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中生代以来太平洋域板块过程及其对东亚陆缘构造研究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晚中生代以来太平洋域板块过程及其对东亚陆缘构造研究的启示 出处:《热带海洋学报》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太平洋 东亚陆缘 晚中生代以来 板块过程 构造事件 扩张脊俯冲
【摘要】:晚中生代以来太平洋构造域的地质过程明显影响了东亚陆缘的构造演化、岩浆活动和成矿过程,加强对太平洋板块自身演化过程的认识是我们正确理解东亚陆缘构造变迁的基础。文章从太平洋域与特提斯域地质过程对比、古太平洋演化的重要事件和扩张脊俯冲三个方面简要介绍古—今太平洋的构造演化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最新成果,分析晚中生代以来太平洋域构造演化对东亚陆缘的可能影响,以期引起学界对开展有关洋陆结合研究的重视,并提供一份快速参考资料。
[Abstract]:Since the late Mesozoic, the geological process of the Pacific tectonic domain has obviously affected the tectonic evolution, magmatic activity and metallogenic process of the East Asian continental margin. Strengthen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Pacific plate is the basis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tectonic change in East Asia. Three important events from the Pacific domain and Tethys domain of geological processes comparison, paleo Pacific evolution and expansion of ridge subduction are briefly introduced research results of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paleo - Pacific today, especially the latest achievements, analysis of tectonic evolution since the Pacific domain may impact on the East Asia continental margin in the late Mesozoic, in order to attract scholar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ocean continent attention, and provide a quick reference.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南海海洋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广东省联合基金项目(U1301233)~~
【分类号】:P736.1
【正文快照】: 本文的“太平洋域”指现今太平洋海水所波及的区域,其构造演化历史不仅包括太平洋板块,也包括地质历史时期曾存在于该区域的其他一些板块的演化历史。本文的“东亚陆缘”指亚洲大陆的印支半岛、华南、华东以及西南日本一带,以及毗连的大陆架区域、东海、南海、加里曼丹岛和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光;王薇;顾承串;张帅;刘程;;郯庐断裂带晚中生代演化历史及其对华北克拉通破坏过程的指示[J];岩石学报;2016年04期
2 马本俊;吴时国;范建柯;;板片窗构造研究综述[J];海洋地质前沿;2015年12期
3 侯方辉;张训华;李刚;李三忠;温珍河;李日辉;;从被动陆缘到主动陆缘——东海陆架盆地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的盆地记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5年05期
4 朱日祥;徐义刚;朱光;张宏福;夏群科;郑天愉;;华北克拉通破坏[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2年08期
5 翟明国;;克拉通化与华北陆块的形成[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年08期
6 朱日祥;陈凌;吴福元;刘俊来;;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时间、范围与机制[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年05期
7 ;Ridge subduction and porphyry copper-gold mineralization:An overview[J];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2010年04期
8 王品先;;海底之争和科技界的历史责任[J];科技导报;2009年19期
9 吴福元;徐义刚;高山;郑建平;;华北岩石圈减薄与克拉通破坏研究的主要学术争论[J];岩石学报;2008年06期
10 ;Mesozoic subduction-accretion zone in northeastern South China Sea inferred from geophysical interpretations[J];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椿镛;吴庆举;段永红;王志铄;楼海;;华北地壳上地幔结构及其大地震深部构造成因[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7年06期
2 田洪水;祝介旺;王华林;张增奇;张邦花;张慎河;;沂沭断裂带及其近区地震事件地层的时空分布及意义[J];古地理学报;2017年03期
3 朱萌;王蓉;谢志鹏;范爱玲;;滇东南马关木厂新生代玄武岩中橄榄岩包体的含水性[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7年03期
4 邱楠生;许威;左银辉;常健;刘春黎;;渤海湾盆地中—新生代岩石圈热结构与热-流变学演化[J];地学前缘;2017年03期
5 周蒂;孙珍;;晚中生代以来太平洋域板块过程及其对东亚陆缘构造研究的启示[J];热带海洋学报;2017年03期
6 ZUREVINSKI Shannon;HOLLINGS Pete;周涛发;王世伟;;花岗质岩浆和矿化之间的关系:重要概念和关键特征[J];岩石学报;2017年05期
7 杨瑶;赵俊峰;刘池洋;薛锐;闫占冬;;山西南部塔儿山岩体锆石LA-ICP-MS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论评;2017年03期
8 唐琴琴;詹文欢;李健;冯英辞;姚衍桃;孙杰;黎雨晗;;南海东部边缘火山活动所反映的板片窗构造[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7年02期
9 王瑞雪;刘勇胜;宗克清;胡兆初;;内蒙古集宁橄榄岩包体微区微量元素与Sr同位素特征及其岩石圈地幔演化的指示意义[J];地球科学;2017年04期
10 何登发;崔永谦;张煜颖;单帅强;肖阳;张传宝;周从安;高园;;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古潜山的构造成因类型[J];岩石学报;2017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雨;牛漫兰;朱光;吴齐;李秀财;王婷;;郯庐断裂带肥东段早白垩世中期走滑运动的年代学证据[J];地球科学进展;2015年08期
2 王微;宋传中;李加好;任升莲;张妍;刘欢;杨帆;;郯庐断裂带肥东段剪切活动锆石U-Pb测年[J];地质科学;2015年03期
3 林少泽;朱光;赵田;宋利宏;刘备;;燕山地区喀喇沁变质核杂岩的构造特征与发育机制[J];科学通报;2014年32期
4 ZHAO Tian;ZHU Guang;LIN ShaoZe;YAN LeJia;JIANG QinQin;;Protolith ages and deformation mechanism of metamorphic rocks in the Zhangbaling uplift segment of the Tan-Lu Fault Zone[J];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2014年11期
5 赵田;朱光;林少泽;严乐佳;姜芹芹;;郯庐断裂带张八岭隆起段变质岩的原岩时代与变形机制[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年10期
6 李海龙;张宏仁;渠洪杰;蔡向民;王猛;;燕山运动“绪动/A幕”的本意及其锆石U-Pb年代学制约[J];地质论评;2014年05期
7 杨宗永;何斌;;华南侏罗纪构造体制转换:碎屑锆石U-Pb年代学证据[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3年04期
8 张国伟;郭安林;王岳军;李三忠;董云鹏;刘少峰;何登发;程顺有;鲁如魁;姚安平;;中国华南大陆构造与问题[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3年10期
9 林少泽;朱光;严乐佳;姜芹芹;赵田;;胶东地区玲珑岩基隆升机制探讨[J];地质论评;2013年05期
10 陈印;朱光;姜大志;张必龙;;四合堂剪切带活动时代及其对燕山运动B幕时间的限定[J];地质学报;201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国达;论亚洲东部的陆缘型壳体[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2 东野脉兴;上升洋流与陆缘坻[J];化工矿产地质;1996年03期
3 张之立,邓玉琼;渤海陆缘地震的力学特征和成因[J];地球物理学报;1989年04期
4 刘海龄,杨树康,刘昭蜀,陈森强,陈斯忠;中、新生代华南陆缘离散地块的基本特征及演化过程[J];热带海洋;1991年03期
5 周蒂,陈汉宗,吴世敏,俞何兴;南海的右行陆缘裂解成因[J];地质学报;2002年02期
6 滕吉文,吴华,王爱武,孙小丽;中国东南陆缘地带岩石圈结构和动力学[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4年08期
7 张健,石耀霖;东亚陆缘带构造扩张的深部热力学机制[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3年03期
8 Jean Aubouin;王东初;孙永华;;一种新型活动陆缘—会聚拉张陆缘以危地马拉外侧的中美洲海沟为例[J];地震地质译丛;1985年05期
9 孙永波;吉林省中、新生代陆缘弧发展演化阶段及其类型划分[J];吉林地质;1995年01期
10 高莉玲;美国开展陆缘生态系研究[J];海洋信息;199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滕吉文;吴华;王爱武;孙小丽;;华南及陆缘地带岩石圈结构和动力学[A];1992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2 卫小冬;阮爱国;赵明辉;丘学林;朱俊江;;南海中北部陆缘深地壳结构特征[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平山;许秋玲;;浙江古大陆和现代的蠕散陆缘[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4 熊绍柏;滕吉文;;中国东部陆缘岩石圈结构与动力学[A];地球物理与中国建设——庆祝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50周年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杨 伊;北极最大的陆缘冰发生崩解[N];大众科技报;2003年
2 记者 毛磊;南极陆缘冰解体与海水变暖有关[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汤稚音;南海北缘陆相盆地白垩系沉积学与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本文编号:13445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344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