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强国背景下的一流能源学科建设
发布时间:2021-07-20 05:41
能源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安全保障的基石,其开发利用需深度融合新一轮科学技术成果,以优势能源学科为纽带,赋能能源高效绿色开发与清洁高效利用。分析了能源生产消费结构、能源学科发展状况、学科发展面临的挑战,结合未来能源发展,提出创建一流能源学科构想。以"创新驱动发展"为遵循,从统筹发挥政府引导性作用、学科内涵式建设、联动市场资源配置作用方面提出了能源学科建设的对策建议。
【文章来源】:科技导报. 2020,38(20)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2000—2016年中国及其他主要发达国家全时当量研究人员数量比较
2006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指出,到2020年中国能源开发、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取得突破,促进能源结构优化,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建成若干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和大学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形成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学部联合开展的重要研究成果《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突出“更加侧重基础、更加侧重前沿、更加侧重人才”的战略导向;涵盖了能源资源的勘察与开采、能源的转化与存储、能源的利用与环境影响等内容[6]。能源学科是一个学科群,涉及能源开发、转换、利用、固废处理等多个一级工学门类学科,渗透于众多学科之中,具备知识性广泛、学科交叉性强、适用领域广等特征[7-8]。采矿工程、石油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为代表的化石能源专业,聚集在华东、东南经济活跃区域,分布在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985”“211”国家重点建设高校,以及安徽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及河南理工大学等省属重点高校。为积极推动能源科技革命,上述高校相继开设了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废弃矿井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及油气智能钻探等前沿基础应用学科,积极培育新时代国家战略需求和科研原始创新型高层次能源人才。
基于能源消费需求量的持续增加和低碳生活的强烈需求,依靠能源科技进步,世界各国能源生产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能源生产及消费由以煤炭、油气为主逐渐向煤、油气、核能及可再生能源并重发展,近年来油气、可再生能源主导角色愈加明显(图2);欧洲能源可再生能源、核能、固体燃料和天然气并重,消费中以油气为主,生物质能、固体化石能源、核能并重(图3);澳大利亚能源生产中煤炭占绝对主体地位,油气及可再生资源体量小,消费结构中煤、油气并重,可再生能源逐年发展(图4)。而中国能源生产及消费结构以煤为主,油气与水、核、风等可再生能源并举(图1)。纵观美国、欧洲、澳大利亚,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具有一定历史延续性,在短期内将很难改变,同时各国更加侧重主导能源革命及新能源发展,例如美国大力推动油气革命,同时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欧洲则更加侧重可再生能源。图2 美国能源结构分布(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基建下智慧城市建设未来发展展望[J]. 滕冉. 软件和集成电路. 2020(07)
[2]高等教育全球化对中国高校国际化的影响与促进——评《全球化进程中我国高等教育自主发展模式研究》[J]. 白冰. 人民长江. 2020(06)
[3]山西省高校能源类学科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 常建忠,李桂平,孟秀峰,王耀红.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2019(06)
[4]“双一流”战略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反思[J]. 吴永会. 现代经济信息. 2019(21)
[5]砥砺奋进 能源发展成就非凡[J]. 徐晖. 电器工业. 2019(11)
[6]国内外5所能源类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分析[J]. 朱红艳,李素美,穆亚凤,姜元鹏.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9(19)
[7]中美科技竞争力比较研究[J]. 杜德斌,段德忠,夏启繁. 世界地理研究. 2019(04)
[8]煤炭精准开采科学构想[J]. 袁亮. 煤炭学报. 2017(01)
本文编号:3292248
【文章来源】:科技导报. 2020,38(20)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2000—2016年中国及其他主要发达国家全时当量研究人员数量比较
2006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指出,到2020年中国能源开发、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取得突破,促进能源结构优化,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建成若干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和大学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形成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学部联合开展的重要研究成果《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突出“更加侧重基础、更加侧重前沿、更加侧重人才”的战略导向;涵盖了能源资源的勘察与开采、能源的转化与存储、能源的利用与环境影响等内容[6]。能源学科是一个学科群,涉及能源开发、转换、利用、固废处理等多个一级工学门类学科,渗透于众多学科之中,具备知识性广泛、学科交叉性强、适用领域广等特征[7-8]。采矿工程、石油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为代表的化石能源专业,聚集在华东、东南经济活跃区域,分布在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985”“211”国家重点建设高校,以及安徽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及河南理工大学等省属重点高校。为积极推动能源科技革命,上述高校相继开设了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废弃矿井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及油气智能钻探等前沿基础应用学科,积极培育新时代国家战略需求和科研原始创新型高层次能源人才。
基于能源消费需求量的持续增加和低碳生活的强烈需求,依靠能源科技进步,世界各国能源生产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能源生产及消费由以煤炭、油气为主逐渐向煤、油气、核能及可再生能源并重发展,近年来油气、可再生能源主导角色愈加明显(图2);欧洲能源可再生能源、核能、固体燃料和天然气并重,消费中以油气为主,生物质能、固体化石能源、核能并重(图3);澳大利亚能源生产中煤炭占绝对主体地位,油气及可再生资源体量小,消费结构中煤、油气并重,可再生能源逐年发展(图4)。而中国能源生产及消费结构以煤为主,油气与水、核、风等可再生能源并举(图1)。纵观美国、欧洲、澳大利亚,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具有一定历史延续性,在短期内将很难改变,同时各国更加侧重主导能源革命及新能源发展,例如美国大力推动油气革命,同时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欧洲则更加侧重可再生能源。图2 美国能源结构分布(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基建下智慧城市建设未来发展展望[J]. 滕冉. 软件和集成电路. 2020(07)
[2]高等教育全球化对中国高校国际化的影响与促进——评《全球化进程中我国高等教育自主发展模式研究》[J]. 白冰. 人民长江. 2020(06)
[3]山西省高校能源类学科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 常建忠,李桂平,孟秀峰,王耀红.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2019(06)
[4]“双一流”战略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反思[J]. 吴永会. 现代经济信息. 2019(21)
[5]砥砺奋进 能源发展成就非凡[J]. 徐晖. 电器工业. 2019(11)
[6]国内外5所能源类高校科研竞争力评价分析[J]. 朱红艳,李素美,穆亚凤,姜元鹏.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9(19)
[7]中美科技竞争力比较研究[J]. 杜德斌,段德忠,夏启繁. 世界地理研究. 2019(04)
[8]煤炭精准开采科学构想[J]. 袁亮. 煤炭学报. 2017(01)
本文编号:32922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3292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