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消白”改造项目设计参数的确定
发布时间:2021-08-09 18:47
自2017年,燃煤电厂消除石膏雨及有色烟羽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河北、天津及江苏等地相继出台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明确提出通过采取相应技术降低烟气温度及含湿量,减少可溶性盐及SO3等可凝结颗粒物的排放。以江苏某电厂630MW机组烟气消白改造项目为研究对象,调取该机组2017—2018年间的历史运行数据,采用正态分布的统计方法,分析了该电厂煤质水分及吸收塔入口烟温、出口烟温出现的概率分布,确定了项目改造的设计参数。
【文章来源】:华电技术. 2020,42(06)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煤质水分分布概率
机组负荷80%以上,吸收塔入口烟温的概率分布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吸收塔入口最低烟温94.50℃,最高烟温124.50℃,主要分布区间在97.0~120.0℃。由式(1)可知:正态分布下,横轴区间[μ-1.96σ,μ+1.96σ]范围内的出现概率为95.44%,即吸收塔入口烟温出现在[96.60,120.40]范围内的概率为95.44%。由于发生概率小于5%的小概率事件认为在一次试验中该事件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故本项目吸收塔入口烟温取120.00℃。2.3 吸收塔出口烟温的确定
机组负荷80%以上,吸收塔出口烟温的分布概率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吸收塔出口最低烟温48.20℃,最高烟温59.50℃,主要分布区间在50.0~58.00℃。由式(1)可知:正态分布下,横轴区间[μ-1.96σ,μ+1.96σ]范围内的出现概率为95.44%,即吸收塔出口烟温出现在[50.70,57.50]范围内的概率为95.44%。由于发生概率小于5%的小概率事件认为在一次试验中该事件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故本项目吸收塔出口烟温的设计参数为57.50℃,考虑到机组吸收塔出口烟温与烟气湿度不匹配,平均不饱和温差为1.60℃,故本项目吸收塔出口烟温为55.90℃,取整56.00℃,饱和湿烟气。3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超低排放燃煤电厂有色烟羽成因及治理技术的经济与环境效益研究[J]. 朱法华,孙尊强,申智勇. 中国电力. 2019 (08)
[2]燃煤锅炉烟气消白技术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J]. 吕刚,向轶,吕文豪,苟远波,冷健,吴迪. 煤化工. 2019(01)
[3]燃煤电厂湿烟羽消除设计方案对比分析[J]. 王争荣,耿宣,汪洋,夏怀鹏,付丽辉,沈明忠,沈建永,王凯亮. 华电技术. 2018(09)
[4]烟气冷凝技术在火电厂超低排放工程中的应用[J]. 吴冲,王争荣. 华电技术. 2018(08)
[5]湿法脱硫烟气“消白”工艺探索[J]. 胡鑫,潘响明,李啸,罗海兵,张兵. 化肥设计. 2018(02)
[6]燃煤电厂烟气中可凝结颗粒物测试研究进展与方法构建[J]. 李军状,朱法华,李小龙,张斌,段玖祥,杨柳. 电力科技与环保. 2018(01)
[7]湿式相变凝聚器协同多污染物脱除研究[J]. 谭厚章,熊英莹,王毅斌,曹瑞杰,杨祖旺,郑海国. 中国电力. 2017 (02)
[8]燃煤电站烟囱排放有色烟羽现象研究[J]. 郭静娟. 华电技术. 2017(01)
[9]燃煤电厂湿烟囱降雨成因分析[J]. 欧阳丽华,庄烨,刘科伟,陈振宇,顾鹏. 环境科学. 2015(06)
[10]大型燃煤电站锅炉冒白烟的研究[J]. 裘立春. 锅炉技术. 2015(03)
本文编号:3332604
【文章来源】:华电技术. 2020,42(06)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煤质水分分布概率
机组负荷80%以上,吸收塔入口烟温的概率分布如图2所示。由图可知,吸收塔入口最低烟温94.50℃,最高烟温124.50℃,主要分布区间在97.0~120.0℃。由式(1)可知:正态分布下,横轴区间[μ-1.96σ,μ+1.96σ]范围内的出现概率为95.44%,即吸收塔入口烟温出现在[96.60,120.40]范围内的概率为95.44%。由于发生概率小于5%的小概率事件认为在一次试验中该事件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故本项目吸收塔入口烟温取120.00℃。2.3 吸收塔出口烟温的确定
机组负荷80%以上,吸收塔出口烟温的分布概率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吸收塔出口最低烟温48.20℃,最高烟温59.50℃,主要分布区间在50.0~58.00℃。由式(1)可知:正态分布下,横轴区间[μ-1.96σ,μ+1.96σ]范围内的出现概率为95.44%,即吸收塔出口烟温出现在[50.70,57.50]范围内的概率为95.44%。由于发生概率小于5%的小概率事件认为在一次试验中该事件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故本项目吸收塔出口烟温的设计参数为57.50℃,考虑到机组吸收塔出口烟温与烟气湿度不匹配,平均不饱和温差为1.60℃,故本项目吸收塔出口烟温为55.90℃,取整56.00℃,饱和湿烟气。3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超低排放燃煤电厂有色烟羽成因及治理技术的经济与环境效益研究[J]. 朱法华,孙尊强,申智勇. 中国电力. 2019 (08)
[2]燃煤锅炉烟气消白技术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J]. 吕刚,向轶,吕文豪,苟远波,冷健,吴迪. 煤化工. 2019(01)
[3]燃煤电厂湿烟羽消除设计方案对比分析[J]. 王争荣,耿宣,汪洋,夏怀鹏,付丽辉,沈明忠,沈建永,王凯亮. 华电技术. 2018(09)
[4]烟气冷凝技术在火电厂超低排放工程中的应用[J]. 吴冲,王争荣. 华电技术. 2018(08)
[5]湿法脱硫烟气“消白”工艺探索[J]. 胡鑫,潘响明,李啸,罗海兵,张兵. 化肥设计. 2018(02)
[6]燃煤电厂烟气中可凝结颗粒物测试研究进展与方法构建[J]. 李军状,朱法华,李小龙,张斌,段玖祥,杨柳. 电力科技与环保. 2018(01)
[7]湿式相变凝聚器协同多污染物脱除研究[J]. 谭厚章,熊英莹,王毅斌,曹瑞杰,杨祖旺,郑海国. 中国电力. 2017 (02)
[8]燃煤电站烟囱排放有色烟羽现象研究[J]. 郭静娟. 华电技术. 2017(01)
[9]燃煤电厂湿烟囱降雨成因分析[J]. 欧阳丽华,庄烨,刘科伟,陈振宇,顾鹏. 环境科学. 2015(06)
[10]大型燃煤电站锅炉冒白烟的研究[J]. 裘立春. 锅炉技术. 2015(03)
本文编号:33326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3332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