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气活性对正丁醇/柴油复合燃烧过程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8-20 07:33
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的双重压力迫使内燃机研究人员致力于寻找可再生清洁能源。由于含氧燃料分子结构中含有氧元素,在解决燃烧过程中局部浓混合气缺氧问题上起到积极作用,从而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来改善发动机的排放和热效率。在现有含氧燃料的研究对象中:丁醇以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被认为是新一代的可再生燃料。本文基于一台第1缸具有独立的进、排气系统的高压共轨柴油机上,在发动机转速2000r/min,进气温度75℃,进气压力0.13MPa条件下,采用正丁醇/柴油双燃料的燃烧方式(正丁醇进气道喷射、柴油缸内直喷),通过改变正丁醇和柴油的喷射量以及柴油的喷射时刻,从缸内放热率曲线的变化趋势分析了缸内燃烧过程以及各燃烧过程下燃烧特征参数和指示性能的变化趋势。所得出的结论如下:高活性层和低活性层的燃烧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当柴油喷射定时发生在上止点之前时,复合燃烧主要由高活性层的预混压燃而触发,高活性层浓度升高促使柴油自燃释放的能量增加,燃烧能够在燃烧室中波及更广范围,促使复合燃烧具有更高的放热率,低活性层的燃烧即存在由柴油的多点点燃又存在正丁醇自身的预混合压燃,随着正丁醇浓度的升高,复合燃烧体现出更短的燃烧...
【文章来源】:西华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全球不同行业2015年到2040年能源需求分布预测图
混合气活性对正丁醇/柴油复合燃烧过程的影响研究个百分点,石油上升 0.3 个百分点,天然气上升 3.5 个百分点,一次性电力及其他能源上升 4.6 个百分点。根据英国石油公司(BP)2017 年对我国能源展望报告[7]中所提到的,预计到 2035 年中国在全球能源需求中的占比将会从 2015 年的23%上升至 26%,而能源产量在消费中的比重从 2015 年的 84%下降到 2035 年的79%,因此我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世界最大能源净进口国。
图 1.3 欧洲及我国排放法规对 NOx 和 PM 的限值要求Fig1.3 NOx and PM limits in European and Chinese Emission regulations1.2 新一代的生物燃料—丁醇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科学研究者们都在大力开发和利用包括水能、太阳能物质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并结合高效低排放的先进的燃烧模式,实现改善内燃机所面临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17-19]。根据 2016 年人民网转载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正丁醇预混合气对轻型柴油机热效率和排放的影响[J]. 田维,何文潇,马帅,吴学舜,韩志强. 车用发动机. 2017(03)
[2]浅析欧Ⅵ与国Ⅵ排放法规[J]. 韩东月,杨柏涛. 汽车实用技术. 2017(04)
[3]2016年全球汽车市场发展预测分析[J]. 覃剑. 汽车工业研究. 2016(07)
[4]固定式燃气内燃机排放特性与大气环境影响研究[J]. 朱庚富,黄椹,沈凡卉.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6(06)
[5]我国生物质能源利用现状[J]. 徐丽华,罗鹏,严明. 广州化工. 2016(11)
[6]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现状及分析[J]. 纪道玉. 化工设计通讯. 2016(04)
[7]机动车尾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J]. 范武波,陈军辉,钱骏,叶宏. 中国环境管理. 2016(01)
[8]柴油燃料性质对内燃机排放的影响及机动车燃料的发展趋势(英文)[J]. 任福民,舒星,尹静,王政,姚思雨,门正宇.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6(01)
[9]生物丁醇制取技术[J]. 董平,邵伟,赵仲阳,李建忠,何玉莲.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16(01)
[10]柴油、正丁醇及其混合燃料单液滴蒸发特性的试验[J]. 马小康,张付军,韩恺,王英敏,杨波. 内燃机学报. 2016(01)
博士论文
[1]两级增压系统参数选择以及对燃烧过程的影响研究[D]. 韩志强.天津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53088
【文章来源】:西华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全球不同行业2015年到2040年能源需求分布预测图
混合气活性对正丁醇/柴油复合燃烧过程的影响研究个百分点,石油上升 0.3 个百分点,天然气上升 3.5 个百分点,一次性电力及其他能源上升 4.6 个百分点。根据英国石油公司(BP)2017 年对我国能源展望报告[7]中所提到的,预计到 2035 年中国在全球能源需求中的占比将会从 2015 年的23%上升至 26%,而能源产量在消费中的比重从 2015 年的 84%下降到 2035 年的79%,因此我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世界最大能源净进口国。
图 1.3 欧洲及我国排放法规对 NOx 和 PM 的限值要求Fig1.3 NOx and PM limits in European and Chinese Emission regulations1.2 新一代的生物燃料—丁醇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科学研究者们都在大力开发和利用包括水能、太阳能物质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并结合高效低排放的先进的燃烧模式,实现改善内燃机所面临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17-19]。根据 2016 年人民网转载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正丁醇预混合气对轻型柴油机热效率和排放的影响[J]. 田维,何文潇,马帅,吴学舜,韩志强. 车用发动机. 2017(03)
[2]浅析欧Ⅵ与国Ⅵ排放法规[J]. 韩东月,杨柏涛. 汽车实用技术. 2017(04)
[3]2016年全球汽车市场发展预测分析[J]. 覃剑. 汽车工业研究. 2016(07)
[4]固定式燃气内燃机排放特性与大气环境影响研究[J]. 朱庚富,黄椹,沈凡卉.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6(06)
[5]我国生物质能源利用现状[J]. 徐丽华,罗鹏,严明. 广州化工. 2016(11)
[6]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现状及分析[J]. 纪道玉. 化工设计通讯. 2016(04)
[7]机动车尾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J]. 范武波,陈军辉,钱骏,叶宏. 中国环境管理. 2016(01)
[8]柴油燃料性质对内燃机排放的影响及机动车燃料的发展趋势(英文)[J]. 任福民,舒星,尹静,王政,姚思雨,门正宇.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6(01)
[9]生物丁醇制取技术[J]. 董平,邵伟,赵仲阳,李建忠,何玉莲.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16(01)
[10]柴油、正丁醇及其混合燃料单液滴蒸发特性的试验[J]. 马小康,张付军,韩恺,王英敏,杨波. 内燃机学报. 2016(01)
博士论文
[1]两级增压系统参数选择以及对燃烧过程的影响研究[D]. 韩志强.天津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530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3353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