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多能互补分布式综合供能系统及典型开发方案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3 11:29
  多能互补分布式综合供能具有绿色、低碳和高效等典型特征,已经成为国内外能源领域研究与发展的重点。论述了多能互补分布式综合供能系统的基本概念、主要技术特征、系统主要构成与关键技术等,并以国内某典型科技创新园为例,分析其负荷需求和资源禀赋,开发了"五化一体"综合供能实施方案。该方案以燃气分布式、分布式光伏、分布式风电、污水源热泵和储能为供能主体,构建了电力、热力、冷煤水、燃气和中水等能源网络,并借助智能化技术实现供能系统的优化运行,满足不同用能主体用能需求。最后,针对我国多能互补分布式综合供能系统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关建议。 

【文章来源】:发电技术. 2020,41(03)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多能互补分布式综合供能系统及典型开发方案研究


能源站余热深度利用系统示意图

示意图,管理系统,架构,功能


为了使多能互补综合供能系统实现智慧能量管理,建立了合理的功能框架[14-16],如图1所示,利用通信、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多元能源之间互动、供能与用能之间互动、供能与蓄能之间互动等;同时建立了能源管理系统,即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DCS)和智能决策优化系统(intelligent decision optimization system,IDOS)。DCS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采集、模拟量控制、顺序控制等,在远程控制中心实现生产、转换、调度、传输、存储及消费等环节动态监控一体化,提高远程综合自动化水平(保留就地部分执行功能),其主要监控范围包括燃气分布式系统(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余热锅炉、蒸汽轮机发电机组)、制冷站系统、光伏发电系统、储能系统、调峰设备系统(燃气锅炉、电制冷设备)、数据中心节能系统、污水净化系统等,同时预留分布式风电、污水源热泵、地源热泵等接口;IDOS借助数据统计与分析、负荷预测、最优化数学模型(如综合效率最优、经济性最优、可再生能源占比最优)等技术方式,智能调节系统运行控制策略,主要功能包括性能计算、机组状态诊断、负荷优化分配、实时效益评估、运行优化操作指导等。此外,依据“一厂多站”先进管理理念,搭建“远程集控、少人值守”和“远程专家库”管理系统,提升系统智慧化运行水平,厂侧建立在同区域的热电厂内,本综合供能站作为站侧管理;“远程专家库”实现热电厂专业技术人员与站侧共享,同时向集团技术监督中心、科研院所与设备厂家开放故障诊断接口,实现多元专家共同参与管理,提升技术管控水平、供能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能源互联网储能技术应用研究[J]. 马守达,杨锦成,崔承刚,盛晏.  发电技术. 2018(05)
[2]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运行优化研究[J]. 李兵,牛洪海,陈俊,耿欣,娄清辉.  分布式能源. 2018(02)
[3]储热材料研究进展[J]. 范立群,周利,刘泳,马杰,纪其燕,张晓.  枣庄学院学报. 2018(02)
[4]智慧型综合能源系统架构研究[J]. 牛远方,李磊,杨朋朋,朱春萍,王成福.  山东电力技术. 2017(12)
[5]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实验平台系统关键技术研究[J]. 周宇昊,张海珍,宋胜男.  发电与空调. 2017(06)
[6]储能技术发展现状研究[J]. 李允超,宋华伟,马洪涛,王宝玉,薛福.  发电与空调. 2017(04)
[7]储热技术研究进展与趋势[J]. 汪翔,陈海生,徐玉杰,王亮,胡珊.  科学通报. 2017(15)
[8]综合智慧能源管理系统架构分析与研究[J]. 张丹,沙志成,赵龙.  中外能源. 2017(04)
[9]蓄冷技术现状及研究进展[J]. 汪向磊,王文梅,曹和平,杨刚,李想,鲍风亮.  山西化工. 2016(01)
[10]能源互联网技术形态与关键技术[J]. 田世明,栾文鹏,张东霞,梁才浩,孙耀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5(14)

硕士论文
[1]基于电池储能的组合级联式功率转换系统研究[D]. 苗青.北京交通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2819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32819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e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