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近后喷射对装载POC柴油机排气颗粒粒径分布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7 00:53
  基于一台电控共轨柴油机研究了氧化催化型后处理装置(DOC+POC)结合近后喷射策略对排气颗粒粒径分布、数量浓度和颗粒挥发性的影响。发现近后喷射可以显著降低主喷阶段的缸内温度,并提高燃烧后期的温度,有利于DOC+POC后处理装置颗粒去除率的提高;低负荷时,近后喷尽管对积聚态颗粒的影响不显著,但能够显著抑制核模态颗粒的生成;中等负荷条件下,积聚态颗粒数量浓度随着近后喷的引入而显著降低;采用小间隔的近后喷射和加装DOC+POC能够有效去除核模态颗粒以及颗粒物中的挥发性成分。 

【文章来源】: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2020,49(04)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近后喷射对装载POC柴油机排气颗粒粒径分布的影响研究


低负荷工况(0.12 MPa BMEP)下近后喷及DOC+POC对颗粒粒径分布的影响

颗粒粒径分布,颗粒粒径分布,氧化反应


图4 低负荷工况(0.12 MPa BMEP)下近后喷及DOC+POC对颗粒粒径分布的影响其中挥发性有机成分(VOF)的氧化反应需要的温度较低,在普通工况的排温下即可满足较高的转化效率[12],而反应式(4)中碳烟的氧化反应需要相对更高的温度,因此,由于核膜态颗粒中主要由VOF组成,而积聚态则是碳烟占主要部分,因此DOC+POC对积聚态颗粒的转化效率较低。

颗粒粒径分布,颗粒粒径分布,颗粒物


由图5a)和图5b)可见,后喷的引入使得颗粒物排放浓度降低,并且平均粒径随着后喷间隔的增大而减小,这主要是由于后喷的加入使得燃烧后期温度较高,促进了已生成颗粒的氧化作用,从而一方面减少了颗粒物数量浓度,另一方面也使得粒径减小。由图5c)和图5d)可见,经过DOC+POC处理后的颗粒物浓度显著下降,单次喷射策略下转化效率为52.6%,随着近后喷的加入,转化效率有所提高,达到70.5%和74.2%(后喷油量15%,后喷间隔分别为20°CA和40°CA)。这主要是由于后喷的引入使得排气温度由单次喷射工况的342°C升高到366°C(20°CA)和373°C(40°CA),排温的升高使得POC的氧化效率提高。图5 中等负荷工况(0.6 MPa BMEP)下近后喷及DOC+POC对颗粒粒径分布的影响


本文编号:31424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31424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9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