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筒冷渣器灰渣运动与传热分析研究
本文关键词:滚筒冷渣器灰渣运动与传热分析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滚筒冷渣器 平均停留时间 传热模型 灰渣轴向导热
【摘要】:滚筒冷渣器由于其适应性广、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性高而被广泛应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排渣冷却系统中。就目前而言对于滚筒冷渣器的设计、改造仍凭经验,对其灰渣运动与传热特性的分析很少。本文采用颗粒轨道模型,考虑灰渣滚落时间,建立了滚筒内灰渣表面滚落过程平均停留时间的数学模型,同时给出了平均停留时间的简化计算公式,并与前人的试验数据与模型进行对比验证。通过该模型对滚筒内径、滚筒转速、滚筒倾角、渣床高度与滚筒内径比(0h R)与滚落时间百分比(gunp)的关系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更精确;增大滚筒转速或滚筒倾角,或降低0h R值均可使滚落时间百分比gunp增加,其中滚筒内径和滚筒转速的影响较大。本文在考虑灰渣的轴向导热情况,建立起滚筒冷渣器传热模型。通过对忽略灰渣轴向导热和考虑灰渣轴向导热时,冷渣器传热计算结果分析,得到灰渣从滚筒冷渣器入口到出口,在考虑灰渣轴向导热的情况时,其沿轴向的灰渣温度比忽略轴向导热得到的灰渣温度要小,在靠近冷渣器入口处的温度梯度比忽略轴向导热时的温度梯度大,而靠近冷渣器出口处反之。利用考虑灰渣轴向导热的传热模型对灰渣轴向导热的影响因素进行模拟分析,得到在滚筒轴向同一位置灰渣填充率的增加、滚筒直径的增大或者滚筒内渣床表面与中心夹角的增大,均会使灰渣轴向导热占灰渣放热量的比例增大,在冷渣器入口处这一特点较为明显。最后提出了滚筒入口段与对流段的划分方法,以此简化传热计算。
【关键词】:滚筒冷渣器 平均停留时间 传热模型 灰渣轴向导热
【学位授予单位】:中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K124;TK229.6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26
- 1.1 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1.2 CFB锅炉冷渣器的技术现状10-18
- 1.2.1 机械式冷渣器10-14
- 1.2.2 非机械式冷渣器14-18
- 1.3 滚筒冷渣器运动与传热国内外研究现状18-24
- 1.3.1 灰渣运动研究现状18-21
- 1.3.2 传热研究现状21-24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24-26
- 2 渣床表面滚落平均停留时间的模拟及预测26-37
- 2.1 灰渣滚落时间的随机颗粒轨迹模型26-30
- 2.1.1 基本假设26-27
- 2.1.2 单颗粒相关参数的计算27-29
- 2.1.3 颗粒群平均停留时间(MRT)的计算29
- 2.1.4 灰渣平均停留时间(MRT)计算模型的简化29-30
- 2.2 模型计算及验证30-32
- 2.3 影响因素预测32-35
- 2.3.1 滚筒内径对表面滚落时间百分比的影响32-33
- 2.3.2 转速对表面滚落时间百分比的影响33-34
- 2.3.3 滚筒倾角对表面滚落时间百分比的影响34-35
- 2.3.4 渣床高度与滚筒内径比对表面滚落时间百分比的影响35
- 2.4 本章小结35-37
- 3 滚筒冷渣器传热模型的建立37-44
- 3.1 传热模型的物理思想37-38
- 3.2 滚筒冷渣器传热模型38-43
- 3.2.1 滚筒内灰渣向覆盖壁面的传热38-39
- 3.2.2 滚筒内灰渣与非覆盖壁面的辐射换热39-40
- 3.2.3 滚筒内灰渣与灰渣在轴向间的导热40-41
- 3.2.4 滚筒内空气与渣床表面的对流换热41
- 3.2.5 空气与非覆盖壁面的对流换热41
- 3.2.6 滚筒外壁面与夹层冷却水的对流换热41-42
- 3.2.7 滚筒外壁面向周围环境的散热42-43
- 3.3 本章小结43-44
- 4 灰渣轴向导热对整个传热过程的影响44-54
- 4.1 灰渣轴向导热的影响45-47
- 4.2 灰渣填充率对灰渣轴向导热的影响47-48
- 4.3 滚筒直径对灰渣轴向导热的影响48-49
- 4.4 q 对灰渣轴向导热的影响49-51
- 4.5 冷渣器入口段和对流段的定义51-52
- 4.6 本章小结52-54
- 5 总结与展望54-56
- 5.1 总结54
- 5.2 展望54-56
- 参考文献56-61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61-62
- 致谢62-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立敏,黄金山;风水联合冷渣器安装及改进[J];锅炉制造;2004年02期
2 韩再萍;;锅炉冷渣器的制造工艺及质量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4年06期
3 李可崴;刘敬利;陈英杰;;滚筒冷渣器在包头一电厂的应用[J];内蒙古电力技术;2006年S2期
4 张志强;吕海生;郭涛;;大型CFB锅炉冷渣器应用现状及其选型[J];电站系统工程;2010年05期
5 周波;刘旭;;灵式滚筒冷渣器试运行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J];华电技术;2010年10期
6 王世杰;翟会琴;周勇;李文科;;新型旋风风冷冷渣器的开发研究[J];工业炉;2011年04期
7 曾建山;闫贯峰;李梅;;风水联合冷却冷渣器技术改造[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黄飞祥;王世杰;周勇;李文科;;旋风风冷冷渣器的现场实验研究[J];工业炉;2012年02期
9 刘亮;崔林;;冷渣器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河南化工;2012年12期
10 王凯;胡娜娜;;风水联合冷渣器在运行中的问题分析及改进[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治平;;滚筒冷渣器缺陷治理探讨[A];中国循环流化床发电生产运营管理(2013)[C];2013年
2 胡志宏;郝卫东;丁立新;;风水联合冷渣器运行故障分析[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兰建辉;郭荣刚;;浅淡风水联合冷渣器及L阀的使用与改进[A];广西电机工程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黄新;;浅析CFB锅炉冷渣器的运行控制[A];中国循环流化床发电生产运营管理(2013)[C];2013年
5 杨杰;龚志松;;310t/hCFB锅炉冷渣器排渣故障初步分析及对策[A];以石油焦/煤为燃料的大型CFB锅炉优化与环保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郑宇;姜振东;;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冷渣器热量回收[A];中国循环流化床发电生产运营管理(2013)[C];2013年
7 周灵敏;;节能环保的新型CFB锅炉冷渣器[A];2008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骆丁玲;孟志东;;300MWCFB锅炉配套37t/h风水冷渣器及25t/h滚筒冷渣器联合排渣技术[A];中国循环流化床发电生产运营管理(2013)[C];2013年
9 侯致福;杨玉环;;300MWCFB空冷机组冷渣器余热利用系统经济性分析[A];中国循环流化床发电生产运营管理(2013)[C];2013年
10 陈征宇;;循环流化床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分析[A];中国循环流化床发电生产运营管理(2013)[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蔡清泉 彭娇妍;荆门石化锅炉冷渣器改造促进环保[N];中国石化报;2007年
2 冉军;广元发电厂告别手推矿车运渣时代[N];广元日报;2009年
3 段俊连 刘全山;CFB:如何补救先天缺陷?[N];中国电力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继辉;大型CFB锅炉气固流动若干关键性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森;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冷渣器研发[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2 贾建东;滚筒冷渣器灰渣运动与传热分析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3 程庆革;风水联合冷渣器动态特性及仿真模型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年
4 司小东;滚筒冷渣器传热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5 田华;循环流化床锅炉风水联合冷渣器的数值模拟[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6 庄宇;滚筒式冷渣器灰渣运动与传热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张强;大型CFB锅炉热力计算技术与移动床式冷渣器研究[D];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2011年
8 舒茂龙;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混流式流化床冷渣器研制[D];重庆大学;2007年
9 赵鹏;混流式流化床冷渣器底渣分选与扬析冷模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贺晓阳;循环流化床锅炉滚筒式冷渣器传热模型及数值模拟[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366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936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