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煤改气”政策效果评价研究
本文关键词:乌鲁木齐市“煤改气”政策效果评价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煤改气” 政策效果评价 对策建议 乌鲁木齐市
【摘要】:乌鲁木齐曾经是一座典型的“煤烟型”重污染城市,在全疆乃至全国都是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大气污染问题成了影响乌鲁木齐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2010年以来,作为新一轮“蓝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项重要的治理举措,乌鲁木齐市陆续实施了“煤改气”政策,启动了国内史上规模最大的“煤改气”工程,供热实现了以天然气为主的清洁能源全覆盖。通过实施“煤改气”政策,乌鲁木齐的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好转,二氧化硫、烟尘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显著下降,全市能源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公众对环境治理的满意度显著提高。为了更深层次地了解掌握乌鲁木齐市实施“煤改气”政策取得的成效,本人在研究过程中实地进行调研论证,走访了许多业内人士,收集了大量数据资料,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入手,选取了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节能减排情况、能源结构变化情况以及公众满意度调查情况4个评价指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对“煤改气”政策实施前后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综合得出政策效果评价结论,并根据评价结论提出改进政策效果的对策建议。通过认真研究,得出以下三个结论:一是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客观上,“煤改气”政策的实施,让乌鲁木齐的环境空气质量有了明显改善,节能减排的成效显著,改变了供热能源结构,从源头上降低了冬季燃煤供热锅炉对空气环境质量的影响,环境空气质量Ⅱ级以上优良天数持续增加,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有效降低;主观上,通过调查研究,公众对乌鲁木齐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的满意度逐年提高,对实施“煤改气”政策给予了积极评价。二是需要正视存在问题。在评价分析“煤改气”政策积极效应的同时,梳理了该政策实施存在的5个方面问题,包括燃气需求量大、成本过高、安全隐患、发展理念不新和持续改善任务重等。三是积极采取对策措施。针对梳理出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煤改气”政策实施效果的对策建议,保障气源稳定供应、完善财政补贴政策、确保燃气供暖安全、探索开发替代能源、持续改善空气质量。
【关键词】:“煤改气” 政策效果评价 对策建议 乌鲁木齐市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51;F426.2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7
- 1 绪论7-13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7-8
- 1.1.1 研究背景7-8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8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8-10
- 1.2.1 国外研究现状9
- 1.2.2 国内研究现状9-10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10
-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图10-11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图11-13
- 2 公共政策评价的理论基础及方法13-17
- 2.1 公共政策评价的内涵及意义13-15
- 2.1.1 公共政策评价的内涵13-14
- 2.1.2 公共政策评价的意义14-15
- 2.2 公共政策评价的方法15-17
- 2.2.1 简单“前—后”对比分析15
- 2.2.2“投射—实施后”对比分析15-16
- 2.2.3“有—无”对比分析16
- 2.2.4“控制对象—实验对象”对比分析16-17
- 3 乌鲁木齐市“煤改气”政策总体情况17-21
- 3.1“煤改气”政策实施背景17
- 3.2“煤改气”政策实施概况17-18
- 3.3 实施“煤改气”政策预期目标18
- 3.4 实施“煤改气”政策主要举措18-20
- 3.4.1 高位推动实施18-19
- 3.4.2 科学论证决策19
- 3.4.3 奖惩并举有力19
- 3.4.4 创新思路方法19
- 3.4.5 气源保障到位19-20
- 3.4.6 安全稳妥调度20
- 3.5 本章小结20-21
- 4 乌鲁木齐市“煤改气”政策效果评价分析21-35
- 4.1“煤改气”政策效果评价21
- 4.2“煤改气”政策效果分析21-31
- 4.2.1 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21-26
- 4.2.2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26-29
- 4.2.3 能源结构更趋合理29-31
- 4.3 公众满意度逐年提高31-33
- 4.3.1 公众满意率提升明显31-32
- 4.3.2 对“煤改气”政策满意32-33
- 4.4 政策效果评价结论33-34
- 4.5 本章小结34-35
- 5 实施“煤改气”政策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35-40
- 5.1 存在问题35-36
- 5.1.1 燃气需求量大35
- 5.1.2 燃气成本过高35
- 5.1.3 燃气供暖存在隐患35-36
- 5.1.4 发展理念有待创新36
- 5.1.5 持续改善任重道远36
- 5.2 对策建议36-39
- 5.2.1 保障气源稳定供应36
- 5.2.2 完善财政补贴政策36-37
- 5.2.3 确保燃气供暖安全37
- 5.2.4 探索开发替代能源37
- 5.2.5 持续改善空气质量37-39
- 5.3 本章小结39-40
- 6 结束语40-42
- 6.1 主要研究结论40
- 6.2 创新点与不足40-42
- 6.2.1 创新点40
- 6.2.2 不足40-42
- 参考文献42-45
- 附录45-46
- 致谢46-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煤改气加剧“气荒”石油巨头今冬保供压力大[J];中国石油石化;2013年21期
2 邵瑾;田密;;天然气“煤改气”技术经济分析[J];化工管理;2014年21期
3 邢建国;;“权利百姓”守护蓝天[J];新疆人大(汉文);2013年11期
4 ;京津冀地区煤改气将创千亿投资需求[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4年03期
5 郑宇松;;锅炉“煤改气”工程对重庆市环境及经济的影响[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6 ;北钢“煤改气”工程竣工投产[J];本钢技术;2002年07期
7 于洋;;审慎实施煤改气——访中国石化石家庄炼化分公司总经理毕建国[J];中国石油石化;2014年14期
8 毛延萍;延安市城区煤改气调研及实施对策[J];陕西环境;2002年03期
9 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第60期县级班课题组;刘淑玲;芮磊;;乌鲁木齐市“煤改气”工程实施考察报告[J];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04期
10 ;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宁市2014年“煤改气”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J];西宁政报;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银锴;汪元德;原丁;;兰州石化化肥厂锅炉煤改气可行性分析[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下册)[C];2005年
2 刘秋新;李森生;吴海涛;石文;黄丽;;武钢计控厂锅炉煤改气工程节能与减排的研究[A];《湖北省建设领域节能减排》论坛资料汇编[C];2008年
3 周s,
本文编号:9569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956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