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熔盐换热系统设计与性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电热熔盐换热系统设计与性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熔盐 电热系统 气体换热系统 桨叶换热器 伴热系统
【摘要】:熔盐是一种优良的高温传热蓄热介质,有使用温度范围宽、蒸汽压低、热容量大、高温粘度小、热稳定性高以及价廉易得等优点,在新能源领域和高温加热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国内外在高温熔盐流动与换热方面已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但大多集中在简单管道结构,针对实际应用系统与设备换热过程的公开文献较少,而且以导热油或蒸汽为工质的常规换热系统设计显然不宜简单推广到熔盐系统,因此开展相关研究很有必要。本文作者设计了一套小型电热熔盐换热系统,并对该系统性能进行了具体研究。首先,采用热力计算与数值模拟结合的方法对熔盐炉内熔化及升温过程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一套电热熔盐加热炉,该加热炉额定功率15kW,炉内有强化导热翅片,壁面温度不超过熔盐分解温度,在静态加热条件下,4h内可将熔盐全部熔化;设计并制作了换热系统管路电伴热装置,计算并测量了管道伴热元件性能,以典型的伴热元件为例,在60W加热功率下,12min内能使管道内壁温度达到熔盐熔点以上;研制了一种低成本热式熔盐流量传感器,采用该传感器进行了水流量测试验证和熔盐流量测试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在原理上可用于管内熔盐流量的工程测量。其次,设计并搭建了一套熔盐加热气体的换热系统,对该系统的动态特性(包括预热动态和运行动态)进行了研究。计算并实测了热风预热翅片管换热器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该动态过程时间远小于熔盐加热炉预热时间,说明熔盐加热炉预热是系统预热过程的主要时间瓶颈;同时对运行过程中的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计算,讨论了工况参数变化时系统的过渡特性;建立了熔盐加热气体换热系统的运行程序;所得结果可为系统运行控制提供参考。最后,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熔盐加热固体物料的桨叶换热器的流动换热特性,比较了3m2桨叶换热器所用的实心桨叶、封闭空心桨叶和开孔空心桨叶三种换热单元的性能,讨论了典型结构参数和运行参数对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孔空心桨叶的换热能力明显优于实心桨叶和封闭空心桨叶,实际的结构设计应权衡换热、压降和强度等多个因素。
【关键词】:熔盐 电热系统 气体换热系统 桨叶换热器 伴热系统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K17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18
- 1.1 课题背景10
- 1.2 熔盐换热研究现状10-17
- 1.2.1 熔盐的种类10-11
- 1.2.2 熔盐流动与换热研究11-13
- 1.2.3 熔盐加热系统研究13-14
- 1.2.4 熔盐换热器研究14-16
- 1.2.5 熔盐换热系统研究16-17
- 1.3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17-18
- 2 电热熔盐加热系统设计18-41
- 2.1 电热熔盐炉仿真与设计18-26
- 2.1.1 熔盐炉炉体18-19
- 2.1.2 熔盐炉电加热器19-20
- 2.1.3 炉体内部结构设计20-25
- 2.1.4 设计结果25-26
- 2.2 熔盐系统管道伴热设计与分析26-35
- 2.2.1 熔盐系统管道及伴热布置26-27
- 2.2.2 启动阶段管道动态特性27-30
- 2.2.3 管道伴热实验研究30-35
- 2.3 熔盐流量测量35-39
- 2.3.1 熔盐流量测量原理介绍35-36
- 2.3.2 水流量测量实验36-38
- 2.3.3 熔盐流量测量仿真38-39
- 2.4 其他系统部件说明39-41
- 3 电热熔盐气体换热系统研究41-61
- 3.1 翅片管换热器设计41-44
- 3.2 换热器预热动态特性实验研究44-48
- 3.2.1 实验准备45-46
- 3.2.2 实验步骤46
- 3.2.3 实验数据分析46-48
- 3.3 气体换热系统运行动态特性模拟研究48-59
- 3.3.1 气体换热系统模型48-49
- 3.3.2 模型控制方程49-52
- 3.3.3 算法介绍52-55
- 3.3.4 结果分析55-59
- 3.4 本章小结59-61
- 4 电热熔盐桨叶换热器仿真研究61-75
- 4.1 熔盐桨叶换热器61-63
- 4.2 桨叶换热器仿真模型63-66
- 4.2.1 物理模型63-64
- 4.2.2 数学模型64-65
- 4.2.3 边界条件及假设65-66
- 4.3 结果与讨论66-73
- 4.3.1 三种桨叶结构结果分析66-68
- 4.3.2 开孔空心桨叶结构研究68-72
- 4.3.3 高温旋转接头改进结果研究72-73
- 4.4 本章小结73-75
- 5 结论75-77
- 5.1 结论75
- 5.2 下一步工作75-77
- 致谢77-78
- 参考文献78-82
- 附录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智岩;无污染熔盐硫、氮、碳(硫氰)共渗在模具上的应用[J];模具工业;1986年02期
2 龙兵;魏小兰;丁静;彭强;杨建平;杨晓西;;三元硝酸熔盐高温劣化的化学热力学计算[J];太阳能学报;2011年02期
3 马建兵,李德峰;熔盐热载体的特点及使用中的若干问题[J];工业锅炉;2002年06期
4 王新东 ,段淑贞;电化学滴定法确定氟化物熔盐中氧化物量[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3年05期
5 包莫日根高娃;王兆文;高炳亮;石忠宁;;ZrO_2对nNaF·AlF_3-Al_2O_3-CaF_2熔盐体系密度的影响[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6 赵炳建;崔广华;王岭;;熔盐电脱氧法制备金属及合金进展[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7 ;TiCl_4熔盐电介中反电动势影响因素的探讨[J];化工冶金;1977年Z1期
8 刘云;;高温熔盐泵改造[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3年12期
9 金星;;浅析熔盐炉燃烧的自动化控制过程与实现[J];工业计量;2007年S1期
10 韩东;王文林;;熔盐堆的双流设计改进[J];节能技术;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滨;许茜;胡小峰;马青梅;任东琦;;熔盐电脱氧法制备铌影响因素的研究[A];2006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陈荣;高苏;张启运;;中温铝钎剂相关三元熔盐体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相图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3 李启明;唐忠锋;傅远;王纳秀;;熔盐堆用冷冻阀的热-结构特性研究[A];第十七届全国反应堆结构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李晴暖;张岚;周伟;龙德武;窦强;吴国忠;;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的放射化学[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9分会:应用化学[C];2014年
5 吴玉庭;鹿院卫;桑丽霞;郭航;马重芳;;高温熔盐传热蓄热的基础与应用研究[A];第一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摘要集[C];2014年
6 陆佳伟;朱群志;赵宏阳;;多元混合熔盐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A];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十九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唐谟堂;唐朝波;陈永明;杨建广;杨声海;何静;欧召;;一种很有前途的低碳清洁冶金方法—重金属低温熔盐冶金[A];低碳经济条件下重有色金属冶金技术发展研讨会——暨重冶学委会第六届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乔芝郁;邢献然;孙益民;严丽君;;稀土熔盐模型和相图与表面张力的计算[A];中国稀土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9 张晓泳;周科朝;李志友;候俊峰;;熔盐合成技术制备片状Sr_3Ti_2O_7粉体的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7年
10 陈博;宗国强;高敏;肖吉昌;;FLiNaK熔盐中痕量氧的测定[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2分会:分离分析及微、纳流控新方法[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通讯员 张明平 陈汇龙 记者 侯力明;江苏大学研发出系列高温熔盐泵[N];江苏经济报;2010年
2 高波;高温熔盐泵提高节能效率[N];中国化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涛;氯化物熔盐体系中铀和典型裂变元素的电化学行为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5年
2 胡丽文;熔盐捕获CO_2电化学制备碳质材料的基础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年
3 高海平;固态化合物阴极动力学的熔盐介质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4 胡宪伟;NdF_3-LiF-Nd_2O_3系熔盐结构的研究与应用[D];东北大学;2009年
5 曾友石;氢及其同位素在熔盐中的渗透与扩散行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4年
6 程进辉;传蓄热熔盐的热物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4年
7 李伟;新型固态氧化物熔盐电解模式与机理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阴慧琴;腐蚀产物CrF_3对LiF-NaF-KF熔盐物化性质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5年
9 邱杰;含Cr的镍基合金在熔盐环境中的腐蚀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5年
10 张志宏;2MWt液态钍基熔盐堆辐射屏蔽的预概念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明;多元氯化物熔盐体系的构建及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房孟钊;NaCl-KCl-Na_2WO_4熔盐体系的物化性质及制备钨粉的电化学机理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3 聂延艳;再制造发动机典型污垢的熔盐清洗工艺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王盼;ZrO_2陶瓷在NaF-KF熔盐中耐腐蚀性能的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5 孟强;高温熔盐重力热管的初步实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6 苏玲玲;镝在LiCl-KCl熔盐中的电化学行为及Al合金化提取研究[D];南华大学;2015年
7 翟伟;太阳能热发电用熔盐优化及熔盐中材料的腐蚀行为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5年
8 许名湘;LaF_3-LiF-La_2O_3系熔盐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9 郑海伟;氟盐冷却高温堆系统响应特性研究及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6年
10 何杰;基于MCNPX与Fluent的液态钍基熔盐堆物理热工耦合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6年
,本文编号:9063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906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