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基于变论域模糊推理的非稳态传热学反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9 00:19

  本文关键词:基于变论域模糊推理的非稳态传热学反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非稳态传热 反问题 变论域 分散模糊推理


【摘要】:传热学反问题(Inverse Heat Transfer Problem,IHTP)根据传热系统的部分温度输出信息反求系统的某些未知特征量(如热物性参数、边界条件、几何条件及输入源项等),是一类典型的反演课题。传热学反问题的应用广泛存在于能源动力、航空航天、建筑环境、生物医学、无损探伤等工程领域。模糊推理是建立在模糊集合理论基础上,用语言规则描述知识和经验,并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判决的不确定推理方法和计算框架。将分散模糊推理(Decentralized Fuzzy Inference,DFI)运用于稳态传热过程反问题,表现出较好的抗不适定性。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采用分散模糊推理方法研究非稳态传热学反问题,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以一维非稳态平板传热模型的边界热流反演问题为例,建立了基于顺序函数法(Sequential Function Specification Method,SFSM)的传热学反问题模型。通过数值仿真试验,讨论了未来时间步、温度测量误差以及测点位置等因素对反演结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总结了SFSM求解传热学反问题存在的局限性。(2)针对SFSM求解传热学反问题的局限性,建立了非稳态传热学反问题的分散模糊推理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tk1-时刻系统的温度,求解零输入时在未来时间步R内测点的温度计算值。构造一组分散模糊推理单元,利用测点在未来时间步R内的温度计算值和测量值的偏差,通过分散模糊推理得到一组模糊推理分量,然后利用综合协调矩阵对模糊推理分量进行加权综合,获得非稳态传热系统待反演参数的当前估计值,实现非稳态传热系统的模糊反演。(3)当系统的热边界条件发生显著变化时,测点处的瞬时温度计算值和测量值的偏差可能存在较大变化。针对该问题,设计了一种变论域的分散模糊推理方案,根据偏差向量元素的最大绝对值在线调整模糊推理单元的输入论域,保证了非稳态传热反问题模糊推理单元的输入和模糊子集的匹配性以及模糊规则的有效性。(4)研究了非稳态传热学反问题分散式模糊推理系统中分散模糊推理分量的综合协调问题,构造了一种基于非稳态传热过程灵敏度系数的综合加权矩阵。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建立了非稳态传热学反问题的变论域分散模糊推理方法(DFI Method Based on Variable Universe,VDFI)。(5)采用VDFI方法分别研究了一维非稳态导热和二维非稳态导热边界热流的反演问题,讨论了未来时间步、温度测量误差以及测点位置等条件对反演结果的影响,并与SFSM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相对SFSM,VDFI能够明显降低反演结果对未来时间步的依赖性,减弱测点位置对反演结果的影响,对测量误差的敏感程度得到降低,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关键词】:非稳态传热 反问题 变论域 分散模糊推理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K124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9
  • 1 绪论9-17
  • 1.1 传热学反问题工程背景9-11
  • 1.2 传热学反问题的研究方法及研究现状11-15
  • 1.2.1 Tikhonov正则化方法11-12
  • 1.2.2 优化技术的求解方法12-15
  • 1.2.3 顺序函数法15
  • 1.3 传热学反问题的模糊推理方法15-16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16-17
  • 2 非稳态传热学反问题的顺序函数法及主要问题17-27
  • 2.1 引言17
  • 2.2 顺序函数法17-19
  • 2.2.1 非稳态传热学反问题的问题描述17-18
  • 2.2.2 非稳态传热反问题的顺序函数法18-19
  • 2.3 基于顺序函数法的一维非稳态平板边界热流反演19-25
  • 2.3.1 一维平板传热的数学模型19-20
  • 2.3.2 有限差分法和三对角阵算法20-21
  • 2.3.3 利用顺序函数法反演平板边界热流21-22
  • 2.3.4 数值实验及其结果讨论22-25
  • 2.4 小结25-27
  • 3 模糊推理基础知识27-35
  • 3.1 引言27
  • 3.2 模糊集合27-28
  • 3.3 模糊推理系统28-35
  • 3.3.1 模糊化28-30
  • 3.3.2 知识库30-31
  • 3.3.3 模糊推理31-32
  • 3.3.4 解模糊化32-35
  • 4 非稳态传热学反问题的变论域分散模糊推理方法35-43
  • 4.1 引言35
  • 4.2 非稳态传热学反问题的问题描述35
  • 4.3 非稳态传热学反问题的变论域分散模糊推理系统35-43
  • 4.3.1 变论域分散模糊反演系统的结构35-36
  • 4.3.2 模糊推理过程36-38
  • 4.3.3 分散模糊推理的变论域思想38-39
  • 4.3.4 模糊推理分量的综合加权39-43
  • 5 基于变论域分散模糊推理的非稳态边界热流反演43-67
  • 5.1 引言43
  • 5.2 基于变论域分散模糊推理的一维非稳态边界热流反演43-53
  • 5.2.1 一维平板传热的数学模型43
  • 5.2.2 一维平板传热过程的正问题与反问题43
  • 5.2.3 边界热流的变论域模糊反演43-48
  • 5.2.4 数值实验及其结果讨论48-53
  • 5.3 基于变论域分散模糊推理的二维非稳态边界热流反演53-66
  • 5.3.1 二维平板传热的数学模型53
  • 5.3.2 二维平板传热传热过程的正问题与反问题53-54
  • 5.3.3 边界热流的变论域模糊反演54-59
  • 5.3.4 数值实验及其结果讨论59-66
  • 5.4 小结66-67
  • 6 总结与展望67-69
  • 6.1 主要结论67
  • 6.2 后继研究工作的展望67-69
  • 致谢69-71
  • 参考文献71-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海霞;李辉;肖国先;酒少武;;单颗粒球体非稳态传热过程的数值计算[J];冶金能源;2007年02期

2 王飞,候宏娟;半圆形拱顶与平拱顶周期非稳态传热计算[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3 张文群,陈林根,张振山;圆环腔内有相变非稳态传热的数值分析[J];锅炉技术;2003年04期

4 方永林;陈刚;刘泽华;;墙体周期性非稳态传热研究方法的探讨[J];砖瓦;2008年08期

5 姚敏丽;南艳丽;;建筑热桥冬季室外边界条件的探讨[J];制冷与空调(四川);2009年03期

6 张定国;张官理;郭新涛;厉蕾;颜悦;;聚碳酸酯板材一维非稳态传热实验和模拟计算[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7 李格升,卫加宁,黄仕勇,肖金生;陶瓷/金属梯度隔热涂层的一维非稳态传热分析[J];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8 易正明;肖慧;马光柏;周孑民;;回转窑筒体非稳态传热过程的数值模拟[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9 魏玲,童艳,陈桂英,朱顺兵,何嘉鹏;加气混凝土墙体非稳态传热的数值模拟[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肖友刚;刘义伦;马爱纯;;回转窑窑壁非稳态传热模型及窑皮厚度优化[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魁山;张旭;;上海地区热桥非稳态传热模拟分析[A];建筑环境与建筑节能研究进展——2007全国建筑环境与建筑节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胡达明;;基于反应系数法的复合墙体非稳态传热特性研究[A];2011年福建省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论文资料集[C];2011年

3 许建柳;张海舡;张辉;;复合材料墙体内壁面温度响应的数学模型[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4年学术年会资料摘要集(1)[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冉文;基于变论域模糊推理的非稳态传热学反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2 曾德军;竹材结构墙体热特性实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783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8783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4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