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高过载固体发动机内流场模拟试验技术

发布时间:2017-04-12 04:09

  本文关键词:高过载固体发动机内流场模拟试验技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本文以高过载固体火箭发动机研制需求为背景,围绕高过载发动机内流场的地面模拟试验技术展开研究。通过分析过载条件下流场的特点,提出并比较了现有过载地面模拟试验技术的优缺点,最终确定了收敛—折管的模拟试验方法,模拟了高过载条件下发动机燃烧室内的高浓度粒子流,利用该方法开展了高过载模拟冲刷条件下的绝热层烧蚀特性研究及绝热层抗冲刷能力的筛选试验。为分析粒径对流动计算、烧蚀的影响,开展了模拟过载条件下的粒子收集试验,获得了在聚集状态下的粒径分布。最后对高过载条件下绝热层烧蚀的影响因素作了详细的分析。本文的研究工作概括为以下四部分: (1)通过分析固体发动机在高过载作用下的流场特点,发现流场中凝相粒子在过载作用下发生偏转,并在局部大量聚集而形成稠密的粒子流,强化了对绝热层的烧蚀;粒子在发动机壁面上的聚集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针对高过载问题中绝热材料烧蚀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地面模拟高过载发动机流场的方案分析。理论分析证明旋转试车台不能克服科氏加速度的影响,难以用来开展高过载条件下发动机流场的地面模拟试验。本文应用原理分析、数值计算等手段,对粒子加入、弯管和收敛—折管方案进行了比较,,认为收敛—折管方案可以产生发动机在飞行过载中的凝相粒子聚集效应,且烧蚀参数控制方便。 (2)通过开展收敛—折管试验装置下的绝热层抗冲蚀能力筛选试验,获得了该条件下六种不同绝热材料及工艺的平均烧蚀率,发现粒子冲刷条件下的烧蚀率要比常规下的烧蚀率大得多,进一步证明了收敛—折管试验装置具有产生高密度粒子流的能力;发展了一套烧蚀参数范围更宽的高过载流场模拟试验装置,并进行了绝热层烧蚀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粒子聚集浓度是绝热层烧蚀的重要影响因素。 (3)数值计算表明两相流中粒径对绝热层表面粒子浓度分布有很大的影响,且随着粒径的增大粒子浓度由单峰分布变为多峰分布。针对过载条件下发动机流场中粒子相互碰撞和聚集的规律,研制了一种能对聚集后的粒子状态进行冻结的收集试验装置。通过粒子收集试验和对收集到的粒子进行电镜观察,分析了粒子的聚集特点,获得了试验条件下的颗粒数分数和质量分数随颗粒直径的分布曲线,并针对温度因素进行了修正。通过与文献中非聚集状态粒径分布的测量结果相比较,证明聚集条件下颗粒的直径要比普通条件下颗粒直径大得多。 (4)通过对试验后绝热材料试件的表观和微观状态分析,提出了过载条件下绝热层的烧蚀模式,并分析了其烧蚀机理,获得了试验条件下影响绝热层烧蚀的平均颗粒直径。通过分析烧蚀过程中粒子浓度、角度等随试件型面的变化规律,结合试验结果进行了回归计算,得到了颗粒浓度、角度等为主要影响因素的烧蚀量随时间变化的 关联式:利用此式获得了试件型面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通过分析关联式中各项函数特 性,得到粒子聚集浓度是影响烧蚀量的主要因素,而角度对于烧蚀量的贡献主要体现 在对绝热层炭层的剪切破坏上的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工作,发展了一种高过载发动机内流场模拟实验技术,为开展高 过载条件下绝热层烧蚀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实验手段;获得的绝热层烧蚀实验结果以及 粒径分布规律,为高过载条件下绝热层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为高过载发动机热防护 设计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固体火箭发动机 过载 两相流 绝热层 烧蚀 颗粒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V43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9
  • 1.1 研究意义9
  • 1.2 高过载对发动机性能影响的研究概况9-11
  • 1.3 发动机中两相粒子冲刷对绝热层烧蚀影响的研究概况11-14
  • 1.4 固体发动机两相流粒径分布研究概况14-17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17-19
  • 第二章 高过载固体发动机内流场模拟试验方法19-30
  • 2.1 高过载固体发动机内流场的特点分析19-20
  • 2.2 旋转试车台过载模拟技术20-23
  • 2.2.1 旋转试验中的科氏加速度21-23
  • 2.3 高温高压稠密两相流产生方法23-29
  • 2.4 小结29-30
  • 第三章 高过载发动机流场模拟技术的应用30-49
  • 3.1 高过载发动机流场模拟试验技术在绝热层配方筛选中的应用30-37
  • 3.1.1 实验系统30
  • 3.1.2 试验方案30-32
  • 3.1.3 试验结果32-36
  • 1 、 试验一32
  • 2 、 试验二32-33
  • 3 、 试验三33-34
  • 4 、 试验四34
  • 5 、 试验五34-35
  • 6 、 试验六35-36
  • 3.1.4 试验结果分析36-37
  • 3.2 高温高压高密流冲刷条件下的绝热层烧蚀试验37-47
  • 3.2.1 工作原理38
  • 3.2.2 试验装置设计计算38-40
  • 3.2.3 绝热层烧蚀试验系统40-41
  • 3.2.4 试验状态参数计算41-42
  • 3.2.5 绝热层烧蚀试验一42-44
  • 3.2.6 绝热层烧蚀试验二44-46
  • 3.2.7 试验结果分析46-47
  • 3.3 小结47-49
  • 第四章 高过载发动机内流场中粒径分布测量49-64
  • 4.1 高过载发动机内流场中粒径大小对聚集浓度分布的影响49-53
  • 4.1.1 计算网格49
  • 4.1.2 计算结果分析49-53
  • 4.1.3 结论53
  • 4.2 聚集状态粒子收集方法研究53-63
  • 4.2.1 聚集粒子收集方法53-54
  • 4.2.1.1 收集原理分析53-54
  • 4.2.1.2 试验装置示意图54
  • 4.2.2 粒子收集试验结果54-57
  • 4.2.3 粒径分布统计结果57-60
  • 4.2.4 对粒子直径的修正60-63
  • 4.3 小结63-64
  • 第五章 高过载条件下绝热层烧蚀主要影响因素分析64-77
  • 5.1 烧蚀过程分析64-68
  • 5.1.1 绝热层试件的结构变化64-66
  • 5.1.2 绝热层试件的烧蚀过程分析66-68
  • 5.2 主要影响因素分析68-75
  • 5.2.1 试验条件下的颗粒平均直径69
  • 5.2.2 试件烧蚀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69-75
  • 5.3 小结75-77
  • 第六章 总结77-79
  •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77-78
  • 6.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78
  • 6.3 对进一步研究的设想78-79
  • 致谢79-80
  • 参考文献80-83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洋;何国强;李江;余晓京;秦飞;;过载条件下长尾喷管发动机三维两相流场数值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6年S2期

2 严聪;何国强;刘洋;张志峰;;旋转条件下长尾喷管绝热层烧蚀预示[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1年03期

3 刘洋;李江;杨飒;陈剑;何国强;孙翔宇;胡淑芳;;过载条件下EPDM绝热材料烧蚀机理和模型研究(Ⅰ)——烧蚀机理分析[J];固体火箭技术;2011年02期

4 刘洋;李江;何国强;李强;孙翔宇;胡淑芳;;过载条件下不同配方体系绝热材料筛选及烧蚀特性[J];推进技术;2011年04期

5 刘洋;吴育飞;李江;何国强;张仁军;王善金;;长时间小过载条件下发动机流场特征及绝热层烧蚀分析[J];推进技术;2013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洋;何国强;李江;余晓京;秦飞;;过载条件下长尾喷管发动机三维两相流场数值模拟[A];中国宇航学会2005年固体火箭推进第22届年会论文集(发动机分册)[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长宏;旋转固体火箭发动机内两相流场数值模拟[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2 王希亮;高温稠密两相流冲刷条件下绝热层动态烧蚀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3 李桢;横向过载下固体火箭发动机工作过程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4 李迎春;粒子冲刷条件下固体推进剂燃烧特性试验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高过载固体发动机内流场模拟试验技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06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3006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a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