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特征融合的光学影像围填海变化检测与地物识别
本文选题:高空间分辨率 切入点:围填海 出处:《河南理工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围填海作为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主要方式,是拓展建设和社会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适度有序的围填海,对于减轻耕地保护压力,有效的拉动投资,调整海洋产业布局和城市建设布局,治理、修复海域、海岸带和海洋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过度无序的围填海会极大地损害国家利益,造成相当多的生态环境问题。遥感技术以其较低的成本,快速、准确、大范围的对地观测能力被引入到海域使用情况调查中,成为海域监测的有力手段。本文利用高空间分辨率光学影像数据对围填海的动态进行监测研究,及时获取围填海的动态信息,为有效地保障国家权益提供技术支撑。本文研究了如何利用高分影像(本文中出现的高分影像如果没有特指,一般指的是高空间分辨率光学遥感影像)快速获取围填海的变化信息、自动化的识别出变化区域地物类别,提出一套有效的解决方案,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分析当前利用遥感影像围填海变化检测方法,进行实验分析,发现现有遥感影像用于围填海变化检测存在的一些问题。把K-mean聚类分析的思想引入的围填海变化检测中,该方法能够解决变化斑块区域在变化检测强度图上灰度空间上尺度不一致的难题,并进行了试验予以验证。(2)提出了一种多特征融合的围填海变化斑块识别的算法,对变化斑块进行类别识别,总体识别精度达到了80.47%。
[Abstract]:As the main way for human beings to develop and utilize marine resources, reclam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expand the space for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djust the layout of marine industry and urban construction, to manage and repair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sea areas, coastal zones and oceans.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with its low cost, rapid, accurate and extensive Earth observation capability, has been introduced into the survey of sea area use. In this paper, high-resolution optical image data are used to monitor and study the dynamic reclamations in the sea area, and the dynamic information of the reclamation is obtained in time. In order to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effective protection of national rights and interests, this paper studies how to make use of high-score images. Generally refers to the high-spatial resolution optical remote sensing image) to quickly obtain the change information of the reclamation area, automatically identify the category of the change area, and put forward a set of effective solutions. The main research work is as follows: (1) analyzing the current detection methods of reclamation changes using remote sensing images, and carrying out experimental analysis. Some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existing remote sensing images used in reclamation change detection are found. The idea of K-mean clustering analysis is introduced into the detection of reclamation change. This method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inconsistent scales in gray scale space in the change detection intensity map of patch region, and is verified by experiments. (2) A multi-feature fusion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identify the patch changes in the reclaimed sea. The recognition accuracy of the change plaque is 80.47.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237;P756.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狄乾斌;韩增林;;大连市围填海活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年10期
2 初敏;王辰良子;;谈规制围填海项目的政策路径[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刘洋;丰爱平;;区域围填海面积需求预测分析方法探讨[J];中国渔业经济;2011年06期
4 刘晴;徐敏;;江苏省围填海综合效益评估[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5 文博;;十三世纪以来荷兰填海取得的土地[J];世界知识;1980年20期
6 ;“中韩围填海环境影响与管理政策国际研讨会”征文[J];科技导报;2011年23期
7 刘大海;陈小英;陈勇;林河山;;海湾围填海适宜性评估与示范研究[J];海岸工程;2011年03期
8 蔡丽萍;金敬林;胡益峰;陈琼;;舟山围填海现状调查与保护措施探讨[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9 朱高儒;许学工;;关于有序填海的思路与方法[J];生态环境学报;2011年12期
10 戴纪元;海上填海人工岛的设计[J];海岸工程;1994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坤;;关于围填海活动及其管理现状的几点探讨[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2年
2 张志良;;用振冲加密技术加固填海砂土[A];2002年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简梓红;杨木壮;唐玲;吴涛;黄顺婷;;围填海效益评价研究现状及其展望[A];热带海洋科学学术研讨会暨第八届广东海洋湖沼学会、第七届广东海洋学会会员代表大会论文及摘要汇编[C];2013年
4 尤红建;詹芊芊;;尺度优化的星载SAR图像变化检测[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元波;;环境遥感变化探测研究中的若干问题:辐射校正方法与变化检测算法及其理论关系[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邢帅;徐青;;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技术的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霍春雷;程健;周志鑫;卢汉清;;基于尺度传播的多尺度变化检测新方法[A];第十四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张蔚然;韩萍;;基于去取向理论的极化SAR变化检测[A];第二十五届中国(天津)2011’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胡艳;李胜;何宗;罗灵军;李静;;水体变化检测在重庆市干旱遥感监测中的应用[A];重庆市测绘学会第三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暨2005-2006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选编[C];2008年
10 张铁军;;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中遥感监测图斑提取方法浅析[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建明;莆田加强围填海项目监管[N];中国海洋报;2006年
2 记者 李明 通讯员 刘树军;山东加强对填海项目的监管[N];中国海洋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王秋蓉;围填海应实行总量控制[N];中国海洋报;2007年
4 何勇海;盲目围填海付出沉重代价[N];中国渔业报;2007年
5 李斌 杨文婷;不科学围填海将被制止[N];西部时报;2007年
6 记者 余建文;违法填海“蚕食”渔民避风塘[N];宁波日报;2009年
7 记者 饶爱杰;我国明年对围填海实行总量控制[N];中国海洋报;2009年
8 邢建芬 陈尚;韩国围填海的历史、现状与政策演变[N];中国海洋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张一玲;破解围填海冲动下的管理难题[N];中国海洋报;2010年
10 记者 李韶辉;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次下达围填海计划[N];中国改革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永海;基于规模控制的围填海管理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郝明;基于空间信息准确性增强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3 王凌霞;基于多尺度分析和自然进化优化的遥感图像配准与变化检测[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刘赶超;基于双噪声相似性模型的SAR图像变化检测[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5 吕志勇;顾及影像空间特征的地表覆盖变化检测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6 陆苗;面向地表覆盖数据更新的变化检测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7 徐金燕;全极化星载SAR影像辐射校正与城区变化检测[D];武汉大学;2014年
8 武辰;遥感影像多层次信息变化检测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9 李向军;遥感土地利用变化检测方法探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6年
10 邓小炼;基于变化矢量分析的土地利用变化检测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军超;多特征融合的光学影像围填海变化检测与地物识别[D];河南理工大学;2016年
2 韩雪双;海湾围填海规划评价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李静;河北省围填海演进过程分析与综合效益评价[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于洋;基于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的围填海方案优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5 楼颖霞;围填海生态资源损害补偿价格评估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林华剑;基于PSR模型的广州南沙湿地填海对生态系统影响的评价[D];大连海洋大学;2015年
7 张小雪;营口望海珍珠湾会展中心填海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8 耿海涛;中国南沙岛礁填海扩礁建设行为的国际法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9 刘涛;北部湾吹沙填海土动力特性与场地动力响应特征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10 张雨;中国沿岸围填海管控分区方案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6593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aiyang/1659325.html