李俊;机载多股流板翅式换热器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5 崔梦梦;小型天然气液化流程及板翅式换热器结构优化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6 袁哲;重型车液力缓速器热流耦合与散热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王伟平;大型冷箱内换热器及其配管系统的流体均配与传热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显晟;板翅式换热器非共沸介质流动冷凝换热特性及结构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2 孙奥迪;板翅式换热器SiO_2颗粒沉积特性数值模拟[D];东北电力大学;2019年
3 王镜清;板翅式换热器气阻特性测试系统研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4 吴秋丽;多股流板翅式换热器的传热温差场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5 胡云云;遗传算法优化多股流板翅式换热器通道排列[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6 冯琨程;板翅式换热器力学性能等效及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7 张芸豫;换热器综合性能的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9年
8 王孝红;隧道LED灯具系统级热管理及强化散热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杨世华;铝合金板翅式换热器氩弧焊接头疲劳断裂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10 陈大林;铝钢板翅式换热器钎焊技术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601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2860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