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空气反应机理及基础燃烧特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氢空气反应机理及基础燃烧特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氢/空气混合气 层流燃烧 简化反应机理 燃烧特性
【摘要】:随着石油资源的匮乏、全球环境的恶化,排放法规对排放物的限制越来越严格。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已成为首选。其中,氢气燃烧清洁且可再生,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内燃机代用燃料。先前的研究者对氢能作了较为系统的开发与研究,但是,对氢/空气基础燃烧特性、氢/空气化学反应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尚有待于深入进行。本文首先基于燃烧测试系统平台,采用分压法匹配混合气成分,火花塞直接点火,试验研究了氢/空气混合气的层流燃烧特性。试验得出不同燃空当量比和初始温度对无拉伸火焰层流燃烧速度、已燃区终态温度、马克斯坦长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研究范围内,层流燃烧速度和已燃区温度随着燃空当量比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着初始温度的增大而增大,已燃区温度最大值均出现在燃空当量比为1.0。然后,应用化学反应动力学软件CHEMKIN,利用敏感性分析、生成速率分析以及反应路径分析,讨论了不同当量比下氢气氧化的详细化学反应历程,得出了不同的混合气浓度对反应过程有影响,提出了用于描述氢空气预混层流燃烧速度的包含14基元、26步反应的简化机理,并对简化机理进行了分析。最后,为了深入研究氢燃料内燃机的燃烧特性,建立了基于简化的化学反应机理的燃烧模型,模拟计算了氢气的燃烧过程,分别讨论了压缩比、转速、EGR和进气温度对缸内燃烧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压缩比、转速及进气温度等诸多参数,会对氢燃料内燃机的运行有影响;热EGR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缸内温度和缸内压力,进而降低NO排放,但较大的EGR率将导致氢内燃机效率的快速下降。
【关键词】:氢/空气混合气 层流燃烧 简化反应机理 燃烧特性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K46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9
- 1.1 课题来源9
- 1.2 研究背景9-11
- 1.2.1 能源与环境问题9-11
- 1.2.2 氢燃料在汽车上的应用11
- 1.3 氢燃料燃烧特性的研究11-15
- 1.3.1 预混层流燃烧的研究意义11-12
- 1.3.2 预混层流的研究方法12-14
- 1.3.3 氢空气层流燃烧特性研究现状14-15
- 1.4 氢氧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15-18
- 1.4.1 详细反应机理15
- 1.4.2 简化化学反应机理的方法15-16
- 1.4.3 氢氧化学反应机理研究现状16-18
- 1.5 本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18-19
- 2 氢空气预混燃烧基础特性19-31
- 2.1 燃烧测试系统和试验方法19-23
- 2.1.1 定容燃烧弹体19-20
- 2.1.2 高速纹影摄像系统20-21
- 2.1.3 点火系统21-22
- 2.1.4 进排气控制系统22
- 2.1.5 试验可燃混合气的配制22-23
- 2.2 球形火焰的理论概述23-24
- 2.2.1 层流燃烧速度和马克斯坦长度23-24
- 2.2.2 已燃区终态温度24
- 2.3 氢空气预混层流燃烧特性研究24-30
- 2.3.1 纹影图片的选取与测量24-25
- 2.3.2 定容燃烧弹内球形膨胀火焰的传播过程25-26
- 2.3.3 不同燃空当量比和温度对层流燃烧速度和火焰稳定性的影响26-30
- 2.4 本章小结30-31
- 3 氢空气化学反应机理研究及简化31-53
- 3.1 化学反应动力学概述31-32
- 3.1.1 化学反应速率31-32
- 3.1.2 反应速率常数及平衡常数32
- 3.2 采用的简化方法和手段32-37
- 3.2.1 反应机理简化方法32-34
- 3.2.2 简化及计算软件介绍34-37
- 3.3 详细的氢氧燃烧反应机理37-38
- 3.3.1 常见的氢氧燃烧详细机理37
- 3.3.2 GRI-Mech3.0 氢氧燃烧机理的燃烧速度验证37-38
- 3.4 氢空气预混燃烧反应机理简化38-47
- 3.4.1 主要物质的确定和骨架机理的构成38-39
- 3.4.2 计算模型的建立39-40
- 3.4.3 基于产物H2O的机理简化40-42
- 3.4.4 基于副产物NO的机理简化42-45
- 3.4.5 简化机理的获得45-47
- 3.5 对比验证与结果分析47-49
- 3.5.1 不同条件下的层流燃烧速度模拟验证47-48
- 3.5.2 反应物、生成物及重要中间物质验证48-49
- 3.6 简化机理中主要基元反应分析49-50
- 3.7 本章小结50-53
- 4 基于化学反应动力学的氢内燃机缸内燃烧模拟研究53-63
- 4.1 燃烧模型的建立及模拟计算53-54
- 4.2 各种参数对氢内燃机燃烧的影响54-61
- 4.2.1 压缩比对缸内燃烧过程的影响54-56
- 4.2.2 转速对缸内燃烧过程的影响56-57
- 4.2.3 EGR对缸内燃烧过程的影响57-59
- 4.2.4 进气温度对缸内燃烧过程的影响59-61
- 4.3 本章小结61-63
- 5 结论与展望63-65
- 5.1 论文研究成果与结论63
- 5.2 展望63-65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65-67
- 致谢67-69
- 参考文献69-73
- 附录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典福;魏小林;盛宏至;;煤及煤焦燃烧特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江西能源;2008年01期
2 李彦栋;吕薇;李瑞扬;;固定床玉米秸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J];节能技术;2009年02期
3 陆飞;王永桥;章静;卢平;;稻壳燃烧特性与动力学模型的研究[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9年05期
4 葛巍巍;张宏宇;顾坚;;烟叶化学成分与燃烧特性的相关性[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2年10期
5 马楠;孙军;曹燕;赵晓倩;刘翔;;竹柳燃烧特性试验研究[J];木材加工机械;2013年01期
6 缪岩;煤燃烧特性的综合指标[J];电站系统工程;1998年03期
7 范宏丽,徐旭常,王世昌;煤粉的煤岩和燃烧特性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9年04期
8 李学恒,蒋安众,姜秀民,白卫东;木质能的燃烧特性[J];锅炉技术;1999年04期
9 秦成,田文栋,肖云汉;垃圾衍生燃料热重法的燃烧特性[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4年03期
10 王宁;王爽;于立军;姜秀民;;海藻的燃烧特性分析[J];锅炉技术;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东晓;;利用压力能平衡天然气燃烧特性的节能技术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2 鲍文;胡吉超;常军涛;;水等离子点火稳燃支板在超声速条件下的燃烧特性[A];第四届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C];2011年
3 欧阳德刚;罗安智;朱善合;邹明金;王海清;;混煤燃烧特性的研究[A];2008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秦志春;陈西武;周彬;徐汉中;田桂蓉;杜其学;徐振相;;小型点火器燃烧特性的光电子诊断[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5 钱秋兰;;用DSC试验评价煤的燃烧特性[A];华北地区硅酸盐学会第八届学术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6 龙世刚;孟庆民;徐春;曹绍辉;;废塑料燃烧特性的实验室研究[A];199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C];1999年
7 史少辉;朱宝忠;沈杰;李浩;孙运兰;;微米铝粉在CO_2气氛中的燃烧特性及动力学[A];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十九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孙辉;张建良;王广伟;刘征建;邵久刚;;基于非等温热重法的煤焦燃烧特性及反应动力学研究[A];第十七届(2013年)全国冶金反应工程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3年
9 马保国;王耀城;穆松;袁龙;;稻壳燃烧特性对多孔材料烧成工艺的影响[A];2008全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龙世刚;孟庆民;汪志全;;富氧对废塑料燃烧特性的影响[A];2007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定邋俞叶丹;输美服装应加强面料阻燃性能检测[N];中国国门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晗;ABE/柴油混合液的喷雾特性和燃烧特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张静;柠条固体燃料成型机理与物性及燃烧特性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4年
3 马玉坡;低温环境下柴油喷雾与燃烧特性试验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姜莉;丁醇燃烧机理及时发动机使用性能影响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6年
5 谭福太;秸秆建材燃烧特性及生命周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6 袁海荣;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助燃剂研制及燃烧特性试验与模拟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7 赵威风;狭长空间油池火燃烧特性的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8 韩咚林;绿色新能源铝/水基燃料燃烧特性研究和绿色生物质材料的制备[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邓俊;可控热氛围下柴油喷雾自燃及燃烧特性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杨广峰;柴油在含醇氛围内燃烧特性及作用机理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昱萌;船舶固体废弃物燃烧特性与无害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许崇涛;生活垃圾层燃特性实验研究及低NO_x燃烧技术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3 齐建荟;磷酸二氢铵对生物质固钾、灰熔融及燃烧特性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刘淑金;几种常见地板燃烧特性实验与热解可燃气体成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5 邱佐祯;液体燃料在毛细管出口处燃烧特性的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6 杜诗萌;基于光谱分析和神经网络技术的火焰燃烧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7 熊绍武;生物质制燃料炭燃烧特性实验研究[D];上海理工大学;2014年
8 袁俊勇;基于内部EGR的HCNG发动机燃烧特性仿真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9 胡桂秋;垃圾、秸轩和煤混燃的燃烧特性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5年
10 蒋志鹏;柴油机变组分进气的燃烧特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8800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880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