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低碳城市能源结构低碳化评价指标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6 02:33

  本文关键词:低碳城市能源结构低碳化评价指标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低碳城市 能源结构 指标体系 因子分析


【摘要】:本研究是基于气候变化的状况下,人类文明转型发展,全球化与国际“碳政治”博弈、城市化与城市“碳管理”的基本背景展开的。目前,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二氧化碳排放高居世界第一,人均碳排放也接近或相当于国际人均排放水平,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科学发展方面,中国确实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长期以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增长方式已不可为继。应对气候变化如今已经成为全球的共同课题,全球气候变暖是二十一世纪人类所要面对的重大挑战。研究表明,人类生产生活中消耗大量化石燃料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正是导致气候变暖的元凶,煤炭石油等高能耗能源都成为导致气候变化恶劣的主要原因。在这样的状况下,低碳城市建立迫在眉睫,低碳城市建设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高碳能源的低碳化以及低碳能源的丰富化,在这样的前提下,一个良好的指导方案,一个科学的指标体系显得非常的重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低碳城市发展的研究,分析能源低碳化发展的具体路径,科学合理的确立城市能源结构低碳化的评价指标,并且构建成一个完善的体系结构。构建一个科学的低碳城市能源结构低碳化评价指标体系有着重大的意义,第一,能够引领未来低碳城市发展的具体方向。第二,能够为低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路;第三,能够客观评价低碳城市的能源低碳水平。第四,能够有效促进地方政府管理创新。评价指标的选取应该与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方法相适应,有依据、可核查、可比较、可追溯,成为低碳试点城市建设的工作重点的引导性指标。评价指标结构新颖科学,层次分明。最终,建立起三个维度指标,包括综合能源指标、化石能源指标、低碳能源指标,其下包涵了十五个子指标。最后,利用上述指标对八个低碳试点城市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且得出了低碳城市能源结构低碳化优化和调整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低碳城市 能源结构 指标体系 因子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16.2;X2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1 导论9-21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9-12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12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12-14
  • 1.2.1 研究内容12-13
  • 1.2.2 研究方法13-14
  • 1.3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14-19
  • 1.3.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14-15
  • 1.3.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15-19
  • 1.4 创新点19-21
  • 2 低碳城市建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路径21-29
  • 2.1 应对气候变化是时代潮流21-22
  • 2.1.1 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历史21
  • 2.1.2 法国气候变化协议关注低碳城市建设21-22
  • 2.1.3 能源消费结构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中之重22
  • 2.2 中国积极开展低碳城市试点工作22-25
  • 2.2.1 中国以积极的姿态应对气候变化22-23
  • 2.2.2 低碳城市试点工作成为绿色低碳发展的有益探索23
  • 2.2.3 中国低碳城市的分布与特点23-25
  • 2.3 国际低碳城市建设与评价的特点25-29
  • 2.3.1 国际低碳城市的基本做法25-26
  • 2.3.2 国际低碳城市的特点26-29
  • 3 低碳城市能源结构低碳化指标构建的理论基础29-37
  • 3.1 研究能源结构低碳化指标体系的理论意义29-31
  • 3.1.1 能源活动是低碳城市评价的最大权重指标29
  • 3.1.2 推进低碳城市发展和能源结构的低碳转型发展29
  • 3.1.3 客观评价低碳城市和低碳能源的发展水平29-31
  • 3.1.4 促进政府在低碳城市发展中能源管理的创新31
  • 3.2 低碳城市发展与能源结构低碳化的内在逻辑关系31-33
  • 3.2.1 能源类型划分: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31-32
  • 3.2.2 低碳能源(low carbon energy)的理论界定32
  • 3.2.3 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生态环境效益比较32-33
  • 3.3 能源活动碳排放核算的指标和方法33-37
  • 3.3.1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评价方法33
  • 3.3.2 《城市温室气体核算国际标准》(GPC)评价方法33-35
  • 3.3.3 中国“城市温室气体核算工具 2.0”评价方法35-37
  • 4 能源结构低碳化评价指标构建37-45
  • 4.1 城市能源消耗总和评价指标37-39
  • 4.1.1 城市能耗能源总量指标38-39
  • 4.1.2 城市万元产值综合能耗39
  • 4.1.3 城市人均能源消耗39
  • 4.2 化石能源供给结构低碳化的评价指标39-41
  • 4.2.1 煤炭供给与消费能源总量39-40
  • 4.2.2 煤炭清洁化利用的比例40
  • 4.2.3 天然气在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和比重40-41
  • 4.2.4 低碳城市以外的输入电量和比重41
  • 4.3 非化石(低碳)能源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41-45
  • 4.3.1 非化石能源在城市总能源消耗中的比重41-42
  • 4.3.2 太阳能利用开发水平指标42
  • 4.3.3 风力发电开发指标42-43
  • 4.3.4 开发利用沼气资源评价指标43
  • 4.3.5 其它低碳能源开发水平43-45
  • 5 实证研究:八个低碳城市能源结构低碳化评价45-65
  • 5.1 八个低碳试点城市在能源结构低碳化现状45-46
  • 5.1.1 能源消费情况45
  • 5.1.2 碳排放现状45-46
  • 5.2 八个低碳试点城市能源低碳化比较研究46-49
  • 5.2.1 城市规模46-47
  • 5.2.2 经济规模47-48
  • 5.2.3 能耗规模48-49
  • 5.3 八个低碳试点城市能源结构低碳化评价结果49-65
  • 5.3.1 整体评价情况49-53
  • 5.3.2 基于因子分析低碳城市评价53-57
  • 5.3.3 低碳城市能源低碳化指标评价模型建立57-62
  • 5.3.4 评价总结62-65
  • 6 中国城市能源结构低碳化发展的政策建议65-69
  • 6.1 能源利用方面65-66
  • 6.1.1 优化能源利用结构65-66
  • 6.1.2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66
  • 6.2 产业结构转型方面66-67
  • 6.2.1 提高低碳产业比重66
  • 6.2.2 第二产业低碳化66-67
  • 6.3 居民生活方面67-69
  • 6.3.1 培养良好的低碳消费观67-68
  • 6.3.2 提高低碳生活氛围68-69
  • 7 研究结论69-71
  • 参考文献71-77
  • [英文文献]71-74
  • [中文文献]74-77
  • 附录77-78
  • 致谢78-7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冰;;低碳城市大跃进 路在何方[J];资源再生;2010年09期

2 闻茂;;“低碳城市”:理想如何回归现实[J];环境;2010年09期

3 钟荷;;对“低碳城市”多一些了解[J];质量探索;2010年12期

4 邢维;田晓刚;鞠美庭;邵超峰;任希珍;李倩;;天津低碳城市建设之路怎么走[J];环境保护;2011年10期

5 屈遐;;低碳城市账该如何算?[J];环境经济;2011年09期

6 ;本期专题:低碳城市再聚焦——问题与措施[J];现代城市研究;2011年11期

7 ;中国低碳城市从“理念”进入实质性发展规划[J];低碳世界;2012年01期

8 穗贤杰;闫凯;刘瑞琪;;营建低碳城市与实施低碳规划的探讨[J];河南科技;2012年05期

9 ;未来低碳城市构想图[J];新知客;2008年09期

10 潘家华;;低碳城市:从理解到建设[J];绿叶;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鹏;;以低碳产业和低碳城市为主线实现“两化”转型发展[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2 林栋;;低碳城市建设的路径选择[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3 于亚滨;刘伟;;寒地低碳城市发展模式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4 赵建军;郝栋;;低碳城市建设的理论探索[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5 李金兵;;低碳城市系统模型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6 叶亚平;宋博文;;低碳城市理论研究进展[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7 陈果;;传播媒介视角下低碳城市发展探析[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8 谢永琴;王芳;;北京发展低碳城市的森林模式探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9 尹潘;薛小川;张榜;;基于低碳城市的济西湿地片区规划方法初探[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单宝;;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与实现途径[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南斌峰 杨若愚 郑智;中国打造“低碳城市”[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2 殷耀 赵仁伟 齐海山;低碳城市建设需防“大跃进”现象[N];中国改革报;2009年

3 南斌峰 杨若愚 郑智;各地热捧“低碳城市”新概念[N];中国改革报;2009年

4 通讯员 杭组文 吕媛;行动起来,走在低碳城市建设最前列[N];杭州日报;2010年

5 胡琪;建设低碳城市不应成为空话[N];中国建设报;2010年

6 蔡炜 李莉 高杰;警惕低碳城市标签化[N];中国环境报;2010年

7 新闻评论员 吴学安;建低碳城市不是“时髦标签”[N];中国能源报;2010年

8 武义青;建设低碳城市推进“三年大变样”[N];石家庄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傅sヶ,

本文编号:8604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8604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7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