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平衡等离子体的产生机理及其对燃烧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8 07:14
本文关键词:非平衡等离子体的产生机理及其对燃烧影响的研究
【摘要】:近年稀薄燃烧技术在内燃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稀薄燃烧的优势在于能够提高燃油经济性和降低污染物排放。缺点在于随着空燃比提升,对于点火能量的要求更高,同时火焰传播速度也会降低。针对这两方面,对内燃机的点火和燃烧过程引入非平衡等离子体,利用其电子和自由基的高活性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本文利用纳秒脉冲放电产生非平衡等离子体,借助EEDF模型计算得出甲烷-空气中约化场强对电子能量分布的影响,结合反应路径进一步得到约化场强与放电能量沉积方向的相关性。对空气放电动力学与甲烷碰撞、电离的反应进行耦合形成混合气放电机理。运用等离子体求解器ZDPlasKin完成了放电过程的数值计算,研究了约化场强和脉冲重复频率对CH3、OH、O3、O及CH20这五种粒子数密度的影响。运用多区模型CHEMKIN解决燃烧过程的化学气相动力学问题,分别研究甲烷自点火与加入自由基后的燃烧过程,以点火延迟时间、热量释放速率、燃烧后未燃HC等作为参考,研究非平衡等离子体对点火和燃烧过程的影响。 主要结论:(1)约化场强在200~400Td之间时,沉积到激发N2和离解02的能量占放电能量比例达到最大;(2)CH3、H和O在脉冲放电时产生后快速消耗,为CH2O、OH、O3的积累起过渡作用,约化场强大致与自由基的数量密度呈正相关;(3)非平衡等离子体能降低甲烷的点火延迟时间、缩短燃烧所需时间、降低燃烧产物中未燃HC含量。
【关键词】:非平衡等离子体 纳秒脉冲放电 甲烷 燃烧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K401
【目录】:
- 致谢7-8
- 摘要8-9
- ABSTRACT9-12
- 插图清单12-13
- 表格清单13-14
- 第一章 绪论14-22
- 1.1 引言14
- 1.2 非平衡等离子体的概念14-15
- 1.3 非平衡等离子体的产生方式15-18
- 1.3.1 介质阻挡放电16-17
- 1.3.2 微波放电17
- 1.3.3 高压纳秒脉冲放电17-18
- 1.4 非平衡等离子体助燃的当前研究进展18-21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21-22
- 第二章 放电过程电子能量分布及沉积方向22-33
- 2.1 放电过程模拟计算的机理22-23
- 2.2 电子能量区间对应的激发方式23-25
- 2.3 约化场强对电子能量分布的影响25-32
- 2.3.1 EEDF计算模型介绍26-28
- 2.3.2 电子密度计算28-29
- 2.3.3 EEDF计算结果29-32
- 本章小结32-33
- 第三章 放电参数对产生自由基的影响33-43
- 3.1 放电动力学模型33-34
- 3.2 放电过程的中间产物34-37
- 3.2.1 激发态氮分子34-36
- 3.2.2 CH_3与H原子36-37
- 3.3 放电参数对自由基的影响37-42
- 3.3.1 约化场强对于自由基浓度的影响38-40
- 3.3.2 脉冲频率对于自由基浓度的影响40-42
- 本章小结42-43
- 第四章 非平衡等离子体对甲烷的助燃研究43-53
- 4.1 燃烧过程的化学气相动力学模型43-45
- 4.2 自由基的加入对于点火延迟的影响45-49
- 4.3 稀燃条件下非平衡等离子体的助燃作用49-52
- 本章小结52-53
- 第五章 实验系统设计与搭建53-63
- 5.1 定容燃烧弹结构54
- 5.2 加热装置54-55
- 5.3 石英玻璃55-56
- 5.4 密封问题的处理56-57
- 5.5 点火电极57-59
- 5.6 高压纳秒脉冲电源59-62
- 本章小结62-63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3-65
- 6.1 全文总结63-64
- 6.2 工作展望64-65
- 参考文献65-6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许家雨;章程;邵涛;段立伟;任成燕;严萍;;大气压空气中尖-尖间隙60kHz高压放电实验研究[J];高电压技术;2012年07期
2 张鹏;洪延姬;沈双晏;丁小雨;;等离子体强化点火的动力学分析[J];高电压技术;2014年07期
3 董刚,蒋勇,陈义良,王清安;大型气相化学动力学软件包CHEMKIN及其在燃烧中的应用[J];火灾科学;2000年01期
4 邵涛;严萍;张适昌;孙广生;;纳秒脉冲气体放电机理探讨[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8年11期
,本文编号:5335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533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