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雾对沿海地区的影响程度初探——2008年春季两次黄海海雾过程分析
本文关键词:海雾对沿海地区的影响程度初探——2008年春季两次黄海海雾过程分析 出处:《海洋与湖沼》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海雾 沿海地区 边界层结构 平流输送 数值模拟
【摘要】:利用多种观测资料、再分析资料和WRF模式,对2008年4月29—30日和5月2—3日两次黄海春季海雾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黄海海雾影响沿海地区的因素。分析表明:(1)两次海雾过程均属于平流冷却雾过程。在低层水平方向上,合理的高、低压配置,使气流持续地从暖湿海面输送到冷海面上,有利于形成深厚的海雾,进而在海风的作用下影响沿海地区。在垂直方向上,边界层内上干下湿的结构有利于海雾的发展与维持。(2)边界层内稳定持续的逆温层结构,使水汽在逆温层内累积,有利于海雾的发展与维持。雾顶的长波辐射冷却作用以及雾层内适度的湍流有利于海雾的发展与维持;而低层风速增大会引起机械湍流的迅速增长,进而导致海雾消散。(3)海雾影响明显时,对应黄海海域上空的暖平流较强,水汽通量较大,暖湿平流来源于较暖的海面。反之,对应黄海海域上空的暖平流较弱,水汽通量较小,暖湿平流来源于较冷的海面。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广东省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海洋气象联合开放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576108号,41275025号 青岛市民生科技计划项目,15-92-114-NSH号 广东省气象局科学技术研究项目,2013B06号
【分类号】:P732
【正文快照】: 海雾(Sea fog)是指在海洋的影响下,在海上或海岸、岛屿区由于水汽凝结而产生的大量水滴使得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天气现象(王彬华,1983)。海雾一方面会直接影响海上作业;另一方面,如果海雾影响沿海地区(是指在海上已经形成的海雾,在海风的作用下,平流到陆地上的现象),则会使沿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敦双;张苏平;陆惟松;;青岛海雾的气候特征和预测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2008年03期
2 左迎芝;梁军;;大连及其近海海雾预报系统[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0年03期
3 李晓丽;唐跃;王雷;;舟山海雾发生问题探讨[J];海洋预报;2011年01期
4 王绪翔;邵利民;曹祥村;;黄海西部2005—2007年海雾演变的气候特征研究[J];海洋预报;2012年03期
5 王东;;大连海域一次弱系统影响的海雾分析[J];科技信息;2012年25期
6 汤鹏宇;何宏让;阳向荣;;大连海雾特征及形成机理初步分析[J];干旱气象;2013年01期
7 李奉公;曹宗元;刘飞;;2008年冬季一次东海海雾过程研究[J];青海气象;2013年03期
8 井传才;青岛近海海雾的初步探讨[J];气象;1980年05期
9 王福志;青岛海雾的气候特点[J];山东气象;1982年02期
10 周发t ,刘龙太;海雾[J];山东海洋学院学报;1986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永平;刘晓波;王亚男;;冷空气影响下的黄东海海雾特征分析[A];第五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熊勇;蒋辉明;;霞浦水门地区春季海雾的分析及预报[A];S1 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2年
3 张守宝;高山红;齐伊玲;;一次黄海海雾逆温层成因的观测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事件的预警、预报及防灾减灾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张苏平;任兆鹏;;下垫面热力作用对黄海春季海雾的影响——观测与数值试验[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人工影响天气与大气物理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裘杭培;叶玲萍;;台州市2009年沿海海雾天气分析[A];第六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杨万裕;邓方俊;高领花;应迪;;浙江中部沿海海雾特征及预报着眼点分析[A];第六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袁夏玉;高山红;王永明;张守宝;;一次伴随海雾的大气波导数值模拟及其成因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9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C];2011年
8 任兆鹏;张苏平;;下垫面热力作用对黄海春季海雾影响的数值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第二届研究生年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徐杰;黄宁立;过霁冰;;一次冬季黄东海海雾的观测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A];第八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程相坤;徐杰;傅刚;蔡冬梅;;一次黄海海雾数值模拟研究[A];辽宁省气象局、丹东市气象局、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气象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海平面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计算物理专业委员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2011年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 张苏平;我国海雾研究面临机遇与挑战[N];中国气象报;2009年
2 张建江;海雾[N];中国渔业报;2010年
3 课题负责人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傅刚;揭示海雾的秘密[N];中国气象报;2011年
4 周宽宏;开展航线海雾预报刻不容缓[N];中国气象报;2002年
5 ;航海人急盼拨雾见青天[N];中国气象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郝增周;黄、渤海海雾遥感辐射特性及卫星监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2 衣立;黄海海雾/层云的空间分布及云底高度遥感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3 郭敬天;海雾形成与发展机制的观测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黄辉军;华南沿海海雾及其边界层结构的观测分析[D];南京大学;2013年
5 岳岩裕;春季南海海雾微观特征和雾水化学组分的观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6 吕晶晶;南海北部海雾宏微观结构及雾水沉降特征观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7 李鹏远;黄海海雾的观测和基于WRF模式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兆鹏;黄海春季和夏季海雾过程的观测分析与数值试验[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屈凤秋;一次华南沿海海雾过程的观测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3 张曦;厦门春季海雾宏微观结构观测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4 卢博;CALIOP海雾检测及其在MODIS日间海雾遥感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田永杰;基于风云2号静止卫星数据的白天海雾监测算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6 夏天竹;华南沿海海雾及南海海气温差气候特征分析与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6年
7 张守宝;高压系统影响下黄海海雾的形成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齐伊玲;典型黄海平流海雾形成机制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王燕滨;黄、渤海3个海岛海雾的气候特征及统计预报[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10 王冠岚;北大西洋海雾发生频率的气候学特征[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263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326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