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基于生态位视角下贵州省能源产业结构的测度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19 06:35

  本文关键词:基于生态位视角下贵州省能源产业结构的测度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位理论 生态位态势理论 测度 能源产业结构


【摘要】:能源产业是贵州省的支柱产业,在贵州经济增长中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但长期以初加工为主的能源发展模式,造成了大量的自然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并没有改变贵州落后贫困的面貌。同时,随着生态学上的生态位理论被广泛运用到经济分析中,为经济研究提供的新的研究视角。生态位理论被运用到产业经济学中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产业集群和产业竞争,而在产业结构上的研究比较少。本文试图将生态位态势理论运用来测度贵州省能源产业结构,分别计算贵州省煤炭产业和电力产业的产业结构生态位值。之所以选择煤炭产业和电力产业,主要是因为贵州省煤炭资源和水资源丰富,而石油匮乏,且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没有形成体系。文章引用生态位态势模型构建能源产业结构生态位测度模型。按照主层次分析法将能源产业结构生态位综合指标体系分为8个一级指标,包括“态”方面的经济维度、资源维度、科技、集群规模,“势”方面的环境保护能力、科技创新能力、能源消耗能力和集群发展势力。一级指标中包含21个二级指标体系。再利用九分位相对重要比较尺度法逐一比较两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从而构建判别矩阵分别计算煤炭产业和电力产业各指标的相对权重。需要注意的是电力产业和煤炭产业结构生态位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的权重是不一致的,因为煤炭产业和电力产业各自自身的特点不一样。之后,将经过无量纲化处理后的2005-2014年统计数据带入能源产业结构测度模型运算得出煤炭产业和电力产业结构生态位的值。从得出的结果中可以看出煤炭产业结构生态位的值一直是高于石油产业结构生态位值的,表明煤炭产业在能源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符合贵州省能源现状。针对以煤炭产业为主导这一能源结构现状提出相关的优化贵州省能源产业结构的策略,体现在产业结构生态位“态”层面上的:调整经济生态位,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拓展能源生态位,开发多种形式的替代能源;扩大集群规模,加强煤电一体化战略的实施;拓展政策生态位,为能源产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在产业结构生态位“势”层面主要有:加大环境投入力度,提高环境保护能力;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关键词】:生态位理论 生态位态势理论 测度 能源产业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6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0-14
  • 1.2.1 关于产业结构演进的研究综述10-12
  • 1.2.2 关于产业结构测度的研究综述12
  • 1.2.3 关于生态位的研究综述12-13
  • 1.2.4 关于产业生态位的研究综述13-14
  • 1.2.5 关于产业结构生态位的研究综述14
  • 1.3 研究内容14-15
  •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15-16
  • 1.4.1 研究方法15
  • 1.4.2 创新之处15-16
  • 2 相关定义及理论16-20
  • 2.1 关于生态位的界定与生态位相关理论16-18
  • 2.1.1 关于生态位的界定16-17
  • 2.1.2 生态位相关理论17-18
  • 2.2 关于产业结构的相关理论18-20
  • 2.2.1 产业结构含义与优化18
  • 2.2.2 产业结构演进规律18-20
  • 3 能源产业结构生态位表征20-26
  • 3.1 关于能源和能源产业的界定与分类20-22
  • 3.1.1 能源的含义与分类20-21
  • 3.1.2 能源产业界定与分类21-22
  • 3.2 能源产业结构生态位表征22-23
  • 3.2.1 能源产业结构生态位的含义22
  • 3.2.2 能源产业结构生态位理论22-23
  • 3.3 生态位视角能源产业结构演化机制分析23-26
  • 3.3.1 能源产业结构生态位演化路径分析23-24
  • 3.3.2 能源产业结构生态位演进规律24-26
  • 4 构建能源产业结构生态位态势测度的模型26-49
  • 4.1 能源产业结构生态位态势测度模型的指标选取26-30
  • 4.1.1 能源产业结构生态位影响因子的识别26-28
  • 4.1.2 能源产业结构生态位“态”与“势”指标选取28-30
  • 4.2 能源产业结构生态位态势评价体系各指标权重的确定30-36
  • 4.2.1 构造判别矩阵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30-32
  • 4.2.2 计算煤炭产业结构生态位态势指标体系各层指标权重32-35
  • 4.2.3 计算电力产业结构生态位态势指标体系各层指标权重35-36
  • 4.3 构建能源产业结构生态位态势测度模型36-37
  • 4.4 贵州省能源产业结构生态位态势测度分析37-48
  • 4.4.1 贵州省能源产业结构生态位相关数据收集与整理37-39
  • 4.4.2 贵州省能源产业结构生态位态势测度计算结果39-46
  • 4.4.3 贵州省能源产业结构生态位态势测度的分析46-48
  • 4.5 能源产业结构生态位态势测度模型的不足与优点48-49
  • 4.5.1 模型的不足之处48
  • 4.5.2 模型的优点48-49
  • 5 优化贵州省能源产业结构的生态位策略49-53
  • 5.1 优化贵州省能源产业结构生态位“态”层面的策略49-51
  • 5.1.1 调整经济生态位,优化三次产业结构49
  • 5.1.2 拓展能源生态位,开发多种形式的替代能源49-50
  • 5.1.3 扩大集群规模,,加强煤电一体化战略的实施50
  • 5.1.4 拓展政策生态位,为能源产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50-51
  • 5.2 优化贵州省能源产业结构生态位“势”层面的策略51-53
  • 5.2.1 加大环境投入力度,提高环境保护能力51
  • 5.2.2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51-53
  • 6 结论与展望53-54
  • 参考文献54-57
  • 致谢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古艳英;;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思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21期

2 王卫锋,王恕立,何伟;汽车产业结构的优化[J];北京汽车;2003年01期

3 华彦玲;;软化产业结构——试论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J];江苏科技信息;2003年12期

4 范建平,梁嘉骅;复杂性与山西省产业结构再造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4年02期

5 王富强,呼格正贵;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年16期

6 牛青杨;;我国产业结构的省际比较与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9年01期

7 米新英;;优化廊坊市产业结构的对策与建议[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李春艳;李丽丽;富卓;;吉林省产业结构特征及其调整[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王彪;高翔;倪一超;;浅论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和调整[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09期

10 王艳梅;李卫红;;略论桂林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对策[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如贤;成盛超;王毅;;产业结构优化的动力与机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1卷)[C];1991年

2 邹礼瑞;乔海迎;;产业结构转移机制及地区产业结构转移若干问题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3 戴锦;;生态化的产业结构[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马慧强;;山西省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陈方正;周勤;;江苏和西部产业结构的衔接和互动模式[A];民革全国西部大开发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梁少英;;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广西产业结构的调整[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7 王晶;;一种基于需求的产业结构优化控制模型[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陈树文;袁方;;创新驱动在实现首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应用[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9 孙利杰;;廊坊市加强“两个环境”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A];基于对接京津的科技创新与环首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王光;李久洲;;对廊坊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思考[A];基于对接京津的科技创新与环首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杨桂丽;培育产业结构调整主体 从源头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N];鄂尔多斯日报;2008年

2 西江日报记者 袁绫 实习生 白凌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N];西江日报;2012年

3 本报见习记者 张淼;献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N];江淮时报;2014年

4 孙曙英;什么样的产业结构才算合理[N];发展导报;2002年

5 臧斗尔;调整产业结构要多听群众意见[N];保定日报;2006年

6 广西大学商学院 张林;优化我区产业结构[N];广西日报;2007年

7 苗蓓;省政协调研产业结构优化[N];南通日报;2007年

8 孙红源 林静 作者单位:通化市房屋管理处;充分发挥品牌企业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N];通化日报;2007年

9 本报评论员;更新发展理念 调整产业结构[N];渭南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鄢来雄;以节能降耗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N];中国信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凤波;我国铁矿需求与经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2 赵秀娟;低碳转型目标下产业结构优化的机制与政策研究[D];暨南大学;2015年

3 李西江;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4 李玉凤;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及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5 贺丹;基于生态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6 汪朝阳;对外开放与产业结构[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7 江洪;自主创新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尚慧丽;服务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张雪松;利用外资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10 姚德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制度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韶华;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河北省城镇化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张晓倩;我国教育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3 高爽;徐州市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4 刘璐;基于智慧城市建设的唐山市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5 胡泽明;首都经济圈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6 段春莲;“泛珠三角”区域内云南省产业结构差异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7 陆道芬;八师石河子市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8 杨露鑫;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5年

9 姜江;东、中、西15省相对劳动生产率及影响因素分析[D];兰州大学;2015年

10 贾明乐;日本ODI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800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8800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3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