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内置线圈的螺旋微细通道流动及传热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1 02:27
   夹套类换热设备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医药等行业。随着近年来先进制造技术及制造工艺的迅猛发展,如高集成度的电子设备,高热流密度的车载电池等等,与之相配套的换热设备也紧锣密鼓的开始了微型化的进程。本文提出了5种内置弹簧的螺旋微细通道,以去离子水工质进行了层流状态下的相关实验,并对比分析了光滑螺旋微细通道和5种内置弹簧的螺旋微细通道内的传热和流动性能。在前者的基础,本文又继续探究了内置线圈的光滑螺旋微细通道内的流动特性,以及光滑螺旋微细通道基体几何参数对其流动及传热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螺旋微细通道内弹簧的间距S的减少或弹簧长度L的增加,螺旋微细通道的努塞尔数也会随之增加,但综合传热提升的效果有限,原因是相较于传热系数的提升,压降损失的增加更加显著。在可以不考虑压降损失的前提下,建议可以使用内置弹簧的螺旋微细通道进行强化传热。此外,实验还发现由于弹簧的存在,使得螺旋微细通道从层流转变为湍流的状态提前的发生了。在本文的模拟实验中,研究发现,螺旋直径对流动及传热的影响大于螺距对流动及传热的影响。原因是本模型结构下,螺旋直径对二次流强度的影响大于螺距对二次流强度的影响。
【学位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K124;TK172
【部分图文】:

螺旋,通道,基体,测温孔


Fig.2-1?Model?of?Smooth?helical?minichannel??本实验的试验段部分以光滑螺旋微细通道基体作为主体,光滑螺旋微细通道的物理??结构见图2-1,实物图见图2-9。光滑螺旋微细通道以铝为原材料,经五轴联动CNC精??加工而成,具有极高的精度。由图2-1可以看出,光滑螺旋微细通道入口圆孔直径为6mm,??上下端面处各设计一个高为5mm的台阶,目的是放置硅胶密封圈,以防止试验段在运??行过程中因高压而导致的漏水。??光滑螺旋微细通道共设有7个均匀分布的测温孔,其上端面有4个测温孔,下端面??有3个测温孔,每相邻两测温孔之间的夹角均为200°。由于温度测量的准确性将极大??影响传热实验数据测量的有效性,因此,将测温孔设置成一大一小两个开孔,其中大孔??直径3.5mm,小孔直径1.5mm,其中小孔直径略小于热电偶直径,孔深参数可见表2-1。??此外,为减小热电偶与测温孔之间因接触间隙所引起的测量误差,热电偶插入测温孔之??前

内置线圈的螺旋微细通道流动及传热研究


一光?

螺旋,弹簧,通道流动,通道


Vfx?公戈餐冬V::.#??德^她__淛??评_辱纖__??图2-5测温孔结构图??Fig.2-5?Structure?of?thermometer?holes??m?.?j.?^??1^—j=m.:..,??m:?I?通:?p??K?:J??图2-6内置弹簧的螺旋微细通道??Fig.2-6?Helical?minichannel?with?built-in?coils??为探究弹簧长度L及弹簧间距S对螺旋微细通道流动及传热特性的影响,本文共设??置了?6种内置弹簧的螺旋微细通道,内置弹簧的螺旋微细通道物理模型见图2-6。如图??所示,弹簧在螺旋通道内,呈均匀分布,6种内置弹簧的螺旋微细通道的型号参数详解??见表2-2。此外,为对比研究内置弹簧前后螺旋微细通道内流动及传热特性的变化情况,??设置HMC-Smooth型螺旋微细通道作为对比,该型号物理结构参数见本节开头。所设置??的弹簧的直径为0.5mm,弹簧的螺旋直径为2mm,弹簧和光滑螺旋微细通道之间采用??过盈配合相连接固定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翟玉玲;夏国栋;刘献飞;李艺凡;;复杂结构微通道热沉液体强化传热过程的热力学分析[J];化工学报;2014年09期

2 黄祖强;陈渊;钱维金;童张法;黎铉海;;机械活化对木薯淀粉醋酸酯化反应的强化作用[J];过程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本文编号:28786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28786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b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