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循环流化床低热值煤—高热值煤粉动态复合燃烧负荷响应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1 06:30
  针对目前循环流化床机组负荷响应慢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低热值煤-高热值煤粉动态复合循环流化床燃烧方式,并在某240t/h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上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研究了单一原煤阶跃、变煤粉输送位置(二次风管、给煤管)、变煤粉热值(19.30MJ/kg、27.17MJ/kg)及变煤粉添加量对循环流化床热负荷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了变负荷期间的传热特性,并给出了复合燃烧方式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性能和污染物排放特点。试验结果显示:二次风管添加煤粉(27.17MJ/kg)动态复合燃烧工况下锅炉热负荷升速率达到6.03MW/min(额定负荷的3.57%/min),而单一原煤阶跃增加20%时升速率为2.69MW/min,动态复合燃烧方式能够显著改善循环流化床锅炉固有的大热惯性从而增强其参与电网调峰的能力。基于颗粒团更新模型计算循环流化床锅炉稀相区炉膛与壁面之间的换热系数,计算分析低热值煤-高热值煤粉动态复合燃烧方式下换热系数的动态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动态复合燃烧方式下,添加的煤粉对炉膛稀相区物料浓度影响较小,所以对稀相区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较小。因为物料浓度是影响循环流化床对流换热系数的最主要原因... 

【文章来源】: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循环流化床机组调峰研究现状
    1.3 循环流化床燃烧
        1.3.1 循环流化床单一煤种燃烧
        1.3.2 循环流化床的复合燃烧
    1.4 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循环流化床动态复合燃烧试验系统
    2.1 低热值煤-高热值煤粉动态复合燃烧方式
    2.2 试验锅炉简介
    2.3 煤粉输送系统
        2.3.1 动力供应系统
        2.3.2 给料系统
        2.3.3 煤粉气流分配系统
    2.4 试验操作
        2.4.1 试验数据采集
        2.4.2 操作步骤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动态复合燃烧方式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热负荷响应特性
    3.1 试验方法和试验工况
        3.1.1 燃料分析
        3.1.2 锅炉热负荷计算方法
        3.1.3 风量、原煤阶跃及煤粉添加规律
        3.1.4 试验工况介绍
    3.2 单一原煤阶跃锅炉热负荷动态响应特性
    3.3 复合阶跃锅炉热负荷动态响应特性
        3.3.1 变煤粉输送位置对CFB锅炉热负荷响应速率的影响
        3.3.2 变煤粉热值对CFB锅炉热负荷响应速率的影响
        3.3.3 变煤粉添加量对CFB锅炉热负荷响应速率的影响
    3.4 总热量阶跃及煤粉阶跃热量比对CFB锅炉热负荷响应的影响
    3.5 动态复合燃烧试验安全性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循环流化床动态复合燃烧传热特性
    4.1 换热系数计算模型及相关参数取值方法
        4.1.1 换热系数计算模型
        4.1.2 换热系数计算数据取值方法
    4.2 单一原煤阶跃换热系数变化特性
        4.2.1 单一原煤阶跃物料浓度及床温
        4.2.2 单一原煤阶跃换热系数变化特性
    4.3 变煤粉输送位置换热系数变化特性
        4.3.1 采用煤粉1变煤粉输送位置换热系数变化特性
        4.3.2 采用煤粉2变煤粉输送位置换热系数变化特性
    4.4 二次风管变煤粉热值换热系数变化特性
        4.4.1 二次风管变煤粉热值物料浓度及床温
        4.4.2 二次风管变煤粉热值换热系数变化特性
    4.5 二次风管变煤粉量换热系数变化特性
        4.5.1 二次风管变煤粉量物料浓度及床温
        4.5.2 二次风管变煤粉量换热系数变化特性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循环流化床动态复合燃烧污染物排放及灰渣含碳量
    5.1 循环流化床动态复合燃烧污染物排放
    5.2 循环流化床动态复合燃烧灰渣含碳量
第六章 结论
    6.1 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带煤质校正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新型协调控制方法[J]. 何鹏,陆琳辉,刘西陲,李益国.  动力工程学报. 2018(01)
[2]循环流化床机组快速变负荷运行控制策略研究[J]. 刘吉臻,洪烽,高明明,李丞亮,陈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7(14)
[3]基于燃烧优化的CFB锅炉最优静态调节特性研究[J]. 刘众元,马素霞,李国胜,刘建华,邢秀峰.  热力发电. 2017(05)
[4]CFB锅炉飞灰含碳量影响因素分析[J]. 索疆舜,崔志刚,马素霞,贾建东,王慧,骆丁玲,刘建华.  热力发电. 2016(07)
[5]湍流条件下煤粉颗粒群着火特性实验研究[J]. 俞伟伟,吴玉新,许开龙,张海,杨海瑞,吕俊复.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6(02)
[6]循环流化床燃烧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 岳光溪,吕俊复,徐鹏,胡修奎,凌文,陈英,李建锋.  中国电力. 2016(01)
[7]新能源电力消纳与燃煤电厂弹性运行控制策略[J]. 刘吉臻,曾德良,田亮,高明明,王玮,牛玉广,房方.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5(21)
[8]超临界CFB锅炉主蒸汽压力控制系统研究[J]. 高明明,岳光溪,雷秀坚,刘吉臻,张文广,陈峰.  动力工程学报. 2015(08)
[9]中国动力煤的着火温度与着火热的分布规律[J]. 樊晋元,陈鸿伟.  化工学报. 2015(10)
[10]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控制系统研究[J]. 高明明,岳光溪,雷秀坚,刘吉臻,张文广,陈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4(35)

硕士论文
[1]煤粉—流化床复合燃烧数值模拟[D]. 徐鹏飞.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2]准能矸电330MW循环流化床锅炉动态特性的仿真研究[D]. 潘江海.华北电力大学 2013
[3]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过程的动态特性及控制仿真[D]. 周韧峰.华中科技大学 2011
[4]济南锅炉厂440t/h超高压再热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及性能分析研究[D]. 王博录.山东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945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32945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b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