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内直喷汽油机控制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缸内直喷汽油机控制策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缸内直喷汽油机 控制系统 控制策略 起动控制 模式转换
【摘要】:面对日益加剧的能源危机和近乎严苛的排放法规,GDI发动机应运而生,它与传统的PFI发动机在整体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别,并且在降低油耗和减少排放方面存在着巨大的优势。本文结合国家“863”项目-“轿车直喷汽油机(GDI)开发”,以缸内直喷汽油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GDI发动机的的组成及工作情况,详细地分析了本试验所用GDI发动机电控系统各部分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如下工作:1.从装载EA888发动机的原型车入手,了解控制发动机所需要的控制信号,进行总结找到该信号所对应的传感器,分析传感器的类型,驱动形式、输入和输出之前的逻辑关系。搭建发动机实验台架,根据各传感器及执行器的电气特性设计了相应的驱动电路,并根据实验目的安装了相应的测试设备。2.以MC9S12XDP51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设计了硬件控制电路,并将μC/OS-II实时操作系统嵌入到了单片机中,按照GDI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功能进行了模块化设计。以L9707芯片作为喷油器驱动器电路的控制核心,设计了喷油器驱动电路,实现了驱动电流的波形控制,喷油器开启迅速,喷射燃油计量准确;采用处理器XDP512的AD信号作为输入信号对电子节气门进行闭环控制,利用MC33887的电流负反馈特性完成对节气门的闭环控制,采用模糊PID控制器对节气门位置进行控制,调整到目标位置的响应速度很快,没有超调,而且具有良好的鲁棒性;由宽氧传感器处理芯片CJ120和BTS功率放大电路设计了宽氧传感器的闭环控制电路,对宽氧传感器进行加热,满足对宽氧传感器快速加热的要求。3.依据GDI发动机的工作特点和冷起动的控制要求,对发动机的冷起动过程进行了优化控制,设计发动机的冷起动控制策略,对冷起动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的控制目标和实现进行了优化设计。根据GDI发动机的优势和模式转换过程的基本要求,设计发动机的模式转换控制策略。通过调节喷油定时、喷油量、点火定时以及节气门开度,准确控制空燃比,以发动机循环变动小、输出转矩波动小为控制目标,确定出最优控制参数。实现GDI发动机的控制策略的控制功能,进行了软件部分的模块化设计,有主函数的初始化设计,转速中断处理函数设计,脉谱图函数设计,工况管理函数设计,喷油控制函数设计,点火控制函数设计,燃油泵控制函数设计,模拟量、数字量采集函数设计、串口通信函数设计。4.进行了发动机冷起动实验研究,对冷起动过程各阶段的最优控制参数进行了分析。测试了发动机起动阶段的最佳喷油正时和点火正时,在节气门开度为6%,燃油轨压为0.5MPa,过量空气系数为0.9的条件下,将喷油提前角设定为90°BTDC,最佳点火正时设定为30°BTDC的情况下,此时发动机起动最为迅速,且排放较低;测试了发动机在催化剂起燃阶段的最佳喷油量、最佳喷油正时和最佳点火正时,调整节气门相对位置开度为6%,燃油轨压为5MPa,过量空气系数为1.1的条件下,最佳控制参数为设定两次喷油比例为1:1,喷油脉宽为4ms,点火正时为15°BTDC,第一次喷油正时为300°BTDC,第二次喷油正时为70°BTDC;测试了发动机暖机阶段的最佳喷油正时和点火正时,在节气门开度为6%,过量空气系数为0.9的条件下,最佳喷油正时设定为90°BTDC,最佳点火正时设定为30°BTDC。5.进行了发动机模式转换研究,确定了模式转换过程各工况的最优控制参数。测试了发动机在均质燃烧模式下,λ=1.0到λ=1.4的最佳点火提前角和最佳喷油提前角;测试了发动机在分层燃烧模式下,λ=1.4时的最佳两次喷油比例、最佳喷油正时和最佳点火正时;对最优参数进行拟合建模,并在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参数优化标定,在最优参数情况下,进行了模式转换研究,测试了各工况下的排放指标。
【关键词】:缸内直喷汽油机 控制系统 控制策略 起动控制 模式转换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K41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3
- 第一章 绪论13-23
- 1.1 课题背景13-14
- 1.2 GDI技术的发展史14-16
- 1.3 发动机电控技术发展史16-18
- 1.4 GDI发动机的优势18-21
- 1.4.1 GDI发动机冷起动的优势18-20
- 1.4.2 GDI发动机工作模式转换的优势20-21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21-23
- 第二章 GDI发动机电控系统工作原理23-43
- 2.1 控制系统组成23-26
- 2.2 传感器26-35
- 2.2.1 曲轴位置传感器26-28
- 2.2.2 凸轮轴位置传感器28-29
- 2.2.3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29-31
- 2.2.4 氧传感器31-33
- 2.2.5 燃油压力传感器33-34
- 2.2.6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34-35
- 2.3 执行器35-41
- 2.3.1 燃油泵35-38
- 2.3.2 喷油器38-39
- 2.3.3 节气门39-41
- 2.4 本章小结41-43
- 第三章 GDI发动机控制系统设计43-79
- 3.1 GDI发动机控制系统总体设计43-44
- 3.1.1 控制系统的功能43
- 3.1.2 控制系统模块化设计43-44
- 3.2 GDI发动机控制系统详细设计44-55
- 3.2.1 微处理器选型及外围电路设计45-46
- 3.2.2 喷油器驱动电路设计46-49
- 3.2.3 电子节气门驱动电路设计49-52
- 3.2.4 宽氧传感器驱动电路设计52-55
- 3.3 GDI发动机控制策略设计55-63
- 3.3.1 发动机冷起动控制策略的设计56-61
- 3.3.2 发动机工作模式转换策略的设计61-63
- 3.4 GDI发动机控制软件设计63-77
- 3.4.1 主函数设计65
- 3.4.2 转速中断函数设计65-66
- 3.4.3 查表函数设计66-69
- 3.4.4 工况管理函数设计69-71
- 3.4.5 喷油控制函数设计71-74
- 3.4.6 点火控制函数设计74-75
- 3.4.7 燃油泵控制函数设计75
- 3.4.8 模拟量采集函数设计75-76
- 3.4.9 串口通信函数设计76-77
- 3.5 本章小结77-79
- 第四章 发动机冷起动控制研究79-103
- 4.1 试验台架的搭建79-81
- 4.2 系统试验验证81-100
- 4.2.1 起动环节喷油提前角和点火提前角的确定81-85
- 4.2.2 催化剂起燃环节两次喷油比例的确定85-89
- 4.2.3 暖机环节过量空气系数和点火提前角的确定89-98
- 4.2.4 最优参数下的冷起动试验98-100
- 4.3 本章小结100-103
- 第五章 发动机工作模式转换研究103-127
- 5.1 均质燃烧喷油提前角和提点火前角的确定103-112
- 5.1.1 λ=1.0 喷油提前角和点火提前角的确定103-105
- 5.1.2 λ=1.1 喷油提前角和点火提前角的确定105-107
- 5.1.3 λ=1.2 喷油提前角和点火提前角的确定107-108
- 5.1.4 λ=1.3 喷油提前角和点火提前角的确定108-110
- 5.1.5 λ=1.4 喷油提前角和点火提前角的确定110-112
- 5.2 分层稀燃喷油提前角和点火提前角的确定112-118
- 5.2.1 分层燃烧的实现112-113
- 5.2.2 两次喷油比例的确定113-115
- 5.2.3 第二次喷油时刻对分层燃烧的影响115-117
- 5.2.4 点火时刻对分层燃烧的影响117-118
- 5.3 工作模式转换研究118-123
- 5.3.1 不同工况下的最优参数汇总118-119
- 5.3.2 基于模型的最优参数标定119-123
- 5.3.3 工作模式转换123
- 5.4 发动机排放研究123-125
- 5.5 本章小结125-127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127-131
- 6.1 全文总结127-128
- 6.2 主要创新点128-129
- 6.3 工作展望129-131
- 参考文献131-137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137-138
- 致谢13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涛涛;;对汽油缸内直喷式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20期
2 杨建云;;利用光点火、燃烧的控制技术[J];轻型汽车技术;1999年06期
3 祁东辉,刘圣华,宫艳峰,周龙保;缸内直喷液化石油气/柴油混合燃料发动机燃烧特性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4 杨嘉林;汽车发动机研制的新动向──缸内直喷式汽油机[J];中国机械工程;1997年01期
5 ;燃油缸内直喷:让汽油来得更直接些吧![J];汽车知识;2008年09期
6 ;问车热线[J];汽车知识;2011年06期
7 龙四清;;电控汽油发动机的缸内直喷技术探究[J];电子世界;2012年11期
8 柯志鹏;;汽油机缸内直喷的特点及应用分析[J];科技传播;2014年01期
9 韩立伟;洪伟;高定伟;苏岩;谢方喜;;缸内直喷发动机快速起动首循环喷雾的数值模拟[J];车用发动机;2013年06期
10 杨迪,杨世友,卓斌;家用轿车发动机实现汽油缸内直喷的计算研究[J];内燃机工程;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维;大功率缸内直喷压燃气体机将落户中国[N];中国工业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薛乐;燃料在线改质HCCI发动机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齐万强;缸内直喷汽油机控制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杜维明;8AYT10缸内直喷发动机开发及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英辉;小型二冲程缸内直喷航空重油发动机电控系统开发及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谭文政;缸内直喷汽油机工作过程三维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赵麒;电控汽油缸内直喷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王振锋;缸内直喷汽油机微粒生成及爆燃现象模拟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年
5 王建军;丁醇和汽油及丁醇汽油混合燃料在缸内直喷发动机中燃烧过程及排放特性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6 魏传芳;进气道喷射与缸内直喷组合汽油机微粒排放仿真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7 朱成;基于CFD的四冲程缸内直喷发动机直喷燃烧系统优化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8 袁志远;水平对置两冲程缸内直喷汽油机喷雾布置优化[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9 李正伟;缸内直喷汽油机利用可变气门和增压技术改善油耗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10 赵文锋;低压缸内直喷CNG发动机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268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626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