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MRF与v-SVM的SAR海冰图像分类
本文关键词:结合MRF与v-SVM的SAR海冰图像分类 出处:《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合成孔径雷达 ν-支持向量机 马尔可夫随机场 海冰 分类
【摘要】:海冰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因子,为开展航运交通、海洋资源开发等工作,必须加强对海冰的监测和预报,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是监测海冰的重要工具。海冰图像解译常用的有效方法是海冰图像分类。本文将基于马尔可夫随机场(Markov Random Field, MRF)的空间相关性引入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分类器。由于基于MRF的空间语境信息可提高场景解译的精确性,SVM针对高维、小样本数据具有优良的泛化能力和高效的分类性能,且能克服统计估计误差的影响,故可以在SVM框架下利用MRF进行空间交互建模。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充分结合SVM与MRF在分类领域的优点,提出了MRF-vSVC分类方法。本方法首先将SAR海冰图像区域化,获取待分类样本区域和边缘信息,采集适量训练样本子图像,提取样本区域的灰度和3个纹理统计量构成特征向量。将训练数据输入v-SVM,得到图像初始分类标记。然后通过提出的双阈值准则判别边缘强弱,针对模糊边缘的区域将改进的空间语境模型即边缘语境模型引入v-支持向量机,修正v-SVM原始问题的偏差因子,求解相应对偶问题的最优解,最终得到分类结果。本文方法与以往方法的不同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为提高分类算法对SAR海冰图像非平稳性的适应能力,本文在区域水平,将基于邻域的空间语境模型优化为边缘语境模型,构造v-SVM的边缘语境偏差因子,这样就将基于MRF的边缘语境信息引入了v-SVM,从而修正最优分类超平面。(2)为提高算法效率,本文针对边缘的强弱设置了双阈值,对于强边缘保留区域标记,对于弱边缘清除该边缘及其边缘标识,对于灰度变化不明显但可能连接不同类别的模糊边缘则通过考虑边缘语境信息优化分类。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731.15;P71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家礼;;只有行动,才有希望[J];海洋世界;2008年02期
2 李海;季顺迎;沈洪道;王瑞学;岳前进;;海冰动力学的混合拉格朗日-欧拉数值方法[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8年02期
3 国巧真;顾卫;孙从容;金会义;李京;;基于遥感数据的渤海海冰面积提取订正模型研究[J];海洋科学;2008年08期
4 刘成玉;顾卫;李澜涛;许映军;;表面粗糙对渤海海冰热红外辐射方向特征的影响研究[J];海洋预报;2013年04期
5 张占海;近年国外海冰研究的主要问题[J];海洋预报;1993年03期
6 孟广琳,王仁树;海冰的介电理论与遥感[J];海洋环境科学;1993年01期
7 金安简;“93北京国际海冰研讨会”在北京举行[J];海洋预报;1994年01期
8 黄耀荣;海冰增长解析模式评述[J];气象科技;1994年03期
9 白珊,吴辉碇,吴兴仁;海冰地球物理学性质[J];海洋通报;1995年02期
10 李志军;芬兰海冰研究机构简介[J];海洋环境科学;199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井学;李鑫;席颖;李丙瑞;;雷达技术在极地海冰厚度探测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武皓微;庞永杰;;海冰的危害及其淡化利用[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11年
3 孙波;何茂兵;康建成;温家洪;李院生;;探地雷达对北冰洋海冰的探测与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王帮兵;孙波;田钢;郭井学;张向培;;三维雷达方法探测北极夏季海冰[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郭井学;孙波;;电磁感应方法在波西尼亚湾海冰厚度探测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刚;季顺迎;吕和祥;岳前进;;海冰的广义双剪粘弹塑性本构模型[A];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2006(11)卷——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第11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吴辉碇;;海冰动力学过程的数值模拟[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8 李彦青;苏洁;汪洋;郭晓葭;翟梦茜;;渤海海冰距离侯平均时间序列构建与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3天气预报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1年
9 周琳琳;康建成;益建芳;张小伟;;被动微波遥感与南极海冰[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周凯;;基于机载多传感器系统的海冰航空遥测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郑杨;海冰预警:科技大显身手[N];经济日报;2010年
2 记者 闫平;海冰淡化离我们还有多远[N];经济参考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丁雷;海冰——变害为利正当时[N];大连日报;2010年
4 记者 李大庆;我首创利用海冰水灌溉农田[N];科技日报;2005年
5 本报特派记者 陈瑜;“行走”海冰上[N];科技日报;2010年
6 王海;海冰:白色灾害还是白色资源[N];中国船舶报;2004年
7 海科;白色灾害——海冰[N];大众科技报;2001年
8 记者 董洪亮;海冰融化可灌田[N];人民日报;2005年
9 唐少曼;全方位立体化开展海冰监测预报[N];中国海洋报;2009年
10 记者 吴越;我国渤海海冰近期发展迅速[N];中国气象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树刚;夏季北冰洋海冰融化过程中能量分配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张蕊;北极夏季海冰表面融池形态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孙红栋;渤海海冰厚度测量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4 张升学;海冰输运技术及离心脱盐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5 曲俊生;海冰数值模拟预报及工程应用[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6 程一轩;北极夏季风对海冰运动贡献的统计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李概;海冰热力学系统解的稳定性及其最优化控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于波;辽东湾海冰多极化SAR影像解译分析与分类算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高晓冲;海冰离心脱盐分离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10 余勇;卫星遥感监测渤海辽东湾海冰变化规律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235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323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