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疏水冷表面上液滴冻结的可视化观测
本文关键词:超疏水冷表面上液滴冻结的可视化观测
更多相关文章: 超疏水 液滴冻结 可视化 初始冻结时间 冻结持续时间
【摘要】:对超疏水和普通表面上液滴冻结过程进行了对比试验观测,对液滴初始冻结时间和液滴冻结持续时间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超疏水表面延缓液滴冻结的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试验结果发现:与普通表面相比,超疏水表面上液滴初始冻结时间和液滴冻结持续时间明显滞后,不同冷表面温度下,超疏水表面均可有效延迟液滴冻结。表面接触角和粗糙度的综合效应,可显著增加相变所需吉布斯自由能壁垒,同时减少液滴-平板之间传热面积是延缓液滴初始冻结和液滴冻结过程发生的根本原因。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江苏省能源系统过程转化与减排技术工程实验室;
【关键词】: 超疏水 液滴冻结 可视化 初始冻结时间 冻结持续时间
【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BK20150979)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5KJB470009)
【分类号】:TK124
【正文快照】: (1.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42;2.江苏省能源系统过程转化与减排技术工程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2)当暴露在湿空气中的冷表面温度低于露点温度时,空气中水蒸气会在冷表面凝结。当冷表面温度继续降低时,已凝结的液滴会发生冻结,最终在冷表面上产生霜层。霜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玲艳;刘中良;勾昱君;刘耀民;;壁面温度对疏水表面上水滴冻结的影响[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2年06期
2 王皆腾;刘中良;黄玲艳;程水源;;冷空气中水滴的冷却与冻结过程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8年08期
3 王皆腾;刘中良;勾昱君;张新华;程水源;;冷表面上水滴冻结过程的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7年06期
4 吴晓敏,许旺发,王维城,唐黎明;冷面上过冷水珠冻结的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栋;张文娣;赵孝保;王鑫;钱晨露;;超疏水冷表面上液滴冻结的可视化观测[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6期
2 金敬福;韩丽曼;曹敏;李杨;齐迎春;丛茜;;水滴结冰相变体积膨胀规律[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6年05期
3 冷梦尧;常士楠;丁亮;;不同浸润性冷表面上水滴碰撞结冰的数值模拟[J];化工学报;2016年07期
4 隋冬雨;金哲岩;杨志刚;;冷表面上水滴结冰问题的实验研究进展[J];制冷学报;2015年02期
5 李恒国;;双箱顶开门冷柜中梁结霜解决方案[J];制冷技术;2013年02期
6 余丽霞;付祥钊;肖益民;;空气源热泵在长江流域的气候适宜性研究[J];暖通空调;2011年06期
7 吴晓敏;江航;莫少嘉;王维城;;用分形理论对结霜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0年1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晓敏,单小丰,王维城,唐黎明;冷表面结霜的微细观可视化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10期
2 吴晓敏,王维城;冷面结霜初始形态的理论分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规;彭晓峰;王晓东;;核化沸腾液滴的铺展实验观察[J];热科学与技术;2006年03期
2 林志勇;彭晓峰;;振荡液滴内部流态[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7年02期
3 邢淑敏;廖强;朱恂;王宏;;倾斜均质表面上非等径液滴的聚合特性[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8年01期
4 殷金英;刘林华;;深空环境下液滴辐射相变过程分析模拟[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9年09期
5 胡媛;单彦广;;溶液液滴在热等离子体射流中的运动和蒸发[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1年09期
6 刘红;解茂昭;贾明;刘宏升;王淑春;;单液滴碰撞不同尺寸等温壁面过程[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7 梁坤峰;高春艳;王林;;液-液直接接触式制取流体冰的液滴形成特性[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2年02期
8 王四芳;兰忠;彭本利;白涛;马学虎;;超疏水表面液滴合并诱导弹跳现象分析[J];化工学报;2012年S1期
9 马超;薄涵亮;;一种新型的液滴分布测量方法[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2年S2期
10 张谨奕;薄涵亮;孙玉良;王大中;;三维空间液滴运动模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子文;王军锋;霍元平;谢立宇;胡维维;;气流中荷电液滴演化的数值模拟[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贺丽萍;夏振炎;;低流量微管末端液滴形成及破碎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熊燃华;许明;李耀发;杨基明;罗喜胜;于勇波;赵铁柱;;液-液两相介质中液滴在冲击作用下演变模式[A];第十四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刘华敏;刘赵淼;;液滴形成与下落过程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郑哲敏;;液滴与液面碰撞时发生环形穿入的条件[A];郑哲敏文集[C];2004年
6 刘伟民;毕勤成;张林华;孟凡湃;薛梅;;液滴低压闪蒸形态和温度变化的研究[A];山东省暖通空调制冷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吕存景;;微尺度下的液滴黏附力学[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8 陈雪;朱志强;刘秋生;;固体表面液滴热毛细迁移的实验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郭加宏;胡雷;戴世强;;液滴冲击固体表面液膜的实验和数值研究[A];第九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魏明锐;赵卫东;孔亮;沃敖波;;液滴修正零维蒸发模型的推导与分析[A];2007年APC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小龙;新法可让液滴按需形成任意形状[N];科技日报;2014年
2 孙文德;液滴透镜[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栋;液滴碰撞及其融合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2 周源;蒸汽爆炸中熔融金属液滴热碎化机理及模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3 张璜;多液滴运动和碰撞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4 王志超;基于SPH-DEM耦合方法的液滴冲击散粒体运动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5 霍元平;荷电液滴破碎机理及电流体动力学特性研究[D];江苏大学;2015年
6 范增华;基于疏水表面冷凝和振动粘着控制的微对象操作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7 马玉龙;液滴辐射器辐射与蒸发特性的数值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古淑青;微流控液滴单细胞分析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马理强;介观尺度液滴动力学特性的光滑粒子动力学模拟[D];中北大学;2013年
10 毕菲菲;液滴撞击弯曲壁面的动力学过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艳艳;液滴撞击倾斜壁面动力学过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吴方;微流控系统的高通量液滴检测[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3 龚翔;电场作用下液滴的聚结特性及高压静电破乳研究[D];集美大学;2015年
4 李艳斌;工业厂房中敞口槽散发纯水液滴的蒸发和运动规律[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5 张慧;液滴在随机粗糙表面的铺展动力学仿真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6 苏凤婷;基于单探针和液滴辅助的微构件转移方法和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7 雷庆;液滴与疏水和超疏水固体表面作用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8 伍福璋;微米级别因素对动态接触角影响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9 李德伟;液滴碰壁铺展与振荡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10 李志江;基于液滴喷射技术的塑料增材制造系统研究与开发[D];北京化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9749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ongligc/974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