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扩散吸收式热变换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4 01:07
  吸收式热变换器作为提升温度品位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实现低品位热能的回收再利用,对于实现工业生产生活中的节能减排降耗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但是目前几乎所有的吸收式热变换器仍然需要机械泵消耗电能来产生和维持系统的压力差,需要额外的极高品位的电能补充才能实现低品位热能的回收利用,并不完全符合低品位能源驱动的宗旨。本文通过总结吸收式热变换器的概况和发展,借鉴相关研究经验,并结合扩散吸收制冷系统的原理提出扩散吸收式热变换器,其具有完全热驱动而无需电力的特点,用热虹吸效应的气泡泵取代传统电力驱动的机械泵,可以实现无运动部件的高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低品位余热的回收利用意义重大。同时为了解决传统吸收式热变换器使用LiBr为工质时的设备易腐蚀问题,本文创新性地采用了HCOOK作为制冷剂吸收剂,HCOOK具有成本低、腐蚀性小、环境相容性好等优点,实际应用前景广阔。本文以R134a为扩散气体,TEGDME为扩散气体吸收剂,H2O为制冷剂,LiBr或HCOOK为制冷剂吸收剂,对扩散吸收式热变换器开展了理论和实验研究,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1)首次建立了扩散吸收式热变换器完整的热力学模型,其中...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扩散吸收式热变换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三种不同的吸收器结构:(a)垂直管,(b)水平管束,(c)石墨盘式[65]

光滑管,垂直管,膜式,螺旋槽管


的吸收器结构:(a)垂直管,(b)水平管束用多隔室吸收器和发生器的吸收式温位废热的利用和多温位热源的需于工业生产的案例进行了系统设计以 H2O-Carrol 工质的吸收式热变换膜蒸馏单元(AirGapMembraneDi5μm),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了测试实但结垢层却可以促进膜表面更加湿传质性能约为光滑管的 3 倍,而螺管的 17~20 倍。马学虎等[71]在吸热器进行了实验研究,吸收器内传g/m2/s。郭培军等[72]则对采用立式管模型进行了变工况性能研究。

流程图,吸收式热变换器,流程图,喷射器


论文 喷射器,用溶液引射制冷剂气体,计算结果表明,相并提高系统效率。S zen 等[74-76]同样将喷射器置于氨入口,并用人工神经网络对其进行了 分析,发现喷压力回升并增强溶液和制冷剂的混合效果,从而提性能。林顺荣等[77]则改变了喷射器的位置,将其置于蒸发器出来的蒸气作工作流体来引射发生器出口的蒸样可降低系统发生压力,降低驱动热源温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低品位余热回收的立式降膜吸收式热变换器研究[J]. 隋军,刘锋,郭培军,金红光.  制冷技术. 2015(02)
[2]某工厂乙醇蒸馏设备的热回收系统应用的节能特性分析[J]. 徐长周,李娉婷,苏盈贺,曲丰远.  制冷与空调. 2014(07)
[3]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技术的应用及节能效益分析[J]. 王丽,孙国兰.  石油石化节能与减排. 2013(02)
[4]第二类开式吸收式热泵系统设计和性能分析[J]. 魏璠,肖云汉,张士杰.  太阳能学报. 2013(03)
[5]立式升温型溴化锂吸收式热泵的设计与变工况研究[J]. 郭培军,隋军,金红光.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2(06)
[6]一种新型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原理及性能分析[J]. 苏庆泉,孙鹏,罗春欢,赵越超.  太阳能学报. 2012(02)
[7]带喷射器的溴化锂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循环热力分析[J]. 林顺荣,陈光明,洪大良,闫晓娜,林玮.  低温工程. 2012(01)
[8]我国工业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综述[J]. 连红奎,李艳,束光阳子,顾春伟.  节能技术. 2011(02)
[9]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回收炼厂低温余热实例[J]. 刘辉,于慧雪,池坤.  石化技术与应用. 2010(02)
[10]低温热源驱动溴化锂第二类吸收式热泵的实验研究[J]. 张伟,朱家玲.  太阳能学报. 2009(01)

硕士论文
[1]用于扩散吸收式热变换器的气泡泵性能实验研究[D]. 何巍.浙江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0328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30328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1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