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莱州湾南岸HLL01孔磁性地层定年

发布时间:2018-03-12 20:51

  本文选题:莱州湾 切入点:磁性地层学 出处:《地质通报》2016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亚洲大陆边缘海在区域能量与物质交换及气候与环境演化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而磁性地层学方法是建立年代框架的有效手段。过去对于渤海地区的长钻孔研究主要集中在渤海湾及其北岸,莱州湾地区尚未有较长的公开发表的钻孔。利用莱州湾南岸新近钻取的孔深452m的HLL01孔沉积物样品,进行了详细的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表明,1HLL01孔共有272块样品用于建立钻孔的磁性地层序列,可识别出10个正极性时段和9个负极性时段;2通过与国际标准极性年表的对比,确定HLL01孔记录了正极性亚时C3An.2n~C1n(布容正极性时)的沉积,钻孔底部位于C3An.2n,年龄约为6.6Ma;3钻孔内中、上新世的界线位于340m,上新世与更新世的界线位于140m;4通过与渤海湾及其北岸的研究成果对比,发现莱州湾自晚中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化过程与之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Abstract]:The marginal seas of the Asian continent play a key role in regional energy and material exchange and in the evolution of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The magnetic stratigraphy method is an effective means to establish the chronological framework. In the past, the study of long bore holes in the Bohai Sea area was mainly focused on the Bohai Bay and its northern coast. There have not been long published boreholes in the Laizhou Bay area. The sediment samples from the newly drilled HLL01 hole 452m deep along the south coast of Laizhou Bay are used. A detailed study of magnetic stratigraphy has been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272 samples are used to set up the magnetic stratigraphic sequence of the boreholes, and 10 positive and 9 negative polarity periods can be identified by comparison with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 polarity chronograph. It was determined that the HLL01 hole recorded the deposition of positive subtemporal C3An.2nC1n. The bottom of the borehole was located in C3An.2n. The boundary of Pliocene and Pleistocene is located at 340 m, and the boundary of Pliocene and Pleistocene is located at 140 m4. By comparing with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Bohai Bay and its northern coast, it is found that the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process of Laizhou Bay since the late Miocene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Pliocene.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泥质海岸带地质环境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121201122048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402153)
【分类号】:P736.2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正环;莱州湾污染死蚶事件得到处理 胜利油田赔偿损失治理污染[J];中国水产;1989年09期

2 蔡克明;莱州湾南岸贝壳堤[J];海洋科学;1993年02期

3 郑培迎;于庆东;;莱州湾地区盐业发展目标预测分析[J];海洋与海岸带开发;1993年04期

4 童钧安;莱州湾主要污染物来源及分布特征[J];黄渤海海洋;1994年04期

5 纪灵;莱州湾污染严重[J];海洋信息;1994年03期

6 蔡克明;莱州湾西汉时期海岸线的变迁[J];海洋科学;1995年05期

7 郎晓辉;李悦;孔范龙;郗敏;;莱州湾环境存在的问题及保护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03期

8 张雪;张龙军;侯中里;廖巍;;1980—2008年莱州湾主要污染物的时空变化[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1期

9 姜太良 ,徐洪达 ,潘会周 ,尹相淳 ,严乐漪 ,费尊乐 ,毛兴华 ,陈峰;莱州湾西南部水环境的现状与评价[J];海洋通报;1991年02期

10 万修全,吴德星,鲍献文,姜华;2000年夏季莱州湾主要观测要素的分布特征[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宋振福;鞠成明;;山东省莱州湾地区海水侵染综合治理的初步探讨[A];论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全国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2 吴在兴;俞志明;宋秀贤;袁涌铨;曹西华;;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渤海湾和莱州湾赤潮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相对危害评价[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赵传集;史立本;;渤海莱州湾沿岸海水内侵灾害综合治理减灾对策研究[A];论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全国沿海地区减灾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4 许博超;康兴伦;刘东升;江雪艳;于志刚;;莱州湾南岸地层同位素年龄标尺的建立及古环境还原[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本报记者 赵宁;为了莱州湾重现活力[N];中国海洋报;2013年

2 露源;莱州湾春季资源与生态环境调查完成[N];中国渔业报;2010年

3 凌云鹏邋通讯员 曲华明;莱州湾湿地列入国家重点保护[N];烟台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袁名富;冰破莱州湾[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刘玉海;化工厂云集 围猎莱州湾[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6 云鹏邋通讯员 华明;320万蟹苗莱州湾下水[N];烟台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鸣;莱州湾南岸海岸带环境退化及治理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2 刘潇;港口工程影响下莱州湾南岸海洋沉积环境演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3 江雪艳;黄河干流、河口及莱州湾南岸铀的分布及成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刘金虎;莱州湾多相介质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在食物链(网)的传递与生物放大作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雪;莱州湾南岸海(咸)水入侵数值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李高阳;集约用海工程对莱州湾水动力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盖清霞;历史时期渤海莱州湾鲐鱼名称及资源变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4 崔钰磊;基于遥感的近40年来莱州湾西—南部海岸线演变研究[D];鲁东大学;2015年

5 刘文涛;莱州湾西岸工程地质环境及桩基础的适宜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徐振飞;莱州湾表层海水水化学要素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7 李蒙蒙;基于3S的最近50年来莱州湾西—南部淤泥质海岸动力地貌演变[D];鲁东大学;2013年

8 徐芳;近年来莱州湾湿地面积变化及其演变机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9 董卫卫;莱州湾东岸冲淤演变分析与防护[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10 许博超;莱州湾南岸含卤地层年代学及卤水中铀的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032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6032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0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