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不排水循环弹塑性本构关系及其在海洋锚固基础变形分析中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软土不排水循环弹塑性本构关系及其在海洋锚固基础变形分析中的应用 出处:《天津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弹塑性本构模型 边界面理论 非等向硬化模量场 软黏土 土性试验 有限元算法 本构积分算法 吸力锚 模型试验 循环承载力
【摘要】:许多海洋锚固基础,如吸力锚、法向承力锚和大直径筒形基础等,不仅遭受来自上部结构的工作荷载,还遭受来自波浪的循环荷载。分析海洋基础在这些荷载下的变形过程及承载力对海洋基础的稳定性评价尤为重要。为此本文建立了软土的不排水循环弹塑性本构关系,并将其应用于海洋锚固基础的变形分析。以Mises屈服准则构建边界约束面方程,利用硬化模量插值方法及映射中心移动方法,在偏应力空间中构建硬化模量场,建立了一个总应力形式的增量弹塑性边界面模型。该模型依据径向映射法则建立弹塑性模量插值函数,并认为加卸载过程中映射中心随加卸载路径变化而不断移动,通过弹塑性模量的插值及映射中心的移动,使得硬化模量场的演化规律表述简单,跟踪循环应力路径所需记忆的参数较少。另外,模型通过在弹塑性模量插值函数中引入反映剪应变累积速率和大小的参数控制累积剪应变随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不仅可描述循环加载时应力应变曲线的非线性、滞回性、应变累积性等基本特性,还可预测不同初始应力水平、循环应力水平下土单元的应力应变响应。进一步,阐述了利用循环三轴压缩试验确定模型参数的方法,开展了不同静应力比,循环应力比下的循环三轴拉伸、循环扭剪试验,用三轴压缩试验确定的模型参数预测循环三轴拉伸及循环扭剪试验结果,通过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模型对不同应力状态的适用性。编制所建循环弹塑性本构模型的UMAT子程序,将其嵌入有限元软件ABAQUS。依据所建本构模型的特点,形成了基于该模型的弹塑性应力状态确定方法。采用子增量显示欧拉算法确定每次迭代计算后的弹塑性应力状态,通过在子程序中设置与当前应力点弹塑性模量相关的状态变量来更新每个迭代步的弹塑性矩阵;采用径向返回方法把超越边界面的应力状态修正到边界面上,确保任意时刻计算后的应力状态始终落在边界面内或者边界面上;建立了应力反向判断方法,即依据偏应力增量与边界面上像应力点处的外法线向量之间的夹角判断应力反向,进而更新映射中心,确定应力反向后的应力状态。通过联合UMAT子程序与ABAQUS增量求解主程序的功能,形成了计算软土不排水循环变形时程的增量弹塑性有限元方法。进一步,利用该有限元算法对循环三轴及循环扭剪试验两种简单的边值问题进行预测,通过有限元预测结果与用本构模型编制的单元预测程序计算结果的比较,初步验证形成的增量弹塑性有限元算法的正确性。开展了吸力锚在最佳系泊点受平均荷载与循环荷载共同作用的1g模型试验。在强度均匀和强度沿深度线性变化的土层中,开展了吸力锚的静力加载试验、平均荷载与等幅循环荷载共同作用以及平均荷载与变幅循环荷载共同作用下的吸力锚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试验条件下锚的变形过程、破坏模式、承载力特性及孔压发展规律。试验发现,在循环荷载作用下,锚均因发生过大的系泊向累积位移而破坏,当无竖向附加荷重时,无论等幅还是变幅加载,锚的竖向累积位移均大于水平累积位移,在等幅加载下表现为典型的竖向破坏模式,在变幅加载下表现为偏于竖向破坏的中间破坏模式;当在竖向施加0.3kN的附加荷重时,锚在循环荷载作用下表现为典型的水平破坏模式。与静力加载相比,循环加载时锚的运动方向角明显增大,竖向运动增强,甚至发生破坏模式的转变,分析锚底和锚侧被动区测点处孔压的变化规律可知,这可能是由于孔压累积导致竖向承载力的减弱比水平承载力更为显著所致。利用建立的增量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吸力锚的模型试验进行数值分析,通过数值分析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建立了均匀土层和分层土中吸力锚的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对吸力锚在等幅循环荷载以及变幅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过程进行模拟分析。进一步,将有限元分析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对比结果显示,在不同的加载条件下,有限元算法得到的锚沿系泊方向的位移时程曲线,锚系泊点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累积位移的预测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锚破坏时的变形情况,破坏模式及循环破坏次数也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建立的增量弹塑性有限元算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评价静荷载与循环荷载共同作用下吸力锚基础的变形失稳过程,还可以依据适当的位移破坏标准确定锚的循环承载力。另外,还利用建立的弹塑性有限元算法对法向承力锚和吸力沉箱基础的循环失稳过程进行了数值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对不同结构形式海洋锚固基础的普遍适用性。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其一;董胜;王青华;;深海吸力锚水平极限承载力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2 张其一;王美生;栾茂田;;深海吸力锚承载特性与稳定性研究[J];海洋工程;2011年02期
3 王丽勤;庞然;高杰;;粘土中倾斜荷载作用下深水吸力锚的极限承载力计算研究[J];中国海上油气;2012年03期
4 冯倩;孙克俐;;法向承力锚安装过程的动力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5 李大勇;张雨坤;高玉峰;宋言江;;中粗砂中吸力锚的负压沉贯模型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2年12期
6 李大勇;刘小丽;孙宗军;;海上风电塔架基础的新型吸力锚研发[J];海洋技术;2011年03期
7 徐继祖,史庆增,宋安,丁红岩;吸力锚在国内近海工程中的首次应用与设计[J];中国海洋平台;1995年01期
8 刘晶磊;王建华;;粘土中张紧式吸力锚破坏模式与承载特性有限元分析[J];海洋工程;2013年04期
9 刘俊滨;李玉峰;刘金铎;;吸力锚沉放过程中土塞形成的有限元分析[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7年03期
10 丁红岩,张浦阳;海上吸力锚负压下沉渗流场的特性分析[J];海洋技术;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傅晓华;;吸力锚(桩)沉放过程中的水动力影响浅析[A];2006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刘爱永;;可解脱吸力锚基础浮拖方案[A];2012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李大勇;刘小丽;;裙式吸力锚负压沉贯渗流场特性分析[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C];2011年
4 郑鸿泰;;论岩石工程问题的相似材料模型试验[A];第一届全国岩石力学数值计算及模型试验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5 李洪江;刘红军;翟桂林;;刚性伞式吸力锚基础(USAF)地基海床土变形拟静力数值分析[A];2014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4年
6 侯瑜京;陈祖煜;;简述土工离心机中模拟爆炸和冲击荷载试验[A];中国水利学会2007学术年会物理模拟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7 朱永全;;多功能平面应变模型试验装置[A];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河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8 陈卫兵;郑颖人;雷文杰;;沉埋桩加固滑坡体模型试验的三维有限元模拟[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9 邓安福;曾祥勇;;某大型水压机基础模型试验有限元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3年
10 吴梦喜;赵京;时忠民;;砂性土地基中吸力锚的贯入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刘丕建;黄河口物理模型基地建设初战告捷[N];黄河报;2007年
2 原小利;黄委切实加快黄河河口模型试验基地建设步伐[N];黄河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星磊;软土不排水循环弹塑性本构关系及其在海洋锚固基础变形分析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16年
2 李书兆;循环荷载作用下张紧式吸力锚基础变形与承载力分析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3 刘晶磊;循环荷载作用下软粘土中张紧式吸力锚承载力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卢金树;油船水下破舱油品泄漏动力学机理及特性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5 郑兴帅;弹性接触问题的边界面法分析及其低秩近似快速算法[D];湖南大学;2015年
6 李源;弹性动力学问题的时域边界面法[D];湖南大学;2015年
7 陆陈俊;基于边界面法的CAE与CAD一体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8 朱启银;软黏土的流变特性及流变参数统一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9 刘克瑾;天津滨海新区新近吹填软黏土的流变特性及非线性流变本构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王现辉;自适应快速多极子边界面算法分析大规模声学问题[D];湖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龙飞;悬索桥主缆拉力作用下重力锚稳定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2 王哲学;循环荷载作用下软土中吸力锚基础变形的弹塑性分析[D];天津大学;2014年
3 刘德高;浅埋OMNI-Max~(TM)动力锚在正常固结黏土中的旋转调节过程及其极限承载力[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4 李明治;黏土中动力锚的沉贯深度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5 代恒军;软土中吸力锚承载力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6 刘小丽;海上风电裙式吸力锚基础沉贯及渗流规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7 斯丽莎;法向承力锚拖曳安装过程整体模拟[D];浙江大学;2012年
8 王立国;剪土环对吸力锚负压沉贯下沉过程中渗流场的影响[D];天津大学;2004年
9 陈文强;软粘土中张紧式吸力锚承载力理论分析与模型试验[D];天津大学;2010年
10 山传龙;强度沿深度增加土层中张紧式吸力锚承载力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235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323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