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集聚对能源强度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18 23:33
本文关键词:经济集聚对能源强度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经济集聚 能源强度 空间自回归模型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地区能源消耗量增加,能源需求量日益加重。中国的经济增长长期依赖于高消耗、高投入模式,致使能源的有效利用率普遍低下。在严峻的能源格局下,我国迫切需要合理地配置各区域能源的使用量、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经济的发展导致经济活动空间集聚的现象日益明显。从已有的研究来看,这种经济集聚现象是经济增长的必然产物,且经济集聚与能源强度有一定的关联。另外,通过研读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国内外关于能源强度的研究都偏向于对时间趋势的研究,忽略了空间效应的影响。中国各地的资源禀赋、经济条件差异较大,导致能源的使用情况不同,故本文从空间角度考虑经济集聚对能源强度的作用。根据经济集聚和能源强度的定义,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经济集聚与能源强度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探讨经济集聚对能源强度的作用机制。通过理论部分的探讨,本文认为经济集聚能有效提高资源的配置,从而降低能源强度。结合理论分析,本文以2013年我国各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关于经济集聚的9个指标,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各地区的经济集聚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然后利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建模分析经济集聚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空间作用主要包括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本文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分别建立空间自回归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来考察经济集聚对能源强度的作用。空间自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能源强度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而经济集聚能有效降低能源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也进一步验证了经济集聚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同时也说明了各地区间经济集聚对能源强度的影响具有差异性。最后,本文根据实证结果,提出有效降低能源强度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集聚 能源强度 空间自回归模型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第1章 绪论12-18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2-13
- 1.2 文献综述13-16
- 1.2.1 国外文献综述13-14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4-16
- 1.3 研究内容16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16-17
- 1.5 创新点17-18
- 第2章 经济集聚对能源强度作用机制的理论研究18-25
- 2.1 概念界定18-20
- 2.1.1 能源强度的概念18
- 2.1.2 经济集聚的概念18-20
- 2.2 中国能源强度现状分析20-22
- 2.2.1 中国能源基本情况20
- 2.2.2 中国能源强度现状20-22
- 2.3 经济集聚对能源强度的作用机制22-25
- 第3章 经济集聚的综合评价25-32
- 3.1 经济集聚的样本及指标选取25-27
- 3.2 主成分分析方法的介绍27
- 3.3 经济集聚的主成分提取27-29
- 3.4 经济集聚的空间分布29-32
- 第4章 经济集聚对能源强度的空间计量分析32-44
- 4.1 数据来源与处理32
- 4.2 空间计量模型理论32-36
- 4.2.1 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33
- 4.2.2 空间权重矩阵33-34
- 4.2.3 空间自相关检验34-35
- 4.2.4 空间计量模型35-36
- 4.3 空间计量实证分析36-44
- 4.3.1 空间自相关分析36-37
- 4.3.2 空间依赖性检验37-38
- 4.3.3 空间自回归模型38-39
- 4.3.4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39-44
- 第5章 政策建议44-46
- 结论46-49
- 参考文献49-52
- 致谢52
本文编号:8781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878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