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红树林湿地海水重金属污染评价及分析
本文关键词: 珠江口 红树林 海水 重金属 评价 影响 出处:《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海水重金属是海洋环境质量评价体系中的重要因子,目前珠江口重金属污染问题突出,红树林湿地面积减少,为保护红树林海域环境、改善海水质量,探讨红树林湿地海水重金属的影响因子,对珠江口南沙红树林湿地、淇澳红树林保护区和深圳红树林保护区进行海水采集.通过电感耦气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样品中Hg、Cd、Pb、Cr、As、Cu、Zn含量,并基于综合指数法评价海水质量.重金属含量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珠江口红树林湿地海水重金属含量居前的元素是Pb、As、Cd、Hg,含量较少的是Cr、Cu、Zn;综合3个研究区域单项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由高到低排序为:Hg、Cd、Pb、As、Cu、Cr、Zn;南沙红树林湿地、淇澳红树林保护区、深圳红树林保护区综合指数分别是2.132、13.074、6.398,南沙红树林湿地海水重金属污染为中度污染水平,淇澳、深圳红树林保护区海水重金属污染为严重污染水平;地理位置、潮位流速、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产业活动影响红树林湿地海水重金属污染程度,而水质要素对红树林海水重金属影响机理较为复杂,需进一步探讨.文中评价珠江口红树林湿地海水重金属污染程度,探讨其影响因子,对保护珠江口红树林湿地有参考价值.
[Abstract]:Heavy metals in seawater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marine environmental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At present, the pollution of heavy metals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is prominent, and the area of mangrove wetland is reduced,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of mangrove sea area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ea water. To stud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eavy metals in mangrove wetland and Nansha mangrove wetland in Pearl River Estuary. The sea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Qiao mangrove reserve and Shenzhen mangrove reserve. The samples were determine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gas plasma emission spectrometer (ICP-OES).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heavy metal contents in the seawater of mangrove wetland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show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 in the seawater is PbBU, As-CD, whi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 in the mangrove wetland of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Hg, the content of Cr-CuZN is less than that of Cr-CuZN; According to the pollution degree of single heavy metal elements in three study areas, the order from high to low is: 1. The comprehensive indices of Nansha mangrove wetland, Qiao mangrove reserve and Shenzhen mangrove reserve are 2.132n13.074n6.398 respectively.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Nansha mangrove wetland was moderate, and heavy metal pollution was serious in Qiao and Shenzhen mangrove reserve. Geographical location, tidal level velocity, mangrove wetland ecosystem, industrial activities affect the degree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mangrove wetland seawater, while water quality factors affect the mechanism of mangrove seawater heavy metals is more complex. The paper evaluates the pollution degree of heavy metals in the mangrove wetland of Pearl River Estuary and discusses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which has reference value for protecting mangrove wetland in Pearl River estuary.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060,41176084)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项目(2014-7)
【分类号】:X55
【正文快照】: grove wetlands,but the seawater quality factors that impacted heavy metals in mangrove seawater is complex,and itis required further research.The pollution of heavy metals in mangrove seawater of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is evalu-ated in this paper,and it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夏;刘凯;王树功;;珠江口红树林湿地演变的遥感分析[J];地理学报;2006年01期
2 王波兰;;红树林湿地的叹息——来自全国最小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报告[J];深圳特区科技;2006年07期
3 何斌源;范航清;王瑁;赖廷和;王文卿;;中国红树林湿地物种多样性及其形成[J];生态学报;2007年11期
4 郑德璋,,郑松发,廖宝文,李云;红树林湿地的利用及其保护和造林[J];林业科学研究;1995年03期
5 张乔民,隋淑珍;中国红树林湿地资源及其保护[J];自然资源学报;2001年01期
6 邓小飞;黄金玲;赵天宇;;江门红树林湿地环境保护及其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7 曾宪光;;惠州红树林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J];惠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8 彭逸生;周炎武;陈桂珠;;红树林湿地恢复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8年02期
9 黎遗业;;广西红树林湿地现状与生态保护的研究[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8年01期
10 李伟;崔丽娟;张曼胤;王义飞;;基于3S技术的中国红树林湿地监测研究概述[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异;;利用经济原理和商业运作来保护红树林湿地[A];广西生态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李秀娟;黄艳;周永章;;作为碳汇的北海红树林湿地保护“公众参与”的策略探讨[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3 林鹏;;中国红树林湿地与生态工程的几个问题[A];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全国首届产业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4 王树功;黎夏;刘凯;陈桂珠;;珠江口淇澳岛红树林湿地动态监测技术集成研究[A];第四届中国红树林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李静;严方;程胜高;;我国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江锦祥;郑成兴;林和山;李荣冠;黄雅琴;;中国红树林湿地蟹类多样性初步研究[A];中国第五届红树林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李玫;廖宝文;;红树林湿地石油污染的微生物修复研究[A];中国第五届红树林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卢昌义;崔胜辉;;污染因子对红树林湿地甲烷通量的影响[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9 叶勇;;红树林湿地土壤CH_4产生率及其土壤理化因素影响的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10 丁振华;刘金铃;李柳强;林慧娜;吴浩;虎贞贞;;中国主要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中汞的分布特征[A];第四届中国红树林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慧颖;东南五省(区)联合保护红树林湿地[N];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李舒瑜;借鉴香港经验建红树林湿地公园[N];深圳特区报;2007年
3 林科;全球变暖可能导致红树林湿地消失[N];人民政协报;2007年
4 特派记者 古春婷 陈惠贤;珠江口红树林湿地退化严重[N];珠海特区报;2009年
5 叶良方 黄海源;仅存红树林湿地亟待保护[N];汕尾日报;2009年
6 记者 刘垠;红树林湿地减缓气候变暖进程[N];科技日报;2012年
7 高抒;应立即停止海岸盐沼和红树林湿地围垦[N];人民政协报;2008年
8 王兵;红树林湿地可清洁虾养殖场污水[N];农民日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黄志军;加快广西红树林湿地立法进程[N];法治快报;2007年
10 记者 单憬岗;打造保护12万亩红树林湿地[N];海南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景春;福建红树林湿地沉积物重金属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2 洪有为;典型多环芳烃在红树林湿地模拟系统中的迁移规律及其毒性效应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3 张军;典型红树林湿地中多环芳烃的含量、来源和迁移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宁存鑫;深圳红树林湿地环境调查及其修复效果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2 韩卫平;广西沿海红树林湿地资源的多元治理模式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3 李伟;福建洛阳江口红树林湿地动态变化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4 毛丽君;基于遥感的广东湛江红树林湿地动态变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常瑜;福建省红树林湿地海洋线虫多样性及分类学的研究[D];集美大学;2014年
6 林子腾;雷州半岛红树林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技术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7 林慧娜;我国红树林湿地中硫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D];厦门大学;2008年
8 刘金铃;中国主要红树林湿地中汞的迁移、转化规律[D];厦门大学;2008年
9 王鹏;海南岛北部红树林湿地重金属富集及生态效应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2年
10 王凯松;清澜港红树林湿地监测、预警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4年
本文编号:14716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471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