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热声循环的有限时间热力学优化

发布时间:2017-08-05 09:41

  本文关键词:热声循环的有限时间热力学优化


  更多相关文章: 热声热机 热声微循环 有限时间热力学 直线过程 优化


【摘要】:热声技术是最近几十年被世界各国研究学者广泛关注并研究的一种全新的技术。而热声热机则是一种利用热声技术(即热与声之间的相互转换的现象)来实现热功转换的新型装置。与此同时,随着热声理论的不断进步与完善,热声技术的发展前景明朗,应用前景广阔,在我们所熟知的高温超导,微电子甚至航空航天领域均有涉及与应用。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以包含直线过程的热声微循环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的方法,对热声热机与热声制冷机回热器板叠中发生的热声微循环进行优化,考虑了循环内在与外在的影响因子对装置性能的不利影响,分析了各参数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文章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分析与研究了热声发动机的热声微循环过程与性能。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建立包含直线过程的热声微热力学循环模型,对热声微热力学循环过程作了简要描述与分析,并利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的方法优化了此循环下的发动机的无量纲输出功、循环声功率、循环效率等一系列的目标函数;第二部分是,考虑热声系统的内外不可逆性,引入热漏量与内不可逆程度因子,对热声微热力学循环的不可逆因素做一个较为系统的分析与优化。得出了热声发动机不同目标函数与各影响参数之间的优化关系与特性曲线。2、分析与研究了热声制冷机的热声制冷微循环过程与性能。内容同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研究内容大致同于第一章节热声热机,但此章节引入了一个新的Z目标函数来研究热声制冷机的效率与制冷率之间的关系,同样的此章节也对热声制冷微循环过程作了简要描述与分析,利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的方法对内可逆与不可逆的热声制冷微循环进行了优化分析,得出了热声制冷机不同性能函数与相关影响参数之间的优化关系和影响曲线。3、利用实验室新研制的双声源热声制冷机实验装置对双声源热声制冷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主要研究了回热器两端制冷温差与其他相关参数的特性关系,测试了充气压力、回热器填料和声波发生器振动频率对制冷温差的影响效果,得出了最优的丝网目数以及与最大制冷温差相对应的最佳相位差。
【关键词】:热声热机 热声微循环 有限时间热力学 直线过程 优化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K05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主要符号表9-13
  • 第1章 绪论13-27
  • 1.1 研究背景13-14
  • 1.2 热声理论的研究进展14-17
  • 1.2.1 热声效应的发现14-15
  • 1.2.2 热声线性与非线性理论15-17
  • 1.2.3 热声网络理论17
  • 1.3 热声装置的研究现状17-24
  • 1.3.1 热声发动机17-21
  • 1.3.2 热声制冷机21-24
  • 1.4 有限时间热力学24-25
  • 1.4.1 有限时间热力学的产生和发展24-25
  • 1.4.2 有限时间热力学的研究现状与应用25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25-27
  • 第2章 热声热机微循环的有限时间热力学分析与优化27-53
  • 2.1 前言27
  • 2.2 内可逆热声微热力学循环性能优化27-42
  • 2.2.1 内可逆热声微热力学循环过程描述27-29
  • 2.2.2 内可逆热声微热力学循环过程分析29-32
  • 2.2.3 内可逆热声微热力学循环时间与循环效率32-34
  • 2.2.4 内可逆热声微热力学循环生态学目标优化34-35
  • 2.2.5 数值计算35-42
  • 2.3 不可逆热声微热力学循环性能优化42-52
  • 2.3.1 不可逆热声发动机模型42-43
  • 2.3.2 不可逆热声发动机微热力学循环效率43-44
  • 2.3.3 不可逆热声发动机微热力学循环生态学目标44
  • 2.3.4 数值计算44-52
  • 2.4 本章小结52-53
  • 第3章 热声制冷微循环的有限时间热力学分析与优化53-77
  • 3.1 前言53
  • 3.2 内可逆热声制冷微循环性能优化53-60
  • 3.2.1 内可逆热声制冷微循环过程描述53-55
  • 3.2.2 循环的分析与优化55-57
  • 3.2.3 内可逆热声制冷微循环时间57-59
  • 3.2.4 内可逆热声制冷微循环输出率和效率59-60
  • 3.2.5 内可逆热声制冷微循环Z目标函数优化60
  • 3.3 数值计算60-66
  • 3.4 不可逆热声制冷微循环性能优化66-75
  • 3.4.1 不可逆热声制冷机模型67-68
  • 3.4.2 不可逆热声制冷微热力学循环输出率与效率68-69
  • 3.4.3 不可逆热声制冷微热力学循环Z目标函数优化69
  • 3.4.4 数值计算69-75
  • 3.5 本章小结75-77
  • 第4章 双声源热声制冷机的实验研究77-87
  • 4.1 前言77
  • 4.2 实验装置77-82
  • 4.2.1 声波发生器79
  • 4.2.2 温度传感器79
  • 4.2.3 压力传感器79-80
  • 4.2.4 数据采集器80
  • 4.2.5 锁相放大器80-81
  • 4.2.6 功率放大器81-82
  • 4.2.7 直流稳压电源82
  • 4.3 实验步骤82-83
  • 4.4 实验结果及讨论83-85
  • 4.5 本章小结85-87
  • 第5章 全文总结87-89
  • 5.1 全文工作总结87-88
  • 5.2 未来工作展望88-89
  • 参考文献89-97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97-99
  • 致谢9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宁;胡忠军;李青;;应用于热声机械的声波平面传递装置[J];低温工程;2011年01期

2 鄢红春;常江;陈聪;;热声致冷效应演示实验[J];物理实验;2011年05期

3 陈正军,郭方中;热声泵质[J];低温与超导;2000年02期

4 段yN,欧阳录春,邱利民;演示用Sondhauss管的研制及理论分析[J];低温与超导;2003年03期

5 张晓青,陈宇,郭方中,涂虬;热声系统的工程优化设计[J];低温工程;2004年03期

6 涂虬,陈正军,张晓青,郭方中;热声理论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真空与低温;2004年03期

7 胡剑英,罗二仓;非线性热声理论的研究进展[J];低温与超导;2005年03期

8 徐珊姝,景晓东,孙晓峰;热声现象的一种非线性模型的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5年03期

9 吴宵军;董卫;陈艳;魏娴;;一种新型高频热声装置的实验研究[J];声学与电子工程;2010年01期

10 吴锋;李青;郭方中;舒安庆;;热声理论的研究进展[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金滔;陈国邦;应哲强;甘智华;颜鹏达;;热声驱动脉管的匹配问题及系统设计[A];第四届全国低温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汪拓;吴锋;费锦华;林杰;杨志春;;热声网络的辛矩阵分析[A];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十九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宋孟霖;夏加宽;齐彬蔚;;热声发电系统电谐振控制器的研究[A];第十一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中国汽车产业集聚区发展与合作论坛论文集(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分册)[C];2014年

4 金滔;范理;陈国邦;王本仁;;热声系统谐振频率的模拟分析[A];第六届全国低温与制冷工程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张富珍;李青;李正宇;李强;胡忠军;孙生生;;高频声场下热声回热器的实验辨识[A];第八届全国低温工程大会暨中国航天低温专业信息网2007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益才;;废热利用新途径—热声模块技术[A];2004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4年

7 金滔;陈国邦;M.X.Francois;E.Bretagne;;斯特林型热声驱动器的实验研究[A];第五届全国低温工程大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健;微波致热超声成像关键技术及实验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何新;热声直线发电系统声学阻抗匹配机理与匹配性设计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3 张春萍;热声核特性参数实验研究及高频微型热声实验装置的研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余国瑶;热声发动机自激振荡过程及热声转换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化技术研究所);2008年

5 涂虬;热声器件的寻优及其与热声热机系统的匹配[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王凯;行波热声发电系统热—声—电耦合及转换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7 胡兴华;非均匀声介质中的声传播及演化规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金滔;热声驱动器及其驱动的脉管制冷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9 李晓明;热声理论及热声驱动脉冲管制冷机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李国能;燃烧诱发热声不稳定特性及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斌;热声理论及驻波型热声热机的数值模拟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5年

2 程鹏;行波热声发电机理论与实验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3 何秋石;热声循环的有限时间热力学优化[D];武汉工程大学;2016年

4 程攀;多速格子气方法及其对热声现象的模拟[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张葆森;热声驱动器微型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蒋华;热声振荡的格子气方法模拟[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郑李方;舰载电子设备热声冷却系统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8 刘靖;热声起振机理的初步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汪拓;驻波热声系统的振荡机理和热力学优化[D];武汉工程大学;2014年

10 钟笑鸣;用于普冷温区制冷的热声驱动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242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6242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7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