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柴油机电动压气机模拟分析

发布时间:2021-12-30 14:07
  对某款4缸轻型柴油机电动压气机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进行仿真分析,研究电动压气机对发动机瞬态工况改善情况。匹配研究表明:电动压气机布置在压气机出口,与普通增压器串联,能够有效改善发动机某些工况的动力性和瞬态响应特性,发动机转速越低,改善效果越明显。转速为1300 r/min时,扭矩提升7.23%,定速加负荷工况的加速时间从16.7 s缩短至6.7 s,减少了60%;转速为1400 r/min时,扭矩提升6.52%,定速加负荷工况的加速时间从16.1 s缩短至7.1 s,减少了56%。 

【文章来源】:内燃机与动力装置. 2020,37(03)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柴油机电动压气机模拟分析


电动增压器示意图

示意图,增压器,转速,特性


图1 电动增压器示意图在匹配电动压气机时需要明确电动压气机的加、减速特性[8-10]。加速特性为电动压气机从怠速加到最大转速的时间,一般为几百毫秒,如本文研究的电动压气机转速从0到70 000 r/min的响应时间为300 ms。电动压气机特性参数如表2所示。

示意图,示意图,形式,优缺点


电动压气机布置形式主要有3种: 压气机上游;压气机下游,中冷器前;压气机下游,中冷器后[11] ,如图3所示。电动压气机的布置要求在保证性能的同时考虑整车空间、可靠性等相关因素。不同布置形式各具优缺点,具体如表3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发动机电动增压器三种反馈控制策略的研究分析[J]. 葛嘉琪,李明.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19(12)
[2]电动增压器不同布置方式对涡轮增压器的影响[J]. 闫嘉楠,周斌,南靖雯,郑佳.  内燃机. 2018(04)
[3]柴油机二级涡轮增压系统匹配研究[J]. 张代国,丁艳,李瑞发,孟亮虎,刘威.  柴油机. 2018(01)
[4]eBooster技术让增压更高效[J].   汽车与配件. 2017(23)
[5]电子增压器对增压小型化发动机性能改善研究[J]. 刘青林,颜丙辉.  内燃机. 2017(04)
[6]汽车发动机电动增压技术研究[J]. 许为亮,李乐,喻凡,刘宁.  传动技术. 2017(01)
[7]电动增压器对废气涡轮增压器影响的试验研究[J]. 姚春德,韩伟强,徐广兰,李方成,侯亚帮,武炎.  机械工程学报. 2012(08)
[8]电动增压器应用技术现状[J]. 刘瑞林,管金发,刘刚,周广猛,孙武全.  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 2009(02)
[9]二级增压系统压比分配试验研究[J]. 何义团,马朝臣,魏名山,朱智富.  车辆与动力技术. 2007(02)
[10]电动增压器应用技术研究[J]. 李文祥,葛蕴珊,徐振波,邓广勇.  汽车技术. 2005(09)

硕士论文
[1]汽油机瞬态工况空燃比控制策略仿真研究[D]. 李薛.长沙理工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583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35583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2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