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R和喷油策略对柴油机瞬态工况燃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1-03 09:35
日益严苛的燃油消耗标准及排放法规催促着节能减排的技术的提升。相比于稳态,瞬态工况下缸内燃烧劣变及排放骤增,且瞬态工况在整个工况中的比重极大,因而降低瞬态工况过程的排放对于满足排放法规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节能减排技术研究的重点主要是在燃油喷射及进气技术方面,其中多段喷射及EGR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后被认为是实现清洁燃烧的重要技术手段。瞬态工况下性能恶化且排放骤增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供气量滞后于供油量,因而提升进气量缓和性能恶劣的策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CA6DL柴油机为原型,建立模拟平台,对ETC测试循环比重中较高的恒转速增扭矩工况进行单因素调整EGR率、EGR率协同加载停滞时间、EGR率协同加载停滞时间和多段喷射进行分析单一进气参数及进气参数与燃油喷射协同控制对柴油机瞬态工况运转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1)进气中EGR占比增加,缸内氧含量降低,油气混合效果恶化,油气混合的总驱动能量降低,温度降低,剩余燃油率升高,燃烧持续期增加;NO排放量显著降低,Soot生成峰值升高且相位前移,但EGR率超过10%后,峰值降低且相位后移,EGR率为40%时,Soot排放量仅为瞬态原机的25%,N...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能源问题及环境问题
1.1.2 日益严苛的燃耗标准及排放法规
1.2 研究现状
1.2.1 瞬变工况
1.2.2 柴油机的进气及燃油喷射技术研究
1.2.3 进气及燃油喷射技术协同控制研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数值模拟平台的建立
2.1 试验测控平台
2.2 数值模拟平台
2.2.1 模型建立和网格划分
2.2.2 计算模型和算法的确定
2.2.3 数值模拟计算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的确定
2.2.4 数值模型验证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EGR及EGR协同加载停滞策略的模拟研究
3.1 EGR对柴油机瞬变工况性能的影响研究
3.1.1 EGR对柴油机瞬变工况缸内燃烧过程的影响
3.1.2 EGR对柴油机瞬变工况性能的影响
3.1.3 EGR对柴油机瞬变工况缸内微观场的影响
3.1.4 EGR对柴油机瞬变工况排放的影响
3.2 EGR协同加载停滞时间控制策略的影响研究
3.2.1 EGR协同加载停滞时间控制策略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3.2.2 EGR协同加载停滞时间控制策略对瞬变性能的影响
3.2.3 EGR协同加载停滞时间控制策略对缸内微观场的影响
3.2.4 EGR协同加载停滞时间控制策略对排放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因素协同控制策略对瞬变性能影响的模拟研究
4.1 多因素协同控制策略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4.2 多因素协同控制策略对瞬变性能的影响
4.3 多因素协同控制策略对缸内微观场的影响
4.4 多因素协同控制策略对排放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全文总结
5.1 全文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柴油喷射压力对HCII燃烧过程影响的可视化[J]. 何旭,吴昊,陈永全,高永利,李向荣,刘福水. 内燃机学报. 2017(06)
[2]且看涡轮增压如何拯救内燃机的未来[J]. 彭斐. 汽车与配件. 2017(29)
[3]电控柴油机燃油系统参数匹配对油耗率的影响[J]. 孙思远,徐虎,黄加亮,胡启坤. 中国航海. 2017(03)
[4]燃油车的未来还有多远?[J]. 曹晓昂. 汽车纵横. 2017(09)
[5]内燃机燃烧研究及面临的挑战[J]. 王睿. 内燃机与配件. 2017(03)
[6]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与废气再循环对柴油机排放的影响[J]. 楼狄明,郭石磊,谭丕强,胡志远.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12)
[7]柴油车减排国外实践经验[J]. 王燕军.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16(22)
[8]燃煤催化剂对煤炭燃烧性能的影响[J]. 曹丽琼. 化工管理. 2015(09)
[9]WHSC/WHTC与ESC/ETC测试循环的试验比较与研究[J]. 赵国斌,盖永田,耿帅,金灵,伍恒. 汽车工程学报. 2015(01)
[10]采用EGR的重型柴油机低速高负荷性能与排放特性[J]. 陈贵升,沈颖刚,郑尊清,尧命发,张韦. 内燃机学报. 2014(02)
博士论文
[1]车用柴油机瞬变工况性能劣变及其控制策略研究[D]. 张龙平.吉林大学 2015
[2]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D]. 陈爱雪.吉林大学 2013
[3]车用柴油机燃烧过程分析及EGR分层研究[D]. 沈照杰.吉林大学 2013
[4]增压柴油机瞬态工况性能仿真及优化[D]. 隋菱歌.吉林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柴油机瞬变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D]. 刘涓.吉林大学 2017
[2]加载策略对柴油机瞬态性能影响的研究[D]. 丁云龙.吉林大学 2016
[3]褐煤、烟煤、无烟煤及其混煤的燃烧特性研究[D]. 甘萍香.昆明理工大学 2013
[4]车用增压柴油机瞬态过程仿真及分析[D]. 贺淑超.吉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727212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能源问题及环境问题
1.1.2 日益严苛的燃耗标准及排放法规
1.2 研究现状
1.2.1 瞬变工况
1.2.2 柴油机的进气及燃油喷射技术研究
1.2.3 进气及燃油喷射技术协同控制研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数值模拟平台的建立
2.1 试验测控平台
2.2 数值模拟平台
2.2.1 模型建立和网格划分
2.2.2 计算模型和算法的确定
2.2.3 数值模拟计算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的确定
2.2.4 数值模型验证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EGR及EGR协同加载停滞策略的模拟研究
3.1 EGR对柴油机瞬变工况性能的影响研究
3.1.1 EGR对柴油机瞬变工况缸内燃烧过程的影响
3.1.2 EGR对柴油机瞬变工况性能的影响
3.1.3 EGR对柴油机瞬变工况缸内微观场的影响
3.1.4 EGR对柴油机瞬变工况排放的影响
3.2 EGR协同加载停滞时间控制策略的影响研究
3.2.1 EGR协同加载停滞时间控制策略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3.2.2 EGR协同加载停滞时间控制策略对瞬变性能的影响
3.2.3 EGR协同加载停滞时间控制策略对缸内微观场的影响
3.2.4 EGR协同加载停滞时间控制策略对排放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因素协同控制策略对瞬变性能影响的模拟研究
4.1 多因素协同控制策略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4.2 多因素协同控制策略对瞬变性能的影响
4.3 多因素协同控制策略对缸内微观场的影响
4.4 多因素协同控制策略对排放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全文总结
5.1 全文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柴油喷射压力对HCII燃烧过程影响的可视化[J]. 何旭,吴昊,陈永全,高永利,李向荣,刘福水. 内燃机学报. 2017(06)
[2]且看涡轮增压如何拯救内燃机的未来[J]. 彭斐. 汽车与配件. 2017(29)
[3]电控柴油机燃油系统参数匹配对油耗率的影响[J]. 孙思远,徐虎,黄加亮,胡启坤. 中国航海. 2017(03)
[4]燃油车的未来还有多远?[J]. 曹晓昂. 汽车纵横. 2017(09)
[5]内燃机燃烧研究及面临的挑战[J]. 王睿. 内燃机与配件. 2017(03)
[6]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与废气再循环对柴油机排放的影响[J]. 楼狄明,郭石磊,谭丕强,胡志远.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12)
[7]柴油车减排国外实践经验[J]. 王燕军.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16(22)
[8]燃煤催化剂对煤炭燃烧性能的影响[J]. 曹丽琼. 化工管理. 2015(09)
[9]WHSC/WHTC与ESC/ETC测试循环的试验比较与研究[J]. 赵国斌,盖永田,耿帅,金灵,伍恒. 汽车工程学报. 2015(01)
[10]采用EGR的重型柴油机低速高负荷性能与排放特性[J]. 陈贵升,沈颖刚,郑尊清,尧命发,张韦. 内燃机学报. 2014(02)
博士论文
[1]车用柴油机瞬变工况性能劣变及其控制策略研究[D]. 张龙平.吉林大学 2015
[2]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D]. 陈爱雪.吉林大学 2013
[3]车用柴油机燃烧过程分析及EGR分层研究[D]. 沈照杰.吉林大学 2013
[4]增压柴油机瞬态工况性能仿真及优化[D]. 隋菱歌.吉林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柴油机瞬变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D]. 刘涓.吉林大学 2017
[2]加载策略对柴油机瞬态性能影响的研究[D]. 丁云龙.吉林大学 2016
[3]褐煤、烟煤、无烟煤及其混煤的燃烧特性研究[D]. 甘萍香.昆明理工大学 2013
[4]车用增压柴油机瞬态过程仿真及分析[D]. 贺淑超.吉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7272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3727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