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中国海遥感叶绿素数据重构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东中国海遥感叶绿素数据重构方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卫星遥感 DINEOF-OI 叶绿素 生态动力学 东中国海
【摘要】:由于天气等各种因素,卫星遥感叶绿素数据中的大面积无规律缺失问题一直是遥感数据领域的研究热点,阻碍了卫星数据的应用。因此,卫星遥感数据的重构和再分析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在关注海域获得时空连续的完整数据对于扩展遥感数据的应用范围,提高其数据利用效率有着重要意义。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基于对东中国海叶绿素时空多尺度(包括天气过程时间尺度)变化机制研究的需要,结合多变量DINEOF方法和最优插值等数学方法的优点,成功构建和发展了多尺度最优插值、二次订正的多变量DINEOF方法,简称DINEOF-OI方法。对于目标缺测数据点重构过程中,如何有效分配时间序列上与空间场中的观测数据对重构数据的影响权重,取决于研究的具体目标问题,是研究的重要思路创新。基于这一方法对东中国海近10a的卫星遥感叶绿素数据成功进行了重构试验,并较成功地刻画了东中国海海表面叶绿素的包括天气尺度在内的多尺度变化特征。
【作者单位】: 国家海洋局海洋减灾中心;国家海洋局空间海洋遥感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中国海洋大学教育部物理海洋学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海洋局空间海洋遥感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重点课题(201601003),国家海洋局青年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2202、2013203、20122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6013、41376014、41430963、41206004) 教育部物理海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2011年度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10132130001) 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5018、201005019)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BAB12B02) 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4ZCZDSF00012)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留金出[2008]3019、[2012]2013)资助
【分类号】:P715.7
【正文快照】: 5.国家海洋局空间海洋遥感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1;6.中国海洋大学教育部物理海洋学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100)1引言数据缺失是海洋数据集中的常见问难题,无论是走航、浮标还是遥感观测都在其时空尺度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测,都会产生不均匀的时空覆盖数据,如前文所述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士{p,张淑珍,奚盘根;东中国海环流的一种模型 Ⅱ、夏季环流和相似准则[J];山东海洋学院学报;1981年02期
2 奚盘根,张淑珍,冯士{p;关于东中国海环流模型的探讨[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4年06期
3 庄桦;;东中国海潮流三维数值模拟与分析[J];中国水运;2014年01期
4 袁耀初,苏纪兰,赵金三;东中国海陆架环流的单层模式[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2年01期
5 周旭波,孙文心,王辉;东中国海拉格朗日环流数值模拟Ⅰ——自适应环流模型[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6 曹丛华,曲如美,张惠滋;东中国海海温场对厄尔尼诺与反厄尔尼诺事件的响应[J];海洋预报;1999年04期
7 李徽翡,赵保仁;夏季东中国海环流三维数值实验[J];海洋科学集刊;2003年00期
8 白学志,王凡,胡敦欣;东中国海环流及其季节变化的数值模拟[J];海洋科学集刊;2003年00期
9 刘凤树,于克俊;风应力涡度和边界力对东中国海环流的效应[J];山东海洋学院学报;1984年03期
10 李伟;;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反演东中国海悬移质浓度[J];海洋湖沼通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文娟;江文胜;;东中国海悬浮物分布和输运的遥感反演及分析[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文气象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及海平面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计算海洋物理专业委员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张忠兵;梁巢兵;鄢社锋;马远良;;应用东中国海实验数据验证到达时差反演声速剖面算法[A];中国声学学会2002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骞;东中国海环流与混合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2 徐玲玲;风场等外部强迫对东中国海海洋物理环境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3 王悦;东中国海物理环境长期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刘娜;东中国海热通量及热收支变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鲍献文;东中国海环流及其相关动力过程的模拟与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6 李明悝;东中国海海洋动力环境要素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4年
7 郭俊如;东中国海遥感叶绿素数据重构方法及其多尺度变化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8 马超;黑潮对东中国海主要流系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雅静;东中国海环流特征的数值模拟与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2 韩冬;东中国海环流的三维数值模拟及动力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3年
3 程殿忠;东中国海潮汐和环流的数值模拟[D];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09年
4 王军祥;东中国海拉格朗日环流的分阶模拟与斜压调整[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5 徐艳清;东中国海海浪数值模拟及波候统计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6 武双全;东中国海波高分布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034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303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