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动力论文 >

液体燃料锥—射流荷电雾化的实验研究和模拟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02 05:14

  本文关键词:液体燃料锥—射流荷电雾化的实验研究和模拟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荷电雾化 锥-射流模式 电场分布 半锥角 电流 粒径 无量纲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型燃烧器在微能源系统中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应用,与电池相比利用液体燃料的微能源系统具有明显优势。荷电雾化产生的液滴具有单分散性、不易凝聚等特点,荷电雾化技术在燃烧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合理设计微型荷电喷雾燃烧器,基于新设计的两种微型荷电喷雾燃烧器(喷嘴-接地网格燃烧器和喷嘴-环形电极-接地网格燃烧器),开展液体燃料乙醇雾化实验研究,采用可视化方法获得了雾化形态,测量了锥角及电压,并将两种燃烧器的雾化结果进行了对比;在接地网格和电源负极之间串联一个标准电阻,用数据采集仪测得标准电阻两端的电压,运用欧姆法得到雾化电流;采用相位多普勒粒子测速仪PDA进行了粒径和速度的测量;采用两相流水平集方法对乙醇荷电雾化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如下结论:(1)实验测量的喷嘴电极系统和喷嘴-环形电极系统荷电雾化形成的锥-射流半锥角度数均远小于泰勒半锥角49.3o,更接近于采用双曲线模型计算得到的34.72o。在相同雾化模式下,双电极形成的锥角小于单电极形成的锥角。(2)采用双电极装置,选取合适电压的环形电极,可以显著降低毛细管电压,与单电极装置相比,可降低外加电功率的消耗,有利于稳定锥-射流雾化模式的形成。(3)在乙醇体积流量为1 mL/h,毛细管电压Vn=4.19 kV,环形电极电压Vr=1 kV条件下,实验得到了稳定的锥射流,锥半角为ψ=38.06o,锥高度H=0.58 mm。由数值模拟得到与实验条件对应的锥射流,锥半角为ψ′=37.3o,锥高度H′=0.59 mm,与实验值较符合,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准确性。(4)由数值模拟对锥射流区域的场强分布进行了计算,径向及轴向场强在锥射流内部均逐渐增大,到气液分界面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减小。射流外侧的空气出现漩涡,流体在分界面速度最大且沿分界面的切面方向运动,加速了锥射流的形成。(5)根据电场叠加原理,喷嘴-环形电极系统的电场强度比喷嘴电极系统的小,液锥附近的电场分布更加均匀,形成更加稳定的锥-射流,产生粒径更小、更均匀的液滴。(6)将雾化电流和雾滴大小进行无量纲处理,与标度率做对比,两种电极系统产生的雾化电流和液滴直径均遵循无量纲流量的1/2次方标度率,粒径随电荷密度变化规律遵循瑞利极限。
【关键词】:荷电雾化 锥-射流模式 电场分布 半锥角 电流 粒径 无量纲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K1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物理量名称和符号表8-13
  • 第一章 绪论13-19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13-14
  • 1.2 国内外现状14-18
  • 1.2.1 主要实验研究14-16
  • 1.2.2 主要理论研究16-18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8-19
  • 第二章 论文相关理论基础19-29
  • 2.1 电场强度分布的理论计算19-22
  • 2.1.1 计算方法19
  • 2.1.2 数学模型19-20
  • 2.1.3 理论计算20-22
  • 2.1.3.1 单环形电极作用下电势分布20
  • 2.1.3.2 单金属毛细管电极作用下电势分布20-21
  • 2.1.3.3 双电极作用下电势分布21-22
  • 2.2 锥-射流的锥部受力分析22-24
  • 2.3 锥角理论计算24-26
  • 2.4 液体荷电机理及射流破碎模态26-27
  • 2.5 本章小结27-29
  • 第三章 实验系统及测试方法29-35
  • 3.1 实验系统29-30
  • 3.2 实验段30-31
  • 3.3 雾化电流测量31-32
  • 3.4 液滴尺寸和速度测量32-33
  • 3.5 误差分析33-34
  • 3.6 本章小结34-35
  • 第四章 雾化锥-射流模拟仿真35-40
  • 4.1 模拟方法35-36
  • 4.2 控制方程36-37
  • 4.3 边界条件37-38
  • 4.4 模拟步骤38-39
  • 4.5 本章小结39-40
  • 第五章 场强分布40-46
  • 5.1 锥-射流区域和雾化区域的场强分布40-43
  • 5.2 锥角局部电场场强43-44
  • 5.3 本章小结44-46
  • 第六章 雾化特性46-54
  • 6.1 实验锥-射流的锥角特性46-48
  • 6.2 模拟锥-射流的锥角特性48-50
  • 6.3 速度场50-51
  • 6.4 锥-射流雾化模式电压区间51-52
  • 6.5 本章小结52-54
  • 第七章 电流与粒径分布54-67
  • 7.1 雾化电流54-59
  • 7.1.1 不同雾化模式下的雾化电流54-57
  • 7.1.2 雾化电流的标度率57-59
  • 7.2 粒径分布59-65
  • 7.2.1 不同雾化模式下的粒径分布59-63
  • 7.2.2 粒径的标度率63-65
  • 7.3 电荷密度与粒径之间的关系65-66
  • 7.4 本章小结66-67
  • 结论与展望67-69
  • 1. 结论67-68
  • 2. 展望68-69
  • 参考文献69-7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75-77
  • 致谢77-78
  • 附件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超珍;叶五梅;赵伟敏;;感应荷电中环形电极参数影响的实验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9年11期

2 李刚;陈瑞娟;郝丽玲;林凌;;基于环形电极的开放式MREIT三维重建[J];仪器仪表学报;2012年10期

3 龚晓南;焦丹;李瑛;;粘性土的电阻计算模型[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4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妍;沙洪;赵舒;王磊;任超世;;三维电阻抗成像算法的研究[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30次学术年会暨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夏;液体燃料锥—射流荷电雾化的实验研究和模拟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577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9577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4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