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工作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
本文关键词:内燃机工作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凸显,环境污染问题加剧,柴油机以其热效率高,经济性好的优点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降低柴油机排放物中的NOx和微粒一直是改善柴油机排放的核心问题,为了满足日益严格排放法规的要求,主要是从改善柴油机燃烧过程入手。柴油机燃烧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多变的物理、化学过程。燃烧过程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实验手段,本文借助于奥地利AVL公司的FIRE软件,可不受试验条件的限制,模拟难以测量的缸内流场的详细信息,深入了解燃烧机理。 本文模拟了车用四冲程柴油机的压缩、燃烧、膨胀过程,,由于不考虑进气过程,进气道和进气门等细节可不考虑,简化的结构可降低其对网格的影响。文中在不改变燃烧室压缩比的情况下,设计了三种不同形状的燃烧室,分析其对混和气形成的影响。通过对缸内流场、温度场和浓度场的比较,发现燃烧室的形状和结构参数改变了缸内流场特性,影响了混合气的形成,进而决定了不同的燃烧特性。直口燃烧室的涡团形成时间最晚。缩口型燃烧室缩口较大,产生强烈的挤流,具有较长的涡流持续期,较大的湍流动能,更有利于混合气的形成,可以进一步加强扩散燃烧,充分改善燃烧品质。哑铃型燃烧室的流场强度比缩口型小。由于缸内流场较弱,直口型燃烧室喷雾贯穿距较大,侧壁燃油堆积严重,燃烧主要发生在燃油堆积处,容易造成燃烧室烧蚀。缩口型燃烧室缸内流场强度大,燃油分布均匀,燃烧发生在整个燃烧室内。但较高的涡流持续期容易造成残余废气系数较大,不利于向增压强化方向发展。燃油粘壁和油气混合的均匀性是影响Soot生成的重要因素。文中还分别考察了喷油提前角、EGR率、进气温度及分段喷射对燃烧过程及柴油机尾气中主要排放物NOx和碳烟的影响。
【关键词】:柴油机 燃烧模拟 混合气 燃烧室形状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TK40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24
- 1.1 引言10-11
- 1.2 柴油机排放物生成机理和控制措施11-16
- 1.2.1 NO_x生成机理和控制措施11-14
- 1.2.2 微粒生成机理和控制措施14-16
- 1.3 现代柴油机技术发展16-22
- 1.3.1 燃油喷射系统17-19
- 1.3.2 进排气系统19-21
- 1.3.3 新燃烧方式的探索21-22
- 1.4 内燃机工作过程数值模拟计算22-23
- 1.5 本课题的意义和内容23-24
- 第2章 直喷式柴油机的模拟仿真模型24-42
- 2.1 气相湍流流动模型24-29
- 2.1.1 描写流动与传热问题的控制方程的通用形式25-26
- 2.1.2 湍流物理量时均值定义及运算规则26
- 2.1.3 湍流对流换热的Reynolds时均方程26-27
- 2.1.4 湍流模型27-28
- 2.1.5 壁面函数法28-29
- 2.2 柴油机喷雾数值模拟模型29-36
- 2.2.1 液滴蒸发模型31-32
- 2.2.2 液滴破碎分裂模型32-34
- 2.2.3 液滴湍流扩散模型34-35
- 2.2.4 喷雾撞壁模型35-36
- 2.3 柴油机中燃烧的数值模型36-42
- 2.3.1 多组分化学反应流37-40
- 2.3.2 NO_x排放模型40-42
- 第3章 燃烧室形状对混合气形成的影响42-53
- 3.1 初始计算参数的确定43-44
- 3.2 发动机参数和计算网格划分44-45
- 3.3 缸内气流运动分析45-48
- 3.4 燃烧特性分析48-53
- 第4章 柴油机燃烧模拟及燃烧系统性能优化研究53-70
- 4.1 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及分析53-56
- 4.2 数值模拟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对比56-57
- 4.3 喷油提前角对性能影响57-60
- 4.4 废气再循环对(EGR)性能影响60-64
- 4.5 进气温度的影响64-66
- 4.6 电控技术的应用-引导喷射和多次喷射66-70
- 第5章 全文总结及工作展望70-72
- 5.1 全文总结70-71
- 5.2 对以后工作的展望71-72
- 参考文献72-76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76-77
- 致谢77-78
- 研究生履历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永生;姚俊星;;对船舶主机应急鼓风机运行问题的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8期
2 陆瑶;王银燕;;喷油提前角对柴油机燃烧特性的影响[J];柴油机设计与制造;2011年02期
3 张学文;申立中;杨永忠;;满足国Ⅲ排放标准的高压共轨柴油机燃烧系统开发[J];内燃机与动力装置;2011年03期
4 黄生洪;冯美艳;;雾化燃烧模拟一体化方法及应用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1年08期
5 王军;张幽彤;熊庆辉;丁小亮;;压电式喷油器两次喷射间隔时间分析及影响[J];兵工学报;2011年08期
6 艾志久;蒋静;吴昌;常宏岗;陈昌介;;炉内燃烧场数值模拟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7 夏兴兰;杨海涛;郭立新;缪雪龙;王先勇;;新型燃烧模型在柴油机燃烧模拟中的应用(下)[J];现代车用动力;2011年03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达文;张宝诚;李翠华;;柴油机主要排放污染物简明预测法[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何少年;;试论直喷式燃烧室车用柴油机起动辅助装置的选择[A];四川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一届二次年会论文集[C];1991年
3 成晓北;黄荣华;鞠洪玲;王兆文;;发动机碳烟排放的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A];2007年APC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郝树青;黄宏伟;;基于风险理论的长大隧道火灾安全疏散数值模拟[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5 焦善庆;;柴油机燃烧室内壁的温度振荡研究[A];数学·物理·力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一九九六·第六期)——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第6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6 赵春生;刘艳利;丁技峰;;某柴油机炭烟排放改善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大功率柴油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马荣朝;吴维雄;秦文;雷小龙;;柴油机燃烧茶籽油废气排放试验(英文)[A];全国农村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徐晓峰;许世范;李密秀;史万周;;人工神经元网络用于柴油机滞燃期建模[A];1995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1995年
9 薛良君;;机车用R280系列柴油机的开发与研制[A];第十七届全国大功率柴油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徐晓峰;许世范;李密秀;;人工神经元网络用于柴油机滞燃期建模[A];199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暨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上册)[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天大柴油机节能减排技术获奖[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1年
2 简永寿 桂雪琴;渔船用柴油机可望烧重油[N];中国船舶报;2006年
3 泗水县农机县 杨玉栋 孙启龙 孙如红;小麦联合收割机工作中柴油机过热原因及分析[N];山东科技报;2007年
4 姜靖;王建昕:干好节能减排这件事[N];科技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吴凡;客车发动机:常规路线唱主角[N];机电商报;2008年
6 柳莺;卡特彼勒中速船机提前达到TierⅢ标准[N];中国船舶报;2009年
7 记者 王丽丽;清华大学成立燃烧能源中心[N];中国煤炭报;2010年
8 乐琰;风采航运四千余万造浦江豪华游轮[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9 杨玲莹;西式豪华游船年底游弋黄浦江[N];中国旅游报;2008年
10 郭俐君;首例自主知识产权小型风冷柴油机蓄势[N];中国工业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华伟;柴油机燃烧过程中多环芳香烃测量及演变规律的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谭满志;替代燃料理化性质对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特性的影响规律[D];吉林大学;2012年
3 杜宝国;基于近距撞壁的柴油机准伞状喷雾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石磊;内外部EGR与电控燃油喷射控制柴油均质燃烧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周重光;LPG发动机三维燃烧模拟计算与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6 金华玉;核心边界条件对柴油机燃烧的影响及优化[D];吉林大学;2008年
7 韦静思;内燃机燃烧过程中热声耦合机理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唐娟;基于振动信号评价柴油机缸内燃烧状态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张鹏;均质压燃/缸内直喷双燃烧模式柴油机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祖炳锋;基于虚拟设计的车用四气门汽油机工作过程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召利;柴油机掺烧二甲醚的性能及排放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2 闫朝亮;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多次喷射策略的仿真模拟[D];吉林大学;2008年
3 刘安;内燃机工作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4 朱伟胜;预喷和后喷对柴油机燃烧及排放影响的模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5 欧力郡;通过改变燃料活性控制柴油机燃烧过程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6 冯星;甲醇柴油混合燃料在柴油机上的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7 林磊;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器(VNT)与柴油机的匹配及其控制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高学攀;495柴油机燃烧过程模拟及性能优化[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9 陈慧;重型柴油机燃烧过程优化的仿真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井恩泽;柴油机燃烧过程特征参数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内燃机工作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16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371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