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非共沸混合工质脉动热管启动及运行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1 01:17

  本文关键词:非共沸混合工质脉动热管启动及运行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板式脉动热管 非共沸混合工质 可视化实验 启动性能 稳定运行性能 VOF


【摘要】:脉动热管已被证明是传热性能优异的传热元件,通过对板式脉动热管槽道的合理设计及加工使其达到小型化、紧凑化,将能满足在更小空间领域的高效应用。目前,工质受到启动温度高,传热极限低影响,热管产品的应用受到限制,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了非共沸混合工质,并将其应用于脉动热管。本文采用不同配比的水和HFE-7100为工质,对板式脉动热管进行可视化及运行特性实验研究,并尝试用VOF模拟了水的流型特点。通过可视化实验观察工质在不同工况下管内气塞、液塞流型变化;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不同加热功率、不同混合比例下脉动热管的启动特点和稳定运行阶段的传热性能;利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对一元流体脉动热管内工质流型进行了初步模拟。主要结果结论如下:(1)可视化实验。工质存在不同流型,包括泡状流、塞状流、环状流和混合流;低加热功率下加入HFE-7100后,与单一工质相比更易启动;加入一定比例的HFE-7100后,在稳定运行阶段气-液柱分布密度加密,震动幅度和频率加大。(2)启动特性。板式脉动热管存在不同类型的启动方式,加热功率过高,则会形成平稳过渡型的启动特点,对于适中加热功率,表现为温度突变型的启动特点。在较小的加热功率下,较小比例的HFE-7100,可以促进工质启动,比例过大或是纯水,则不会启动;当加热功率达到启动功率时,适度比例的HFE-7100会降低启动时间,而且启动点的温度相对较低;当加热功率过大时,加入HFE-7100后与纯工质相比,启动差异不明显。(3)稳定运行特性。工质进入稳定运行阶段,配有一定比例的HFE-7100,使得工质震荡相对较剧烈,工质形成单向循环,有利于脉动热管的传热;在较大的功率下,HFE-7100含气率过大,蒸发段接近烧干状态,恶化了热管的传热效果,相比于HFE-7100,汽化潜热更大的水在高加热功率的条件下,体现出了更加稳定的性能,即在HFE-7100中加入水,有利于提高其传热极限。(4)数值模拟。采用VOF模型,尝试多种工况下的模拟发现:工质启动都是从气液交界面开始变化;不同工况下,有稳定的形成气泡并做单向循环流型,绝热段往复震荡流型,无气泡、直接气化的单向循环等流型特点。
【关键词】:板式脉动热管 非共沸混合工质 可视化实验 启动性能 稳定运行性能 VOF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K172.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绪论8-22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8-9
  • 1.2 脉动热管传热机理9-14
  • 1.2.1 脉动热管的工作机理及分类9-11
  • 1.2.2 脉动热管的特点11-14
  • 1.3 脉动热管的研究现状14-20
  • 1.3.1 脉动热管实验研究14-16
  • 1.3.2 脉动热管理论研究16-18
  • 1.3.3 工质研究现状、非共沸混合工质的提出18-20
  • 1.4 本文所开展工作20-22
  • 第2章 可视化脉动热管实验系统22-33
  • 2.1 实验系统22-27
  • 2.1.1 实验设计22-23
  • 2.1.2 实验方案23-24
  • 2.1.3 实验装置24-27
  • 2.2 实验步骤27-30
  • 2.3 结果处理30-32
  • 2.4 误差分析32-33
  • 第3章 可视化实验33-43
  • 3.1 脉动热管工质主要流型介绍33-35
  • 3.2 板式脉动热管各阶段流型变化规律35-42
  • 3.2.1 充液阶段35-36
  • 3.2.2 启动阶段36-38
  • 3.2.3 稳定运行阶段38-42
  • 3.3 本章小结42-43
  • 第4章 板式脉动热管运行特性研究43-69
  • 4.1 启动特性分析43-56
  • 4.1.1 启动形式43-46
  • 4.1.2 加热功率对启动的影响46-53
  • 4.1.3 混合比例对启动的影响53-56
  • 4.2 稳定运行特性56-67
  • 4.2.1 加热功率对传热性能影响57-61
  • 4.2.2 混合比例对传热性能影响61-67
  • 4.3 本章小结67-69
  • 第5章 脉动热管工质流型数值模拟69-82
  • 5.1 模拟介绍69-70
  • 5.1.1 多项流模型69
  • 5.1.2 模型选择69-70
  • 5.1.3 模拟步骤70
  • 5.2 物理模型70-71
  • 5.3 数学模型71-73
  • 5.3.1 连续表面张力模型71
  • 5.3.2 控制方程71-73
  • 5.4 模拟参数设置与数值模拟结果分析73-80
  • 5.4.1 模拟参数设置73-74
  • 5.4.2 模拟结果分析74-80
  • 5.5 本章小结80-82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82-84
  • 6.1 结论82-83
  • 6.2 后续工作展望83-84
  • 致谢84-85
  • 硕士期间公开发表论文85-86
  • 参考文献86-8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小林;王伟;陈杰;;脉动热管的研究综述[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6年05期

2 徐荣吉;王瑞祥;丛伟;任挪颖;吴业正;;脉动热管启动过程的实验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3 林梓荣;汪双凤;吴小辉;;脉动热管技术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8年10期

4 屈健;;脉动热管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J];化工进展;2013年01期

5 史维秀;潘利生;;脉动热管理论及技术进展[J];流体机械;2013年07期

6 郝婷婷;马学虎;兰忠;李楠;;疏水表面对脉动热管性能的影响[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4年01期

7 杨蔚原,张正芳,马同泽;回路型脉动热管的运行与传热[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09期

8 曲伟,马同泽;环路型脉动热管的稳态运行机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4年02期

9 杨洪海;KHANDEKAR Sameer;GROLL Manfred;;脉动热管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前沿热点[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尹大燕;贾力;;脉动热管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J];工业加热;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小林;周晋;晏刚;马贞俊;;脉动热管运行机理的可视化及传热特性研究[A];第六届全国低温与制冷工程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刘利华;姜守忠;李阳春;;脉动热管的实验研究进展[A];制冷空调新技术进展——第三届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刘利华;李阳春;姜守忠;;脉动热管数值模型的研究[A];制冷空调新技术进展——第三届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尹大燕;贾力;;脉动热管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工业炉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学会;韩晓红;;脉动热管的性能研究[A];浙江制冷(2013年第01期总第102期)[C];2013年

6 刘蕾;解国珍;;脉动热管运行状态与振荡温度变化关系的实验研究[A];中国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利华;姜守忠;李阳春;;一种新型的电子冷却技术——脉动热管冷却[A];制冷空调新技术进展——第三届制冷空调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徐荣吉;周晋;丛伟;任挪颖;;脉动热管传热过程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冷(热)水机组与热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杨洪海;KHANDEKAR Sameer;GROLL Manfred;;单回路闭式脉动热管内流型的模拟研究[A];2007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韩洪达;杨洪海;尹世永;;脉动热管在空调排风余热回收中的应用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史维秀;改进型回路脉动热管可视化及传热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郝婷婷;表面亲/疏水性能对脉动热管传递性能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3 杨洪海;闭式回路脉动热管运行性能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6年

4 王宇;回路脉动热管运行传热特性及管路结构改进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尹达;脉动热管内脉动流动和传热的理论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6 李惊涛;脉动热管流型的电容层析成像识别及换热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06年

7 曹滨斌;纳米流体扩容型脉动热管的传热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蓉;脉动热管能量回收装置的特性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年

2 韩魏;脉动热管传热性能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5年

3 何永泰;脉动热管单向运行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陈小潭;磁流体脉动热管流动与传热特性的理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常超;脉动热管传热极限实验研究及建模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6 张浩;自湿润流体对脉动热管传热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7 李楠;通道结构对脉动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曹魏佳;脉动热管换热器传热性能及工程应用技术研究[D];长春工程学院;2015年

9 凌翔;纳米颗粒对脉动热管传热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10 郑飞宇;高功率LED高效散热装置实验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5968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5968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9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