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海洋学论文 >

潮流能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理论与仿真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5 11:53

  本文选题:潮流能 切入点:反渗透海水淡化 出处:《太原科技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与科技的发展,自然资源日益枯竭,海洋中蕴含的潮流能是一种潜力巨大,绿色环保的可再生能源,具有研究和开发的巨大价值。目前潮流能的开发主流是用来进行发电,关于用之进行海水淡化的研究少之又少。一般的反渗透海水淡化都需要外在的驱动,如利用电机驱动,油泵驱动等,某些深海中的孤立岛屿、远洋船只等各种能源都比较珍贵的场所,开发利用海洋中的潮流能直接驱动来进行海水淡化方式,将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提出潮流能海水淡化系统的研究,通过分析潮流能捕获装置、潮流能利用方式、余能回收系统等潮流能海水淡化相关系统理论,根据捕获潮流能利用方式的不同以及余能回收装置的不同采用方式,设计了潮流能直驱式反渗透海水淡化、潮流能直驱式余能回收反渗透海水淡化和潮流能发电海水淡化三种不同的方案。在流体力学和水液压传动技术基础上,研究系统相关的子系统和元件的特性,并建立了三种方案的系统理论模型。采取适当的控制策略,对三种方案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直驱式潮能利用形式比间接驱动的方式系统能量利用率高,系统压力相对稳定;余能回收装置对潮流能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意义重大,较大程度上降低系统的能耗,对系统有良好的压力脉动补偿,使系统整体运行稳定,有效增加反渗透膜组使用寿命。最后根据理论分析结果和仿真分析,对小型的潮流能直驱式余能回收反渗透海水淡化实验平台进行了设计、研制。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natural resources are exhausted day by day. The tidal energy contained in the ocean is a kind of renewable energy with great potenti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t is of great value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t present, the mainstream of tidal current energy development is used to generate electricity, and there is very little research on the use of it for desalination. In general, reverse osmosis seawater desalination requires external driving, such as the use of electric motors. Oil pump driving, some isolated islands in the deep sea, ocean-going vessels, and other energy sources are all relatively precious places.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ocean tidal current can be directly driven to desalinate seawater.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search of tidal current desalination system,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idal current energy capture device, tidal current energy utilization mode, residual energy recovery system and other tidal current energy desalination system theory.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ways of using the captured tidal current energy and the different ways of adopting the residual energy recovery device, the direct drive reverse osmosis seawater desalination with tidal current energy was designed. Reverse osmosis seawater desalination and tidal current power generation seawater desalination are three different schemes. Based on hydrodynamics and hydraulic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bsystems and components related to the system are studied. The system theory model of three schemes is established, and the simulation analysis of the three schemes is carried out by adopting appropriate control strateg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ergy utilization ratio of direct-drive tidal energy system is higher than that of indirect drive mode. The system pressure is relatively stable, the residual energy recovery devic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tidal current reverse osmosis seawater desalination system,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the system is reduced to a large extent, and the system has good pressure pulsation compensation, which makes the whole system run stably.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results and simulation analysis, a small experimental platform for reverse osmosis seawater desalination with direct drive residual energy recovery is designed and developed.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747;P7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永文,沈炎章,卢光荣,石雷;嵊山500吨/日反渗透海水淡化示范工程[J];水处理技术;2000年01期

2 樊雄,张希建,沈炎章,谭永文,范先团,刘宝义,张雷,赵东;山东长岛县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J];水处理技术;2003年01期

3 樊雄,张希建,沈炎章,谭永文,范先团,刘宝义,张雷,赵东;长岛1000吨/日反渗透海水淡化示范工程[J];水处理技术;2003年06期

4 蔡邦肖,黄亦真;反渗透海水淡化给水工程的设计与应用[J];海洋技术;2004年01期

5 谭永文,张希建,陈文松,康晓辉,杨波,卢光荣,樊雄,沈炎章;荣成万吨级反渗透海水淡化示范工程[J];水处理技术;2004年03期

6 陈益棠,陈波;高回收率反渗透海水淡化[J];水处理技术;2004年04期

7 汪国祥;干秦湘;刘潜;吴效翔;;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在舰船上的应用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05年S1期

8 梁承红;姜宏;邢红宏;;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郑伟;石艳玲;迟名迎;;我国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应用现状[J];消费导刊;2007年06期

10 张玉;程方;吴洁;肖伟;;反渗透海水淡化预处理工艺技术的进展[J];今日科苑;2007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小燕;;反渗透海水淡化的膜法预处理[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陈益棠;章宏梓;周倪民;;高回收率反渗透海水淡化工艺研究[A];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3年

3 解利昕;程方;李凭力;王世昌;;高回收率反渗透海水淡化工艺研究[A];第二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4 阮素云;郭常义;张永利;袁东;许慧慧;姜智海;;生活饮用反渗透海水淡化项目的卫生学评价[A];2011年全国环境卫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地下工厂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介绍与经济分析[A];2013年全国冶金节水与废水利用技术研讨会文集[C];2013年

6 高从X&;;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进展[A];第一届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西湖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陈侠;詹志斌;陈丽芳;朱华兵;戴宏茂;;纳滤作为反渗透海水淡化预处理的研究[A];全国苦咸水淡化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王越;王世昌;徐世昌;余瑞霞;;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能量回收装置研究[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9 徐佳;苏保卫;王铎;高从X&;;陶瓷超滤膜海水预处理研究(英文)[A];第二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刘宁;李艳霞;刘中良;韩冰;武洪强;;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中压力能回收装置[A];高等学校工程热物理第十九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谭永文;反渗透海水淡化市场巨大[N];中国水利报;2003年

2 李利;我国最大海水淡化项目投入使用[N];科技日报;2003年

3 中国膜工业协会;万吨级海水淡化工程工艺简介[N];中国建设报;2003年

4 记者 谢文君;大连节水招牌术:向海洋要水源[N];辽宁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刘芳滨;陈德铭在青调研大项目大企业情况[N];青岛日报;2006年

6 高从X& 侯纯扬;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展望[N];中国海洋报;2003年

7 费伟伟;海水淡化工程技术有了自主知识产权[N];人民日报;2003年

8 记者 张璐 实习生 于晓晴;两个海洋技术项目列入国家863计划[N];天津日报;2014年

9 邓波;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广泛应用[N];中国化工报;2006年

10 蔡洁;杭州水处理两成果助力节能工程[N];中国化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杜亚威;反渗透海水淡化网络系统的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2 乞炳蔚;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能量回收装置性能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王越;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阀控余压能量回收装置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婷;天津地区反渗透海水淡化成本分析[D];天津大学;2009年

2 朱俊华;反渗透海水淡化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卢彦越;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优化设计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4 李相发;反渗透海水淡化远程集中监控系统的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5 王逸飞;潮汐能直接驱动的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性能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3年

6 周琳;反渗透海水淡化后浓海水的理化性质及镁元素的可利用性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5年

7 陈丽萍;反渗透海水淡化水的消毒及调质洗涤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 罗从宗;潮流能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理论与仿真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5年

9 王崇武;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能量分析及优化[D];天津大学;2008年

10 杨茂生;反渗透海水淡化集成监控系统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159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6159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2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