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海洋空间规划中利益相关者均衡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4 01:25

  本文关键词:海洋空间规划中利益相关者均衡机制研究 出处:《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海洋空间规划 利益相关者 均衡机制 青岛西海岸新区


【摘要】:20世纪中后期国际跨海社会经济交往密度增加,尤其是以发达国家为代表的人们对于规模经济和生活质量的追求,导致海岸带和近海资源环境承载的压力骤然增加。而海洋空间资源的公用池塘资源(Common-pool resource)属性,容易而且已经开始造成全球性海洋资源衰退的“公地悲剧(tragedy of the commons)"。同时,基于海洋资源开发自治组织建设机制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还在“小心求证”过程中。国际已有沿海分国家(地区)海洋治理格局难以应对复杂的海洋空间要素分异与组合,更难以应对海洋生态系统内部运行和外部输出性变量的冲击,增加了海洋空间治理的难度。如何开展海洋空间活动的有序治理,促使海洋空间规划成为一种必然的工具选择。目前,国际海洋发达国家纷纷运用海洋空间规划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区域性海洋综合管理体系,而我国则主要通过海洋功能区划来综合管理海域使用事务。相对于国际海洋发达国家的海洋综合管理,存在着多方面的差距,其中,利益相关者作为海洋空间规划决策制定的核心以及执行者,其因利益不均衡而导致的问题尤为重要。目前,我国从资源、科技、经济、环境以及法律等方面来落实“海洋强国”战略,这必然涉及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变革,而海洋功能区划的垂直化管理体系必然会引发诸如“暗箱操作”等现象的产生,进而导致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不均衡,而海洋空间规划则通过促使利益相关者参与,构建均衡机制有效地规避了类似问题,因而对海洋空间规划中利益相关者均衡机制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运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区域公共选择理论,区域开发与管理利益相关者理论,博弈论以及机制设计理论等,对海洋空间规划中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变革进行分析论证,并探寻海洋空间规划中的利益相关者均衡机制。重点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1)通过对海洋空间规划,利益相关者以及均衡机制进行概念梳理,给出本文对海洋空间规划中利益相关者均衡机制的概念界定,并确定研究所需的理论基础;(2)通过剖析国际海洋综合管理中利益相关者冲突问题,系统阐述、归纳国际海洋强国运用海洋空间规划实现利益相关者均衡的情况,结合我国海域管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我国海洋功能区划所存在的问题;(3)海洋空间规划的实施改变了原有的利益格局,促使动因机制的核心要素一一利益相关者参与到海洋空间规划中,促使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得以表述,利益冲突的根源——海洋资源得以确立,通过对海洋资源的有效管理进行研究,分析和探究引起利益冲突的动因,逐步形成海洋空间规划中利益相关者均衡的动因机制;(4)在分析动因机制的基础上,运用博弈论和制度经济学等理论方法,对海洋空间规划中利益相关者均衡的实现机制进行建模分析,得出产权完善程度越高,利益相关者越会采取合作行为,而利益相关者对于政府诚信度的认知度高于激励成本以及未来博弈效用的贴现率乘积的倒数,那么利益相关者将采取合作行为,从而实现利益相关者均衡;(5)通过重点研究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空间规划中利益相关者均衡的实现机制,综合运用博弈框架下的制度模型和KMRW声誉模型,对新区海洋空间规划中利益相关者均衡进行实证分析,求出相应的均衡解:(6)根据实证结果,提出解决海洋空间规划中利益相关者冲突,实现利益相关者均衡的对策建议,构建海洋空间规划中利益相关者均衡的保障机制。本文的主要结论和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已有的相关研究都单独针对海洋空间规划或者利益相关者进行研究,缺乏将海洋空间规划和利益相关者结合起来研究,本文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分析利益相关者对于海洋空间规划乃至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性。(2)通过将利益相关者纳入到海洋空间规划中分析,本文构建了基于博弈框架的制度模型,,并进一步从“监管一被监管”角度,建立更为有效的博弈分析模型,实现了对海洋空间规划中利益相关者均衡研究方法上的突破。(3)根据中国海洋管理情况,对海洋空间规划,利益相关者以及海洋空间规划中利益相关者均衡机制给出了基于本文研究的概念界定,在分析海洋空间规划中利益相关者冲突,探寻海洋空间规划中利益相关者均衡的动因机制基础上,运用制度模型和声誉模型,针对青岛西海岸新区案例,分析了海洋空间规划中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的起因、特征、条件,研究海洋空间规划中利益相关者均衡的实现机制,最后提出相应对策建议。(4)本文认为要实现海洋空间规划中利益相关者均衡,政府必须以量化和降低公共参与机制成本,理顺利益相关者参与规划机制为前提,在完善利益相关者法律保障机制和构建利益相关者监督保障机制的基础上,确立利益相关者信息披露机制,健全利益相关者诉求表达机制。海洋空间规划中利益相关者均衡机制的研究是一个复杂的命题,它涉及了许多的学科和非常庞杂的理论,本文对于海洋空间规划中利益相关者均衡机制的研究只做出了初步探索,因而需要在未来进一步的细化分析海洋空间规划中利益相关者问题,深入研究利益相关者均衡机制,构建更加完善的理论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颖;濮励杰;张芳怡;;德国空间规划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4期

2 蔡玉梅;吕宾;潘书坤;杨枫;;主要发达国家空间规划进展及趋势[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8年06期

3 刘慧;樊杰;王传胜;;欧盟空间规划研究进展及启示[J];地理研究;2008年06期

4 徐丛春;王晓惠;李双建;;国际海洋空间规划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年09期

5 谢敏;张丽君;;德国空间规划理念解析[J];国土资源情报;2011年07期

6 张丽君;;欧盟空间规划与凝聚政策的启示[J];国土资源情报;2011年11期

7 杨志恒;;中国空间规划体系框架构想[J];科学与管理;2011年05期

8 石莉;;美国对沿海及海洋进行空间规划管理[J];国土资源情报;2011年12期

9 李斌;岑倩华;杨丽娟;陈伟莲;叶玉瑶;;泛珠三角产业分工合作的空间规划研究[J];热带地理;2007年04期

10 樊杰;孙威;陈东;;“十一五”期间地域空间规划的科技创新及对“十二五”规划的政策建议[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江帆;;战略空间规划——一条统筹城乡发展的可行之路?[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胡天新;杨保军;;国家级空间规划在发达国家的演变趋势[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卢震;鲁静姣;;建立“中国式”空间规划体系初探[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粟亚娟;;战略空间规划中的制度设计思考——以伊河上游战略空间规划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5 段坤;刘博敏;;地方园区空间规划策略初探——对地方园区空间规划的适宜性解析[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吕斌;陈睿;;区域与城乡统筹下空间规划方法的哲学思考[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7 刘佳燕;;论“社会性”之重返空间规划[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8 乔森;夏有才;;理性的规划——关于空间规划的思考[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仰海峰;;弹性生产与资本的全球空间规划[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10 宋拾平;;我国现行空间规划的问题分析及创新建议[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子约;市县空间规划改革将启[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4年

2 鑫规;市县空间规划改革试点即将启动[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4年

3 杨枫;德国空间规则体系解析——实行四级规划 重视存量土地利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

4 国土资源部规划司;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 潘书坤 蔡玉梅 杨枫;有限空间 均衡发展[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5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 蔡玉梅;明晰功能定位 明确层级关系[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6 翟立;“三规合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N];中国建设报;2008年

7 牛慧恩(作者为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空间规划怎样才能不打架[N];中国经济导报;2004年

8 张丽君 刘新卫;荷兰国土空间规划概览[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年

9 蔡玉梅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科学规划塑造美好家园[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10 章译 编译;荷兰旧体制阻碍绿地发展[N];中国花卉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纪盛;海洋空间规划中利益相关者均衡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2 龙瀛;面向空间规划的微观模拟:数据、模拟与评价[D];清华大学;2011年

3 王小明;基于FPS-ATLAS的多目标森林空间规划应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珍贞;生态学理念在空间规划体系中的运用[D];兰州大学;2011年

2 王亚丹;“产城融合”视角下产业集聚区空间规划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3 李微;基于风貌保护的历史街区交通空间规划与改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曹婧涵;都市近郊区村镇空间规划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5 宋拾平;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创新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延辉;中国当代空间规划体系形成、矛盾与改革[D];浙江大学;2006年

7 刘小丽;跨界合作下的欧盟空间规划实践经验及对珠三角规划整合的启示[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8 赵晶晶;宜家家居商场空间规划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9 杨慧;准格尔旗大路旅游新区整体空间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10 刘路云;基于碳排放情景模拟分析的低碳城市空间规划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263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3263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d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