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琼东上升流区海表温度对台风过境的响应

发布时间:2018-03-01 13:29

  本文关键词: 台风 琼东上升流 海表温度 台风入射角度 海面孤立波 出处:《海洋科学进展》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对1982—2015年间过境琼东上升流区的台风及其引起的海表温度(SST)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并探究SST变化的影响因素和热量输送机制。结果显示,与开阔大洋显著不同,琼东上升流区SST变化存在降温、基本不变和升温三种类型。在42例台风中,3种类型分别为19例、20例和3例。平均升温(2.1℃)大于平均降温(-1.5℃)。SST变化与台风参量相关性分析显示,与台风过境时长相比,台风强度和台风入射角度对SST变化幅度影响更大。台风在外海引起的非线性海面孤立波向近岸的热输送可能是SST升温的重要机制,观测的SST上升与台风入射角度的关系与理论结果吻合。台风过境琼东上升流区引起的SST变化特征取决于台风局地热输送和外海热输送的相对大小。
[Abstract]:Flow zone rose on 1982 - 2015 years and the cause of the typhoon transit Qiongdong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changes were analyzed, and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 changes of SST heat transfer mechanism.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open ocean, Qiongdong increased flow area SST cooling, basically unchanged and three types of heating. In 42 cases of typhoon, 3 types were 19 cases, 20 cases and 3 cases.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2.1 DEG C) is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temperature (-1.5 DEG C)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SST changes and typhoon parameters, and typhoon is longer than that of typhoon intensity and typhoon influence angle of SST amplitude is larger. The typhoon at sea caused by nonlinear solitary waves to the shore of the ocean heat transport may be an important mechanism of SST heating, observed SST ri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with the incident angle of the typhoon typhoon well. Th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ST upwelling caused by Qiongdong It depends on the relative size of the geothermal transport of the typhoon Bureau and the heat transfer of the sea.

【作者单位】: 广东海洋大学;广东省近海海洋变化与灾害预警重点实验室;海南三亚国家级珊瑚礁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热带气旋对琼东上升流动力过程和物质输送的影响机制研究(41476009) 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琼东陆架海湍流混合季节变化研究(LTO1404)
【分类号】:P73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娟;左军成;李艳芳;张蓓;陈嫣红;;南海海表温度的低频变化及影响因素[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2 王伟;李洪平;;青岛气温与全球海表温度的相关分析[J];地理空间信息;2012年05期

3 林丽茹;赵辉;;南海海域浮游植物叶绿素与海表温度季节变化特征分析[J];海洋学研究;2012年04期

4 张文舟,陈美娜,赵惠芳;利用太平洋海表温度作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年频数预测[J];海洋预报;2003年03期

5 毛志华,朱乾坤,潘德炉;卫星遥感业务系统海表温度误差控制方法[J];海洋学报(中文版);2003年05期

6 李云芳;郭佩芳;周慧;;估计海表温度的1种简便方法[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7 徐文玲;苏洁;;台风对西北太平洋海表温度的影响[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S2期

8 周宁;程亮;杨志睿;盛峥;;卫星遥感海表温度反演结果再处理研究[J];海洋预报;2008年04期

9 周宁;程亮;杨志睿;;卫星遥感海表温度反演结果再处理研究[J];海洋技术;2008年04期

10 李丽平;王盘兴;管兆勇;杨松;;热带对流季内振荡强度异常特征及其与海表温度的关系[J];应用气象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龚璐;沈国土;蔡继光;董占海;高景;;基于C的海表温度数据读取[A];第三届红外成像系统仿真、测试与评价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丽平;王盘兴;管兆勇;杨松;;热带对流季内振荡强度季节和年际变化及与海表温度关系[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候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3 于杰;陈丕茂;黄洪辉;李永振;杜飞雁;陈国宝;;大亚湾海表温度的遥感研究[A];200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刘秦玉;秦婷;;热带三大洋海表温度和云水关系的初探[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5 王蓉;肖瑜璋;俞胜斌;宋萍萍;;粤东沿海冬季风与海表温度对暖冬的响应[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副热带季风与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王蓉;李希茜;邓文君;宋萍萍;;粤东沿海冬季风与海表温度对暖冬的响应[A];2007年华南地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丽平;王盘兴;管兆勇;何金海;;热带对流季内振荡与海表温度的关系[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候变化及其机理和模拟”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8 田志光;王艳萍;王振峰;;海水表面温度日变化波动分析[A];2009全国测绘科技信息交流会暨首届测绘博客征文颁奖论文集[C];2009年

9 温娜;刘征宇;刘秦玉;Claude Frankignoul;;非局地平衡反馈方法在观测分析中的应用[A];“海洋动力过程与天气、气候变化”联合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刘秦玉;秦婷;;热带三大洋海表温度和云水关系的初探[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文气象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及海平面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计算海洋物理专业委员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张景勇;我国可能遇暖冬[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涂乾光;基于日变化分析的卫星遥感海表温度重构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2 王祥;基于国产自主卫星的海表温度红外遥感机理与算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3 陈海英;南海上层海洋变异分析及海表温度统计学可预报性试验[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4 汪卫平;热带印太海盆海表温度变率与东亚夏季气候异常[D];南京大学;2012年

5 李丽娟;台湾以东海平面高度和海表温度变化特征与机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伍玉梅;近海面气象参数的反演及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邳青岭;台湾海峡及周边海域的海表温度锋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2 王伟;青岛气温异常与全球海表温度异常的相关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3 董雷娟;基于小波分析的海表温度变化特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4 张彩;基于Landsat-8数据空间分布遥感提取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4年

5 孙凤琴;多源遥感海表温度互较及其台风响应应用[D];厦门大学;2007年

6 贾晓峰;西北太平洋海表温度场时间序列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7 奚萌;基于最优插值算法的红外和微波遥感海表温度数据融合[D];国家海洋环境预报研究中心;2011年

8 王艳珍;卡尔曼滤波在卫星红外、微波海表温度数据融合中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买佳阳;2000年以来长江河口海表温度变化的遥感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10 刘恒;多传感器卫星海表温度数据的印证与交叉比较[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521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5521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9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