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夏季北戴河海域COD环境容量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3 15:25

  本文关键词:夏季北戴河海域COD环境容量研究 出处:《海洋环境科学》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海域 化学需氧量(COD) 环境容量 污染控制


【摘要】:应用Mike 21软件建立了北戴河海域水动力与污染物输运数学模型,模型范围包括人造河、洋河和戴河3条入海河流。然后采用实测潮流和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对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最后通过对河流不同的源强削减方案进行模拟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8月戴河口、洋河口和人造河口海域的COD环境容量分别为375.076 t、346.803 t和309.833 t,其中洋河源强削减最大,人造河次之,戴河最小;各河口单独削减相同比例的COD源强在近岸海域产生的超标面积不等,水体交换能力较弱的戴河削减效果较洋河和人造河更显著;随着源强削减比例增加,超标面积减小,但减幅变低。
[Abstract]: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hydrodynamic force and pollutant transport in Beidaihe sea area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Mike 21 software. The model scope includes artificial river. Three rivers, Yanghe and Daihe, into the sea. The measured tidal current and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were then used. The mathematical model is verified by the concentration. Finally, the different source intensity reduction schemes of the river are simulated and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August 2013, the Dayu estuary. The COD environmental capacity of Yanghe estuary and artificial estuary is 375.076 t / t 346.803 t and 309.833 t respectively. The smallest dihe; Each estuary alone reduces the same proportion of COD source strength in the coastal waters resulting in different areas beyond the standard, the water exchange capacity of the Dahe River has a more significant effect than the Yanghe and artificial river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ratio of source strength reduction, the excess area decreases, but the decrease becomes lower.
【作者单位】: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与环境学院;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水利工程系;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所;河北省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基金】: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05003-5)
【分类号】:X26;X55
【正文快照】: 200092;3.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0;4.河北省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河北秦皇岛066002)北戴河海滨位于我国唯一半封闭型内海——渤海西北岸,因其秀丽的风光和完善的设施成为享誉国内外的旅游胜地,吸引大量游客,也推动了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然而长期以来,渤海接纳了大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亭亭;;海湾环境容量价值研究[J];知识经济;2009年07期

2 陈慈美,林月玲,陈于望,吴瑜端;厦门西海域磷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和环境容量[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3年03期

3 匡国瑞;周德坚;;环境容量在养虾海湾中的应用[J];海洋湖沼通报;1988年02期

4 乔璐璐;刘容子;鲍献文;李真;;经济增长下的渤海环境容量预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02期

5 崔江瑞;张珞平;;厦门湾环境容量研究中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式的确定及其应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11期

6 吴俊,王振基;大连湾海水交换及自净能力的研究[J];海洋科学;1983年06期

7 张静;刘玉;马志华;孙省利;;流沙湾海域潮汐潮流的三维数值模拟和海域环境容量研究[J];海洋通报;2013年01期

8 张霞;林广清;;澄海区纳污水体定位探索[J];能源与环境;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蔡惠文;海岸带网箱养殖环境容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高洁;珠江口海域环境容量价值的估算及海域环境管理研究[D];广州大学;2016年

2 郭良波;渤海环境动力学数值模拟及环境容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3 龚艳君;威海湾污染物扩散数值模拟与环境容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汪新;基于数值模拟的海湾围填海工程环境容量价值损失评估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5 乔博;营口白沙湾氮、磷环境容量及污染负荷量控制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6 徐财江;基于环境容量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与系统构建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744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3744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a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