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平台监测与数据分析
本文关键词:海洋平台监测与数据分析 出处:《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海洋平台 监测 数据分析 系泊系统 模态参数
【摘要】:由于环境因素、设计缺陷、人为因素等原因导致的大型结构损伤事故屡见不鲜,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对保障大型结构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作用,已在桥梁、大坝、场馆等许多大型建筑上得以应用。极端海洋环境以及长期服役容易造成海洋平台损伤以及疲劳失效,针对海洋平台的监测研究也有很多,国外的监测技术已比较成熟,国内的相关设备与技术相对匮乏。不同类型海洋平台结构相差很大,具体监测实施也不尽相同。我国渤海与南海的多座FPSO海洋平台由于服役时间过长,面临故障威胁,相关监测技术急需发展,而传感器以及各种数据处理方法的快速发展,为海洋平台监测打下了坚实基础。本课题基于与中海油海洋石油总公司合作的海洋平台监测项目,对海洋平台监测内容、监测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整体监测与局部重点监测,多种传感联合监测以及数字监测配合视频图像监测的集成监测方案,开发出一套针对FPSO的集成监测系统,对渤海的三座FPSO的环境信息、结构响应信息进行了全面监测。利用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针对FPSO单点系泊系统的模态参数时变问题,提出一种时变结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对单点系泊系统模态参数进行了分析,为系泊系统损伤诊断打下坚实基础。目前,针对渤海三座FPSO的全面监测还在持续,获得了大量珍贵的监测数据,对于了解海洋平台的工作环境与工作状态有很大帮助,针对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对于指导平台安全生产具有重要作用,为我国海洋平台监测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Abstract]:Because of large structural damage accident It is often seen. due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design defects, human factor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technology to ensure the safe operation of large structures, has been applied in bridges, dams, and many other venues large buildings. Extreme marine environment and long-term service are likely to cause damage and fatigue failure of offshore platforms. There are many monitoring researches for offshore platforms. The monitoring technology abroad is relatively mature, and the related equipment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are relatively scarce. The structure of different types of offshore platforms is very different,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specific monitoring is not the same. Many FPSO offshore platforms in Bohai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are facing the threat of failure due to the long service time. The relevant monitoring technologies need to be develop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ensors and various data processing methods ha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offshore platform monitoring. The offshore platform monitoring project cooperation with CNOOC Offshore Oil Corporation Based on offshore platform monitoring content, monitoring technology, data analysis and so on, put forward the overall monitoring and focus on local monitoring, sensing and monitoring a variety of joint monitoring digital video image monitoring with integrated monitoring program, developed a set of FPSO integrated information monitoring system, carried out a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the structure of Bohai's three seat FPSO. Analysis method of monitoring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a variety of data, variable modal parameters for FPSO single point mooring system, variable structure moda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method proposed, the single point mooring system modal parameters were analyzed for mooring system damage diagnosis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At present, according to the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in Bohai three FPSO, get a lot of valuable data, very helpful for understanding the ocean platform working environment and working condition, according to the monitoring data analysis resul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guiding the production security platform, which provide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offshore platform monitoring research in china.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71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兰志刚;赵英年;国建凤;周振涛;邢健;白刚;鲁红革;李辉辉;;渤海JZ9-3WHPB平台冰激振动测量与分析[J];中国工程科学;2011年05期
2 彭细荣;李涛;路新瀛;;通用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平台[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8年01期
3 李华军,杨和振;海洋平台结构参数识别和损伤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特邀报告[J];工程力学;2004年S1期
4 刘雪平;;桥梁结构安全管理网络初探[J];工程与建设;2006年03期
5 喻言;李志瑞;王洁;张传杰;欧进萍;;海洋平台检测的无线低频振动传感器设计与验证[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6 游易楚;;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结构健康监测必要性探讨[J];福建建设科技;2013年01期
7 高慧;;浅海导管架平台整体动力检测研究与系统优化[J];装备制造技术;2013年03期
8 高攀;何育民;张小龙;郭国芳;;裂纹管道频率测试试验台设计与研究[J];工程机械;2014年03期
9 刘阳;仲崇梅;范国庆;徐魏;;基于结构动力特性安全性检测的发展及应用现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10 郝晓克;陈恒;卢奂采;龚健;潘春舟;;薄板结构开裂特征声-振响应的实验研究[J];电声技术;201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和振;李华军;黄维平;;基于动力响应测试的海洋平台结构损伤诊断[A];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3年
2 李华军;杨和振;;海洋平台结构参数识别和损伤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A];工程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屈文忠;蔡元奇;朱以文;;基于频响函数和主成份分析的结构损伤检测方法研究[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李华军;杨和振;;海洋平台结构参数识别和损伤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特邀报告[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4年
5 张爱林;闫维明;刘学春;王冬梅;;大型预应力钢结构全寿命健康监控研究关键理论与实验技术问题[A];第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杜宇;武文华;岳前进;;“南海挑战号”FPS现场监测系统设计[A];第十六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下册)[C];2013年
7 武文华;唐达;岳前进;时忠民;屈衍;;海洋平台结构原型监测及其现场应用[A];第十六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8 Ji-qing JIANG;Wei-qiu CHEN;Gui-ru YE;;CRACK DETECTION OF BEAM-STRUCTURES BASED ON TRANSIENT WAVES[A];2012全国压电和声波理论及器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雷鹰;王加祥;杨小梅;;基于结构响应统计矩对结构参数灵敏度的损伤识别[A];第2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5年
10 杨秋伟;邵彩军;李娟;李翠红;;结构损伤定位的改进ULS方法[A];第2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和振;环境激励下海洋平台结构模态参数识别与损伤诊断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2 张清华;基于概率可靠度的结构损伤识别理论研究及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3 肖纯;工程结构远程健康监测系统的集成与数据处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4 何浩祥;空间结构健康监测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5 牟善军;海上石油工程风险评估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6 刁延松;基于神经网络和小波分析的海洋平台结构损伤检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7 伊廷华;环境激励下基于GPS的结构健康监测[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于哲峰;随机激励下结构损伤检测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9 黄天立;结构系统和损伤识别的若干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10 李东升;导管架平台损伤检测及疲劳寿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孟环;基于振动的桥梁模态识别与损伤检测[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2 刘梁;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结构损伤识别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3 李强;桥梁振动与索力的监测系统集成与信号处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4 王钱;焊接空间网架结构节点焊缝损伤诊断方法研究与试验验证[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5 唐嘉龙;基于结构响应向量的损伤识别方法与实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6 薛晓武;基于自然激励技术的输电塔结构损伤识别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7 张坤;基于振型差值曲率的桥梁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8 常全辉;斜拉桥损伤识别的模型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9 柴东波;金属薄板损伤检测方法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10 张小五;基于能量密度的简单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440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344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