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硫活性焦水洗再生过程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5 21:04
对5种活性焦水洗再生前后的脱硫性能进行实验研究,通过比表面积(BET)、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方法表征水洗再生工艺对活性焦孔隙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的影响,揭示影响活性焦水洗再生性能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活性焦脱硫硫容的大小和水洗再生率的高低没有直接关系;微孔比表面积较大的活性焦脱硫性能较好,中大孔孔容较大的活性焦水洗再生率较高,同时具备较大的微孔比表面积和中大孔孔容结构的活性焦适宜水洗再生工艺;活性焦表面极性含氧官能团含量越高水洗再生效果越好;活性焦AC5经过6次水洗再生循环,微孔中的硫酸经过多次累积后可以被水洗出,稳定再生率保持在45%~50%,最适用于活性焦水洗再生工艺。
【文章来源】:热力发电. 2020,49(1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模拟烟气脱硫实验装置
5种不同活性焦再生前后脱硫效率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活性焦AC3和AC5在水洗再生前后脱硫效率均较高,再生前脱硫效率分别为45%和40%,水洗再生后脱硫效率分别为20%和25%;而AC1和AC2活性焦水洗再生前后脱硫性能均较差。图3为5种活性焦1次再生率及再生前后脱硫硫容。由图3可知:活性焦AC5的初始脱硫硫容和再生脱硫硫容分别为30.86、20.18 mg/g,均处于5种活性焦中最高,再生率为48.2%;活性焦AC4的初始脱硫硫容和再生脱硫硫容分别为23.26、16.98 mg/g,再生前后硫容相差6.28 mg/g,在5种活性焦中相差最小,所以再生率最高,达到87.93%。可见脱硫效率较高的活性焦相对再生率也较高,但不存在绝对的线性关系。
图3为5种活性焦1次再生率及再生前后脱硫硫容。由图3可知:活性焦AC5的初始脱硫硫容和再生脱硫硫容分别为30.86、20.18 mg/g,均处于5种活性焦中最高,再生率为48.2%;活性焦AC4的初始脱硫硫容和再生脱硫硫容分别为23.26、16.98 mg/g,再生前后硫容相差6.28 mg/g,在5种活性焦中相差最小,所以再生率最高,达到87.93%。可见脱硫效率较高的活性焦相对再生率也较高,但不存在绝对的线性关系。2.2水洗再生过程对活性焦表面性质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碳材料对燃煤烟气硫脱除及资源化研究进展[J]. 曲智斌,孙飞,皮信信,郄志鹏,高继慧. 洁净煤技术. 2020(01)
[2]考虑燃煤机组健康度与负荷转移的连锁故障供防控策略[J]. 林玥廷,张维奇,林英明,丁伟,吴名新,汤俊,张家美,蒋沁.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9(17)
[3]基于云平台的发电机组节能减排实时监控系统[J]. 郑中原,赵鹏,姜玲,张佳成,于金山.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9(07)
[4]燃煤电厂湿法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进展[J]. 刘海洋,江澄宇,谷小兵,李叶红,申镇. 环境工程. 2016(04)
[5]烟气脱硫活性炭再生技术研究进展[J]. 贾艳萍,宗庆,张明爽,王子鸣,张兰河. 硅酸盐通报. 2016(03)
[6]烧结脱硫石膏的综合利用现状[J]. 张瑶,任耘,刘佰龙,张朝晖. 硅酸盐通报. 2015(12)
[7]活性焦烟气净化技术在大型燃煤电厂的应用前景[J]. 丹慧杰,余福胜,雷鸣,牛拥军,李阳. 热力发电. 2015(04)
[8]活性焦脱硫工艺的研究进展[J]. 黎华敏,李兵,许月阳,薛建明,王宏亮,陈姝娟. 电力科技与环保. 2015(02)
[9]烟气脱硫新型催化剂水洗再生工艺研究[J]. 赵文艳,孙明超,郭家秀,尹华强. 环境工程学报. 2013(11)
[10]两种活性焦脱除除烟气中SO2及水洗再生性能对比分析[J]. 吴涛,梁大明,李兰廷,熊银伍. 洁净煤技术. 2010(01)
博士论文
[1]多孔碳内分子与离子吸附强化机制及方法[D]. 孙飞.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
[2]活性焦的制备及其烟气脱硫的实验研究[D]. 朱惠峰.南京理工大学 2011
[3]微波改性活性炭及其脱硫特性研究[D]. 蒋文举.四川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再生过程对活性焦理化结构及脱硫性能的影响[D]. 皮信信.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478507
【文章来源】:热力发电. 2020,49(1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模拟烟气脱硫实验装置
5种不同活性焦再生前后脱硫效率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活性焦AC3和AC5在水洗再生前后脱硫效率均较高,再生前脱硫效率分别为45%和40%,水洗再生后脱硫效率分别为20%和25%;而AC1和AC2活性焦水洗再生前后脱硫性能均较差。图3为5种活性焦1次再生率及再生前后脱硫硫容。由图3可知:活性焦AC5的初始脱硫硫容和再生脱硫硫容分别为30.86、20.18 mg/g,均处于5种活性焦中最高,再生率为48.2%;活性焦AC4的初始脱硫硫容和再生脱硫硫容分别为23.26、16.98 mg/g,再生前后硫容相差6.28 mg/g,在5种活性焦中相差最小,所以再生率最高,达到87.93%。可见脱硫效率较高的活性焦相对再生率也较高,但不存在绝对的线性关系。
图3为5种活性焦1次再生率及再生前后脱硫硫容。由图3可知:活性焦AC5的初始脱硫硫容和再生脱硫硫容分别为30.86、20.18 mg/g,均处于5种活性焦中最高,再生率为48.2%;活性焦AC4的初始脱硫硫容和再生脱硫硫容分别为23.26、16.98 mg/g,再生前后硫容相差6.28 mg/g,在5种活性焦中相差最小,所以再生率最高,达到87.93%。可见脱硫效率较高的活性焦相对再生率也较高,但不存在绝对的线性关系。2.2水洗再生过程对活性焦表面性质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碳材料对燃煤烟气硫脱除及资源化研究进展[J]. 曲智斌,孙飞,皮信信,郄志鹏,高继慧. 洁净煤技术. 2020(01)
[2]考虑燃煤机组健康度与负荷转移的连锁故障供防控策略[J]. 林玥廷,张维奇,林英明,丁伟,吴名新,汤俊,张家美,蒋沁.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9(17)
[3]基于云平台的发电机组节能减排实时监控系统[J]. 郑中原,赵鹏,姜玲,张佳成,于金山.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9(07)
[4]燃煤电厂湿法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进展[J]. 刘海洋,江澄宇,谷小兵,李叶红,申镇. 环境工程. 2016(04)
[5]烟气脱硫活性炭再生技术研究进展[J]. 贾艳萍,宗庆,张明爽,王子鸣,张兰河. 硅酸盐通报. 2016(03)
[6]烧结脱硫石膏的综合利用现状[J]. 张瑶,任耘,刘佰龙,张朝晖. 硅酸盐通报. 2015(12)
[7]活性焦烟气净化技术在大型燃煤电厂的应用前景[J]. 丹慧杰,余福胜,雷鸣,牛拥军,李阳. 热力发电. 2015(04)
[8]活性焦脱硫工艺的研究进展[J]. 黎华敏,李兵,许月阳,薛建明,王宏亮,陈姝娟. 电力科技与环保. 2015(02)
[9]烟气脱硫新型催化剂水洗再生工艺研究[J]. 赵文艳,孙明超,郭家秀,尹华强. 环境工程学报. 2013(11)
[10]两种活性焦脱除除烟气中SO2及水洗再生性能对比分析[J]. 吴涛,梁大明,李兰廷,熊银伍. 洁净煤技术. 2010(01)
博士论文
[1]多孔碳内分子与离子吸附强化机制及方法[D]. 孙飞.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
[2]活性焦的制备及其烟气脱硫的实验研究[D]. 朱惠峰.南京理工大学 2011
[3]微波改性活性炭及其脱硫特性研究[D]. 蒋文举.四川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再生过程对活性焦理化结构及脱硫性能的影响[D]. 皮信信.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4785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3478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