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产业与物流业共生关系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0 16:07
基于产业共生理论,构建能源产业与物流业共生模型,运用2000—2018年全国31个省份能源产业与物流业的相关数据,分别对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的两业共生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全国层面上,能源产业对物流业的影响大于物流业对能源产业的影响,两业呈现非对称互惠共生关系;两业共生关系有利于提高双方最大环境容量,提升产业发展空间;区域层面上,从东向西能源产业对物流业的影响逐渐增强,物流业对能源产业的影响逐渐减弱,而且呈现出东部两业趋向均衡发展、中西部两业偏向惠及能源产业的特征.
【文章来源】:河南科学. 2020,38(09)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2000—2018年能源产业独立发展曲线
图1 2000—2018年能源产业独立发展曲线假设物流业不受其他行业的影响,估计出物流业的自然增长率分别为γL=0.133,最大环境容量为NL=92 857.902亿元,其模拟发展曲线与实际结果也存在偏差.通过实证计算出来的能源业的最大环境容量为92 857.902亿元,实际物流业的产量为40 337.2亿元(2018年),此时的“种群数量”占最大环境容量的43.44%,属于成长期的中后期,增长率相较成长期前段有所放缓,但是从我国物流业产值的实际增长率来看,除了在2014和2015年与能源业出现同步降低之外,增长率一直保持不断增长.说明物流业不受能源产业发展的影响,两业独立发展的理论假设亦没有得到实践支持.
再次通过MATLAB软件进行参数识别,可以分别获得λEi+1、λLi+1、MEi+1、MLi+1的值,我们发现产业共生发展背景下,随着时间的不断变化,M值即最大环境容量是不断变化的,进一步通过式(7)对能源产业与物流业的共生发展关系进行探索,并绘制它们的共生演化曲线(见图3、图4).图4 2000—2018年物流业共生发展动态演化曲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共生视角下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发展观测——基于TOPSIS生态位评估投影模型的时空特征分析[J]. 李晓娣,张小燕,尹士. 运筹与管理. 2020(06)
[2]知识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其关系治理机制研究——共生理论视角[J]. 余维新,熊文明.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0(06)
[3]基于种群演化的政府数据开放实证研究[J]. 朱晓峰,黄晓婷,吴志祥. 情报科学. 2020(07)
[4]共生视角下高技术产业团体标准利益平衡与政府对策研究[J]. 方放,杨晓春.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0(02)
[5]共生视角下中国区域“水-能源-粮食”复合系统适配性评估[J]. 支彦玲,陈军飞,王慧敏,刘钢,朱外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0(01)
[6]制造业与物流业耦合对制造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基于产业共生视角[J]. 苏涛永,张亮亮,赵鑫. 工业工程与管理. 2020(03)
[7]“经济人”假设批判与新型伦理价值规范生成的可能性[J]. 李亚琪. 学习与实践. 2019(07)
[8]基于Logistic模型的交通运输业与邮政业融合发展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 田帅辉,徐瞳,王旭.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9]中国能源产业与金融业共生演化研究[J]. 郑丽,胡龙波.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8(04)
[10]我国物流业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基于DEA-BCC模型的实证研究[J]. 臧新,陆俊杰.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本文编号:3129934
【文章来源】:河南科学. 2020,38(09)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2000—2018年能源产业独立发展曲线
图1 2000—2018年能源产业独立发展曲线假设物流业不受其他行业的影响,估计出物流业的自然增长率分别为γL=0.133,最大环境容量为NL=92 857.902亿元,其模拟发展曲线与实际结果也存在偏差.通过实证计算出来的能源业的最大环境容量为92 857.902亿元,实际物流业的产量为40 337.2亿元(2018年),此时的“种群数量”占最大环境容量的43.44%,属于成长期的中后期,增长率相较成长期前段有所放缓,但是从我国物流业产值的实际增长率来看,除了在2014和2015年与能源业出现同步降低之外,增长率一直保持不断增长.说明物流业不受能源产业发展的影响,两业独立发展的理论假设亦没有得到实践支持.
再次通过MATLAB软件进行参数识别,可以分别获得λEi+1、λLi+1、MEi+1、MLi+1的值,我们发现产业共生发展背景下,随着时间的不断变化,M值即最大环境容量是不断变化的,进一步通过式(7)对能源产业与物流业的共生发展关系进行探索,并绘制它们的共生演化曲线(见图3、图4).图4 2000—2018年物流业共生发展动态演化曲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共生视角下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发展观测——基于TOPSIS生态位评估投影模型的时空特征分析[J]. 李晓娣,张小燕,尹士. 运筹与管理. 2020(06)
[2]知识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其关系治理机制研究——共生理论视角[J]. 余维新,熊文明.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0(06)
[3]基于种群演化的政府数据开放实证研究[J]. 朱晓峰,黄晓婷,吴志祥. 情报科学. 2020(07)
[4]共生视角下高技术产业团体标准利益平衡与政府对策研究[J]. 方放,杨晓春.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20(02)
[5]共生视角下中国区域“水-能源-粮食”复合系统适配性评估[J]. 支彦玲,陈军飞,王慧敏,刘钢,朱外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0(01)
[6]制造业与物流业耦合对制造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基于产业共生视角[J]. 苏涛永,张亮亮,赵鑫. 工业工程与管理. 2020(03)
[7]“经济人”假设批判与新型伦理价值规范生成的可能性[J]. 李亚琪. 学习与实践. 2019(07)
[8]基于Logistic模型的交通运输业与邮政业融合发展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 田帅辉,徐瞳,王旭.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9]中国能源产业与金融业共生演化研究[J]. 郑丽,胡龙波.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8(04)
[10]我国物流业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基于DEA-BCC模型的实证研究[J]. 臧新,陆俊杰.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本文编号:31299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3129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