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技与海洋经济协调互动机制研究
本文选题:海洋科技 切入点:海洋经济 出处:《中国软科学》2016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海洋科技和海洋经济二者间的互动机制,再利用我国11个沿海省份的相关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回归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对海洋经济与科技间的互动关系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不显著,海洋经济对海洋科技有持续的支撑作用,海洋经济的发展会带动海洋科技的进步,二者间存在一定互动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支持,而且具有持续性,但是作用效果较弱,且二者的作用力度并不对称。这说明我国的海洋经济和海洋科技并未发挥出较大的协调能力,目前无法达到理论上二者相互促进的良好结果,可见海洋科技进步和海洋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还需要进一步努力才能实现。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marine economy is analyzed theoretically, and then the spatial panel regression and panel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 are adopted by using the relevant panel data from 11 coastal provinces in China.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arine econom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ested from static and dynamic perspectives.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ribution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marine economy is not significant, and marine economy has a sustained supporting role to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will lead to the progress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re is a certai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the two influence each other, support each other, and have a lasting effect, but the effect is weak. And the role of the two is not symmetrical. This shows that China's marine economy and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ve not played a greater coordinating capacity, and can not achieve the theoretical mutual promotion of good result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virtuous circle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marine economic development still needs further efforts to realize. Finally, the relevant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作者单位】: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经济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GL080) 河南省社科规划办项目(2013BJJ063)
【分类号】:P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杏;海洋经济理论的发展与我国的对策[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2年02期
2 夏阿国;探索经济与文化的关系 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2年06期
3 何翔舟;我国海洋经济研究的几个问题[J];海洋科学;2002年01期
4 ;建设广东海洋经济强省[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3年01期
5 叶向东;;宁波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调查[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7年05期
6 李宪徐;;大力推进海洋经济教育[J];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7 吴克勤;徐志道;;发展海洋经济面临的世界性难题[J];群言;2011年11期
8 董伟;徐丛春;;中外海洋经济统计分类比较分析[J];海洋经济;2011年06期
9 杨伟智;;海洋经济[J];党的文献;2012年05期
10 殷克东;涂永强;;海洋经济安全研究文献综述[J];中国渔业经济;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建纲;;依托高新技术,建设“海洋经济强省”[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江奔东;;海洋世界与海洋经济科学的建设[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3 金翔龙;;海洋、海洋经济与人类未来[A];“海洋经济研讨会”报告选编[C];2005年
4 徐质斌;;海洋经济的内涵与统计学外延新说[A];中国海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李百齐;;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6 张莉;;加快发展广东海洋经济途径探讨[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7 狄乾斌;韩增林;;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和谐持续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8 王雅男;;加快建设海洋科技创新体系 推动青岛海洋经济跨越发展[A];创新驱动与转型发展——青岛市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岳芳敏;;海洋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A];市场经济与增长质量——2013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关悦;;树立创新意识 发展海洋经济[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创新思路 推进山东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N];中国海洋报;2007年
2 本报评论员;实现海洋经济新跨越[N];威海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戴路;国家海洋局力促海洋经济健康发展[N];中国海洋报;2008年
4 本报评论记者 徐宁;海洋经济呼唤更多“懂海”人[N];嘉兴日报;2012年
5 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 汤建鸣;江苏发展海洋经济要正确把握四个关系[N];中国海洋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郭力方;海洋经济“第五区”花落福建[N];中国证券报;2012年
7 记者 袁于飞;海洋经济将继续保持8%增速[N];光明日报;2012年
8 南方日报评论员;努力探索 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新路[N];南方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王元晖;海洋经济[N];厦门日报;2012年
10 刘兴龙;海洋经济提速“海味”上市公司获益[N];中华工商时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玲玲;环境约束下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2 方景清;天津滨海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潜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瑜瑛;浙江省海洋经济监测预警系统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2 王晓艳;我国海洋经济竞争力评价[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3 陈静;天津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实证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4 王凤娇;基于混频数据模型的中国海洋经济增长测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刘存骥;海洋经济区划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6 杨镇;陆海统筹视角下海洋经济与沿海地区城市发展协同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7 孙阳;沿海地区海洋经济与社会变迁关联度评价[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8 李宪翔;江苏省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9 高志霞;我国区域海洋经济竞争力与效率的协调性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4年
10 王自强;海洋经济监测预警模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159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615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