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中国能源要素价格扭曲的区域差距、空间效应与动态演进

发布时间:2021-02-24 07:20
  要素价格扭曲渐由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次要矛盾转为主要矛盾。本研究对1999-2017年中国省域能源价格扭曲进行测算,本文采用全域Moran指数、局域Moran指数、局域LISA指标以及核密度函数模型分析了中国各地区能源价格扭曲的空间相关性、协调指数的空间分布以及动态演进。结果显示:(1)中国能源价格扭曲先提高而后下降的趋势,各区域能源价格扭曲指数按降序排列依次为黄河中游、东北综合、西南、长江中游、北部沿海、大西北、东部沿海、南部沿海。(2)中国能源价格扭曲的区域差距呈现"扩大-缩小"的演进态势,区域间差距贡献提高,区域内部差距贡献度持续下降。(3)我国能源价格扭曲在不同区域间存在较强空间自相关性,能源价格扭曲高值的空间分布集中于东北综合、黄河中游、西北,能源价格扭曲低值集聚地区方位集中于南部沿海和东部沿海经济区,集聚区保持着较高的稳定性。(4)中国各地区能源价格扭曲动态演进趋势显示,高值和中值地区的能源价格扭曲指数可能进一步下降,区域间差距扩大,而低值地区的能源价格扭曲指数则可能进一步提高,区域间差距缩小。上述结论意味着我国政府应该弱化市场分割对能源价格的影响,促进能源价格反映异质化的... 

【文章来源】:经济问题探索.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中国能源要素价格扭曲的区域差距、空间效应与动态演进


区域能源价格扭曲指数局域自相关Moran散点图

价格扭曲,能源,局域,自相关


图1 区域能源价格扭曲指数局域自相关Moran散点图本文进一步通过局域LISA集群图(图2)检验发现,1999年、2005年、2011年和2017年中国能源价格扭曲高值的空间分布主要集中于东北综合经济区、黄河中游经济区、西北经济区,集聚区保持着较高的稳定性;同时,中国能源价格扭曲低值集聚地区方位主要集中于南部沿海和东部沿海经济区。针对上述事实,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南部沿海和东部沿海地区因其区位优势明显,能够广泛深入的参与到国际分工体系之中,经济发展速度显著超过其他地区,但就能源要素资源禀赋而言,东北综合经济区、黄河中游经济区、西北经济区显然具有更强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差异造成了跨区域能源要素的大流动格局,东北综合经济区、黄河中游经济区、西北经济区的能源要素持续向南部沿海和东部沿海地区转移,间接参与国际分工。

价格扭曲,能源,动态


上述分析显示中国能源价格扭曲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中国各地区能源价格扭曲接下来如何发展,是走向改善,还是趋向恶化?本文将采用非参数核密度函数(Kernel Density)模型对中国能源价格扭曲空间差异的演进轨迹和变动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核密度函数的优势在于其避免了参数模型估计形式设定的主观性,取而代之选择从数据本身出发研究数值的分布特征,本文采用高斯核函数对中国能源价格扭曲的动态演进趋势进行估计。根据上述对中国各地区能源价格扭曲的测算,以及地区差异和空间集聚效应的分析,本文将29个样本观测地区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能源价格扭曲高值区,包括宁夏、山西、内蒙古、贵州、新疆、甘肃、河北、辽宁;第二部分为能源价格扭曲中值区,包括黑龙江、青海、陕西、吉林、河南、山东、云南、安徽;第三部分为能源价格扭曲低值区,包括天津、湖北、湖南、江西、广西、上海、海南、四川、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北京。同时选取1999年、2005年、2011年和2017年4年的截面数据作为考察对象,根据其核密度分布曲线来分析各地区能源价格扭曲的动态演进趋势及其对整体态势的影响。图3(左侧图)显示,分布曲线对应的波峰峰值在观测期间内呈现出持续下降、波峰宽度持续扩大的演进趋势,显示出能源价格扭曲逐渐下降,区域间差距逐渐扩大的趋势。2005年分布曲线位置相对1999年整体向右移动,2005年分布曲线左侧拖尾向右收缩、右侧拖尾向右延伸,延伸幅度超过1999年,且呈现双峰现象,这意味着区域内部的相对低值地区和相对高值地区的能源价格扭曲的下降的调整速度均在加快,能源价格扭曲两级分化加剧。2011年和2017年分布曲线峰值位置基本保持一致,但相比2005年均呈现出整体向右移动的趋势,2011年分布曲线的左侧拖尾与2005年基本保持一致,右侧拖尾则大幅向右延伸,延伸幅度显著超过2005年,区域内部相对高值地区的能源价格扭曲的下降速度在加快,相对低值则保持稳定。2017年分布曲线的左侧拖尾与2011相比向左延伸,右侧拖尾与2011年保持一致,区域内部相对低值地区的能源价格扭曲下降调整速度在放缓,相对高值地区则保持稳定。图3(中间图)显示,分布曲线对应的波峰峰值在1999-2011年间持续上升、波峰宽度持续缩小,2017年波峰峰值急剧下降、波峰宽度显著扩大的演进趋势,显示出中值区域能源价格扭曲程度在2011年之前逐渐提高,区域间差距逐渐缩小,而在2017年能源价格扭曲显著下降,但区域差距扩大的趋势。2005年和2011年分布曲线位置相对上一年份整体向右移动,分布曲线左侧拖尾均向右收缩、右侧拖尾均向右延伸,延伸幅度均超过上一年度,区域内部相对低值区和相对高值区能源价格扭曲下降的调整速度在加快,此外,2011年分布曲线呈现双峰现象,意味着能源价格扭曲两极分化加剧。2017年分布曲线相比2011年整体向左移动,左侧拖尾与2011相比向左延伸,右侧拖尾与2011年保持一致,区域内部相对低值地区的能源价格扭曲下降调整速度在放缓,相对高值地区则保持稳定。图3(右侧图)显示,分布曲线对应的波峰峰值在期间内呈现出“下降-上升-下降”的局面、波峰宽度表现为“扩大-缩小”的趋势,显示出低值区域能源价格扭曲程度在观测期间内上下波动较为剧烈,区域间差距先扩大而后缩小的趋势。2005年分布曲线位置相对1999年整体向右移动,分布曲线左侧拖尾均向右收缩、右侧拖尾均向右延伸,延伸幅度均超过1999年,区域内部相对低值区和相对高值区能源价格扭曲下降的调整速度在加快,2011年与2005年分布曲线的峰值和波峰宽度基本一致,能源价格扭曲为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调整。2017年分布曲线相比2011年整体向左移动,且峰值显著提高,波峰宽度显著缩小,左侧拖尾向左延伸,右侧拖尾向右延伸,区域内部相对低值和相对高值地区的能源价格扭曲下降调整速度不仅在放缓,而且出现了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市场扭曲、技术进步与能源效率:基于省际异质性的政策选择[J]. 潘雄锋,彭晓雪,李斌.  世界经济. 2017(01)
[2]能源要素价格扭曲影响碳强度的传导机制检验——基于能源结构的中介效应分析[J]. 王玉梅,芮源,孙欣.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6(09)
[3]中国要素价格扭曲对经济失衡的影响研究[J]. 林雪,林可全.  上海经济研究. 2015(08)
[4]要素价格扭曲对出口的影响——来自中国制造业的实证分析[J]. 唐杰英.  世界经济研究. 2015(06)
[5]能源产业市场扭曲与全要素生产率[J]. 王芃,武英涛.  经济研究. 2014(06)
[6]要素市场扭曲与中国经济效率[J]. 袁鹏,杨洋.  经济评论. 2014(02)
[7]要素市场扭曲对能源效率的影响[J]. 林伯强,杜克锐.  经济研究. 2013 (09)
[8]要素价格扭曲与经济失衡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J]. 王希.  财贸研究. 2012(05)
[9]要素价格变动对能源效率影响的差异性研究[J]. 何凌云,薛永刚.  管理现代化. 2011(03)
[10]中国工业部门的能源价格扭曲与要素替代研究[J]. 陶小马,邢建武,黄鑫,周雯.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11)



本文编号:30490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30490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4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