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S技术的长江口岸线演变规律及成因分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3S技术的长江口岸线演变规律及成因分析 出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长江河口岸滩是陆海相互作用的敏感地带,也是长江三角洲城市扩展的宝贵土地资源。长江河口地区受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岸线演变复杂,岸滩蚀淤多变。研究长江口岸线演变规律并分析其成因,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Landsat MSS、TM、ETM+、OLI和HJ-1A CCD1、GF-1 WFV多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GIS、RS、GPS和DSAS技术,提取了1974年、1985年、1995年、2006年和2015年的5期长江口岸线和悬浮泥沙浓度分布信息,进行了岸线的不确定性分析,研究了40年间长江口岸线的时空变化并分析了其成因。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根据不同岸线类型在遥感影像中的色调、纹理和空间关联等特征,建立了基岩岸线、砂质岸线、淤泥质岸线、河口岸线和人工岸线这5类岸线的解译标志,结合不同的岸线提取方法成功提取了长江口的岸线。2.结合GIS的空间分析工具和DSAS技术,对岸线长度、冲淤面积变化、岸线变迁速率和不同类型岸线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典型岸段的变迁状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整体处于淤积状态。其中崇明岛的北部和东部岸段、长兴岛北部和横沙岛东部岸段,岸线变化明显。人工岸线在长江口岸线中所占的比例呈增长趋势。3.对HJ-1A CCD1、GF-1 WFV和Landsat8 OLI传感器数据反演的悬沙浓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分布格局基本一致,而且高分数据的高空间分辨率和环境一号卫星数据的高时间分辨率均体现了较大的优势,进一步证实了国产卫星数据的应用价值。4.基于岸线变迁分析结果和悬沙浓度反演结果,结合地质资料及相关统计资料,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了长江口岸线变迁的原因。结果表明,长江口岸线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人类活动占主导地位,主要有围海养殖、港口码头建设、城镇建设以及种青等;自然因素也是影响长江口岸线变化的重要原因,主要包括泥沙供给变化和气候变化等作用。
[Abstract]:The Bank of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 is a sensitive area fo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and and sea, and is also a valuable land resource for the expans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ffected by various natural and man-made factors,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is complicated by the evolution of the shore line, and the erosion and siltation of the shore are changeabl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to study the evolution law of the Yangtze River port line and analyze its causes. In this paper, Landsat MSS, TM, ETM+, OLI and HJ-1A CCD1, GF-1 WFV remote sensing images as the data source, GIS, RS, GPS and DSAS based on the technology of extraction in 1974, 1985, 1995, 2006 and 2015 5 issue of the Yangtze River port line and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information, analyzed the shoreline is not the uncertainty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of 40 years the Yangtze River port line and analyses its causes. The main research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according to the color, texture and spatial corre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shoreline types in the remote sensing image, establish interpreting marks of bedrock shoreline, sandy shoreline, muddy coastline estuary shoreline and artificial coastline of these 5 types of shoreline, with different shoreline extraction methods were successfully extracted from the m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shoreline. 2., combined with GIS spatial analysis tool and DSAS technology, the coastline length, erosion and deposition area change, coastline change rate and different types of coastline distribution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and the change of typical coastal areas was analyzed in detail. The result of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whole study area is in the state of siltation. One of Chongming Island's northern and eastern coast, northern Changxing Island and Eastern Hengsha Island coast, the shoreline changes obviously. The proportion of artificial coastline in the Yangtze River port line is increasing. 3. the concentration of suspended sediment in the data inversion of HJ-1A CCD1, GF-1 WFV and Landsat8 OLI sensor data was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is basically the same. Moreover, the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of the high score data and the high temporal resolution of the first satellite data show great advantages, which further confirms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he domestic satellite data. 4., based on the analysis results of coastline change and the inversion results of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combined with geological data and related statistical data, the reasons for the change of Yangtze River port line are analyzed from two aspects: natural factors and human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ange of the Yangtze River port line is the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of natural factors and human activities. Among them, human activities are dominant, mainly including reclamation, port and wharf construction, urban construction and planting green. Natural factors are also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change of Yangtze River port, including sediment supply and climate change.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737.1;P208;P228.4;P71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秋晓,骆剑承,周成虎;基于多特征的遥感影像分析——一个新的视角[J];国土资源遥感;2003年01期
2 王占宏,杜道生;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数字遥感影像产品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测绘科学;2004年S1期
3 杜培军,唐宏,方涛;基于内容的遥感影像检索若干问题的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4 王占宏,杜道生;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数字遥感影像产品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年05期
5 汪承义;赵忠明;;遥感影像流程化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测绘科学;2006年06期
6 史本伟;陈圣波;湛邵斌;;遥感影像库中影像布局功能的开发实现[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S1期
7 江水;洪鸣;盛业华;;实现遥感影像的3维漫游[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7年01期
8 任向红;陆宇红;仇生泉;;4D产品在遥感影像纠正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7年03期
9 鹿琳琳;郭华东;;利用遥感影像自动估算深圳福田城市人口[J];遥感信息;2008年02期
10 徐秋晓;于明洋;崔健;;基于遥感影像理解模型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监测——以龙口市为例[J];测绘科学;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广耀;汪小钦;邬群勇;;遥感影像地图在线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2 熊剑;;地形起伏地区的遥感影像预处理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傅晓俊;;遥感影像应用现状及其展望[A];测绘荆楚——湖北省测绘学会2005年“索佳杯”学术论文集[C];2005年
4 肖倩;李光耀;;航空遥感影像道路提取方法综述[A];全国第十届信号与信息处理、第四届DSP应用技术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傅晓俊;;遥感影像应用现状及其展望[A];经天纬地——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十九次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选编[C];2005年
6 李江涛;;遥感影像在海事测绘中的应用[A];2007'全国测绘科技信息交流会暨信息网成立3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07年
7 胥亚;杜为财;袁立伟;叶荣生;;遥感影像道路提取现状与展望[A];第四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2年
8 马海涛;;探讨遥感影像的校正与误差来源——以鸡西市为例[A];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江涛;;遥感影像在海事测绘中的应用[A];华东地区第十次测绘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杨博雄;;基于北斗二代与遥感影像的定位与导航技术研究[A];2009年全国测绘仪器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鹏英;国产遥感影像迎来共享时代[N];科技日报;2013年
2 张玉惠;EV——GLOBE成功应用于辽宁电网建设[N];中国测绘报;2010年
3 彭舒;遥感影像几何和光谱高精度重建技术获突破[N];中国测绘报;2013年
4 记者 吴晶晶;我用遥感影像发现3处油迹带[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5 李禾;我首颗环境卫星传回遥感影像[N];科技日报;2008年
6 侯振荣;黑龙江省制作分市县遥感影像系列挂图[N];中国测绘报;2009年
7 王智宇邋王春;航空航天技术助力抗震救灾[N];科技日报;2008年
8 沈占锋;遥感影像信息提取与分析[N];计算机世界;2006年
9 张超;让北京发展一目了然[N];科技日报;2005年
10 李沛功 胡兵 秦海林 驻站记者严德勇;6年送学培养值不值?[N];战士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铖;光学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提升的正则化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2 郭贤;基于张量的遥感影像去噪、特征提取和分类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3 张丽;遥感影像协同处理体系及摄影测量应用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4 高永刚;多尺度多平台遥感影像在城市遥感中的应用研究[D];福州大学;2013年
5 王贤敏;机密空间信息隐藏与遥感影像授权使用[D];武汉大学;2005年
6 刘亚岚;遥感影像群判读技术的试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4年
7 程起敏;基于内容的遥感影像库检索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4年
8 任娜;遥感影像数字水印算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邓冰;遥感影像信息度量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10 柳稼航;基于视觉特征的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影像目标识别与提取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晨阳;多尺度遥感影像道路信息提取方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邓董建;基于稀疏表达的遥感影像的多时相融合[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于晓;TM/ETM+遥感影像蚀变异常提取与筛选系统开发[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刘佳岐;基于Landsat8遥感影像的扶风县苹果园地信息提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张健;基于多源数据的遥感地质构造解译[D];长安大学;2015年
6 王金杰;基于语义的遥感影像数据检索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7 李程;基于复杂网络的绿潮检测方法研究与应用[D];青岛大学;2015年
8 章琨;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绿地提取技术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4年
9 段胜强;基于遥感影像的运动目标追踪标注的研究及应用[D];河南大学;2015年
10 侯爱霞;基于五层十五级数据组织结构的遥感影像几何处理系统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473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347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