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煤颗粒燃烧过程相互作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5 08:58
  煤粉燃烧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深入分析煤粉颗粒的燃烧特性以及煤粉颗粒燃烧间的相互作用,对提高煤粉燃烧效率,降低燃烧过程污染物生成十分必要。本文基于FLUENT软件平台,结合UDF,建立了煤粉颗粒非稳态燃烧过程的数学模型,对单颗粒和不同间距下双颗粒煤粉的燃烧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了颗粒和气相温度、燃烧组分等参数的变化规律,揭示了煤粉颗粒燃烧中的相互作用,并对煤粉颗粒燃烧中出现的“卡门涡街”现象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通过对低流速条件下单一煤颗粒燃烧过程进行研究,获得了煤粉颗粒在不同气流速度和初始气体温度下煤粉颗粒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受到气体流动的影响,挥发分燃烧火焰主要出现在颗粒的下游,而焦炭异相反应燃烧发生在颗粒表面。提高气体流速,挥发分析出速率提高,挥发分火焰长度加长,煤颗粒燃烧速率增加。气体初始温度高时,气体流速对挥发分燃烧阶段影响较大,对颗粒焦炭燃烧阶段影响程度较小。气体初始温度提高,颗粒挥发分火焰温度和焦炭燃烧颗粒温度升高。对单颗粒煤粉燃烧过程中的“卡门涡街”现象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低雷诺数下煤粉燃烧过程中下游区域温度和气相浓度分布稳定、对称平滑分布;当气流速度达到一定... 

【文章来源】:安徽工业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煤颗粒燃烧过程相互作用的研究


电网加热反应器示意图

示意图,微重力,可能性,平台


煤颗粒燃烧过程相互作用的研究热速率对煤颗粒燃烧影响的研究。燃烧过程中上下空间气体组成成分及温度的差异颗粒底部低温气体具有较小的密度,而密度较大火焰,从而导致浮力和重力一同对颗粒周围及内部端条件下(例如在燃烧粒径较小颗粒的过程中)吹离颗粒表面。因此,1999 年 Ronney[8]提出了在要性。以这种方式进行的测试条件更加理想化,因火过程仅取决于气相温度,压力和成分,以及颗

示意图,微重力,正常重力,图片


从而导致浮力和重力一同对颗粒周围及内部的极端条件下(例如在燃烧粒径较小颗粒的过程中)颗吹离颗粒表面。因此,1999 年 Ronney[8]提出了在微要性。以这种方式进行的测试条件更加理想化,因此着火过程仅取决于气相温度,压力和成分,以及颗粒图 1-5 具有微重力生成可能性的研究平台示意图[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光学诊断技术的煤粉射流火焰着火燃烧特性研究[J]. 朱文堃,邹高鹏,张蕾,孙锐,彭江波,于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8(03)
[2]单颗粒无烟煤着火特性典型影响因素研究[J]. 李言钦,刘杨,周怀春,周俊杰.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6(07)
[3]单颗粒煤粉热解过程中的破碎模型[J]. 金光,张昕悦,王俊峰,武文斐.  煤炭转化. 2016(02)
[4]单颗粒褐煤高温烟气干燥过程实验研究[J]. 邓文祥,张守玉,董建勋,郭熙,董爱霞,郑红俊,唐文蛟,丁艳军,吕俊复,施大钟.  煤炭转化. 2015(01)
[5]单颗粒煤粉声悬浮全息测量实验研究[J]. 赵华锋,吴学成,周斌武,薛志亮,陈玲红,邱坤赞,岑可法.  中国激光. 2014(10)
[6]单颗粒煤焦燃烧反应动力学研究方法[J]. 尧志辉,旷戈,林诚,张蒙.  化工学报. 2009(06)
[7]单颗粒生物质型煤燃烧影响因素研究[J]. 浮爱青,浮绍礼,谌伦建,黄光许.  洁净煤技术. 2007(06)
[8]单颗粒煤/氧反应动力学分形模型推导[J]. 李建伟,葛岭梅,郑宁.  西安科技学院学报. 2003(03)
[9]单颗粒圆柱状型煤的燃烧模型[J]. 赵广播,弓燕舞,黄怡珉,于洪彬.  动力工程. 2002(01)
[10]圆柱绕流的三维数值模拟[J]. 王亚玲,刘应中,缪国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1(10)

硕士论文
[1]单颗粒煤孔隙结构的数值模拟研究[D]. 于华伟.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4
[2]单颗粒油泥砂燃烧的数学模型及理论分析[D]. 李朝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3
[3]单颗粒煤粉在不同气氛下着火特性的模拟研究[D]. 杨明.华中科技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1390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31390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8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