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洋海底地形对冰山运动与搁浅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南大洋海底地形对冰山运动与搁浅的影响 出处:《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冰山是南极冰盖-冰架-海洋系统中活跃的组成部分,南大洋海底地形是影响冰山运动与搁浅的重要因素,但前人对此鲜有研究,本文结合南极Bedmap-2海底地形数据和杨百瀚大学冰山数据库所记录的冰山运动轨迹数据分析了海底地形对冰山运动和搁浅的影响.结果表明:(1)冰山搁浅事件与搁浅冰山轨迹点的数量分布主要与冰山水下厚度分布有关,在水深为200~300m海域内数量最高.自由运动冰山在南极陆坡锋区域(海洋水深500m左右)存在数量与速度的峰值;(2)海底地形对冰山运动的直接影响是冰山搁浅,在沿南极海岸线外围水深低于2000m的362×10~4km~2的海域里,从冰架前缘崩解的小型冰山可能搁浅区(水深小于400m)占28%即不易搁浅,这些搁浅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极与南极半岛沿岸.从大冰架上崩解的大中型冰山(长轴大于18.5km)可能搁浅区(水深小于800m)占总面积的74%即较易搁浅;(3)在水深小于2000m的海域内冰山运动速度与海水深度之间具有正相关性(R=0.85,P0.01)(即海水越深的地方冰山运动越快),而海冰的季节性变化对这种相关性的影响不大,说明海底地形起伏所引起的海水深度的变化会对冰山运动速度产生影响.
[Abstract]:The iceberg is active part of the Antarctic ice - ice shelf ocean system in the Southern Ocean, seafloor topograph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impact of movement of an iceberg and ran aground, but there are few studies, combining with the tip trajectory data recorded by the Antarctic Bedmap-2 terrain data and BYU iceberg database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topography and grounding the movement of an iceber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thickness of iceberg stranding and grounding icebergs trace point quantity and depth of iceberg water, in the 200~300m area. The highest number of free movement of icebergs in the Antarctic region Lu Pofeng (ocean depth about 500m) peak in the presence of quantity and speed; (2) direct impact seabed topography on glacier iceberg is stranded in the periphery along the Antarctic coastline water depth is less than 362 of 2000m * 10~4km~2 waters from the ice shelf front collapse of small ice solution The mountain may be stranded area (water depth less than 400m) accounted for 28% of that is not easy to run aground, the stranded region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southeast and along the coast of Antarctic Peninsula. From the ice shelf disintegration of large and medium sized iceberg (long axis is greater than 18.5km) may be stranded area (water depth less than 800m) accounted for 74% of the total area that is easily aground; (3) h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peed of movement of an iceberg and sea water depth at a depth of less than 2000m area (R=0.85, P0.01) (i.e. the local movement of an iceberg in deeper water faster), and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sea ice effect on this correlation is that changes in water depth of seabed terrain fluctuation caused by the impact of the iceberg the speed of movement.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全球变化与中国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Department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6YFA06001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406211、41476161、41676182、41676176)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2CB957704) 地理空间信息工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经费资助项目(编号:201416)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0120003110030)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对外合作支持项目(编号:201611)资助
【分类号】:P736.1;P343.6
【正文快照】: 1.北京师范大学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北京1 0 0 8 7 5;2.全球变化与中国绿色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北京1 0 0 8 7 5;3.D e p a r t m e n t o f A t m o s p h e r i c 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 s,U n i v e r s i t y a t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琦;桂静;罗婷婷;毕文璐;;美国海底地形命名工作浅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3年08期
2 周定国;;漫谈海底地形名称[J];海洋世界;1997年01期
3 方剑,张赤军;中国海及邻近海域2′×2′海底地形[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3年S1期
4 杨刚,杜德文,吕海龙;数字海底地形分割算法[J];海洋科学进展;2004年02期
5 夏伟;刘雁春;黄谟涛;肖付民;;基于正交小波变换的海底地形复杂程度分类方法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8年06期
6 王琦;罗婷婷;;海底地形命名背后的权益争端及其法律效力之辨[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年09期
7 陈义兰;吴永亭;刘晓瑜;周兴华;雷宁;;渤海海底地形特征[J];海洋科学进展;2013年01期
8 肖学军;;海底地形填图的新方法[J];地质地球化学;1984年02期
9 Asbury H.Sallenger;Jr;丁禾;;测量近岸高能环境中海底地形剖面、波浪和海流的装置[J];海洋地质译丛;1984年01期
10 张君元;台湾海峡南部海底地形的新发现[J];海洋科学;198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杨胜雄;张志荣;王光宇;;多波束全覆盖海底地形探测技术[A];寸丹集——庆贺刘光鼎院士工作50周年学术论文集[C];1998年
2 王正涛;金涛勇;徐新禹;;基于重力梯度异常垂直分量反演南中国海海底地形[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吴能友;吴新林;李绍荣;鲍才旺;陈泓君;蔡秋蓉;;海底地形地貌资料人机交互解释系统[A];“九五”全国地质科技重要成果论文集[C];2000年
4 黄永军;于桂菊;;青岛奥帆赛竞赛海域扫测工程的实施与发现[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2分会场-测绘服务灾害与应急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吴能友;吴新林;李绍荣;陈泓君;蔡秋蓉;;海底地形地貌资料人机交互解释系统:总体设计[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6 吴自银;高金耀;;基于图层的海底地形电子成图子系统MBMap[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7 高金耀;陶春辉;吴自银;方银霞;虞夏军;;多波束海底地形电子成图系统MBChart的技术实现[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8 廖晶;;神狐水合物钻探区海底地形成因及其对水合物分布的影响[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八专题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首席记者 乔思伟 通讯员 徐瑶;首次发布全球海底地形晕染地图[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2 记者 赵凤华 通讯员 王毓静;我国研发出测绘海底地形地貌关键技术[N];科技日报;2010年
3 赵凤华 王毓静;我国研发出测绘海底地形地貌技术[N];中国海洋报;2010年
4 工宣邋记者 初霞;海底丘壑几多?小仪器一探了然[N];哈尔滨日报;2008年
5 记者 董立万;“908专项”DX22区块海底地形地貌完成外业调查任务[N];中国海洋报;2006年
6 ;海底多波束勘测稳步推进[N];中国海洋报;2005年
7 记者魏忠杰;俄考察团下海寻找二战所投化武[N];人民日报;2003年
8 周怀龙;我国6000米自主声学深拖设备下水作业[N];中国海洋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阳明达;利用海洋重力数据反演海底地形的理论与方法[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2 马福诚;海底地形模型构建技术研究与实现[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3 范瑞杰;真实感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实现技术[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4 王辉;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5 李伟;河口海域海底地形变迁对海洋结构的影响及对策[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6 孙啸;基于地统计学变异函数理论的海底地形分类研究[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11年
7 欧建良;基于超图的海底地形分析和特征提取[D];同济大学;2006年
8 马妍;基于多波束测量数据的海底地形可导航性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邱秋香;三维海底地形仿真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10 马纯芳;基于MapObjects的海底地形地貌成图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380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338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